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伊壁鸠鲁对马克思的哲学影响可以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直接看到。不过,在马克思哲学发展中,这种影响并未消失,而是深化成了隐而不显的思想元素之一。马克思之所以能独具慧眼地从《精神现象学》入手批判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正是得益于伊壁鸠鲁主义。马克思走向经济学批判从某种意义上看是其博士论文的思想延续。此外,伊壁鸠鲁主义中的"花园"式理想世界与内在自由思想,都可以侧面说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图景的某些特征。凡此种种,都值得关心古今之争的学者们继续探究。  相似文献   

2.
杜玉生 《阅江学刊》2014,(5):142-148
福柯受哲学好奇心的驱使,踏上了摆脱自己、超越自我的哲学征程。考察福柯晚期思想演变发现,福柯一直做的是哲学工作,其中对自我的关注以及对现时当下的关切贯穿始终。福柯晚期在与柏拉图、斯多葛主义、犬儒主义及伊壁鸠鲁主义的思想碰撞中,对哲学的看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他将哲学看作是一种体验、一种操练,是思想对自身展开的艰苦劳作,目的是培养一种哲学气质。  相似文献   

3.
姚卫群 《南亚研究》2012,(1):120-129
《数论颂》是古印度主要哲学派别数论派的根本文献.此典及其古代注释中对因果问题有集中表述.《数论颂》中提出的因中有果论,是此派关于事物形成理论的基础.《数论颂》中的其他因果思想也对数论派理论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古代印度哲人深刻的理论思考.数论派的因果观念与古印度其他一些派别的因果观念有明显不同,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对深入认识印度宗教哲学的基本形态和发展特点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曾言,其博士论文对希腊化时期伊壁鸠鲁等三派哲学的研究不仅是出于"哲学的兴趣",更是出于"政治的兴趣"。这种"政治的兴趣"不在于现实的政治批判,而是在于实现自我意识哲学的实践转向,确立自我意识哲学的实践本质,并为创造新的历史时代奠基。  相似文献   

5.
罗晓颖 《求是学刊》2008,35(3):22-25
一 伊壁鸠鲁在德谟克利特原子直线运动之外加进了原子的偏斜运动(parenklisis,clinamen).人们几乎没有多少异议地接受了这种说法.原子偏斜因而也成了伊壁鸠鲁哲学最为惊人和显著的特征之一.然而.十分吊诡的是,我们在伊壁鸠鲁的现存文本中却几乎找不到论述原子偏斜的片言只语.当然,伊壁鸠鲁的大部分著述都散失了,可如此"脱漏"仍令人诧异.  相似文献   

6.
朝向二十一世纪的西方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晚期 ,西方哲学最引人注目的事情是政治哲学的崛起和后现代主义的传播。本文提出 :第一 ,政治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是对启蒙遗产的深刻反思 ,但它们立场是不同的 ;第二 ,政治哲学的主题是正义 ,但对于什么是正义 ,新自由主义内部是充满争论的 ,它与社群主义之间的争论则更为激烈 ;第三 ,启蒙是一项未竟的事业 ,新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都不可能终结启蒙。我们都需要启蒙 ,对于中国是如此 ,对于世界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文学批评专业化的关键起点。发展自芝加哥大学"哈钦斯学院"通识教育改革时期的芝加哥批评学派,在其核心人物R.S.克兰的带领下,以建立作为独立人文学科的文学批评为目标,融合实用主义哲学中的工具主义、实验主义等思想,开拓出一种具有多元视野的批评方法论体系。芝加哥批评学派与"新批评"派立身于不同的哲学传统并基于不同的人文教育视野,导致了两派在文学研究道路上的分歧。深受实证主义影响并试图建立本体论批评的"新批评"派走向了文本的封闭,而克兰的批评理论则延续了实用主义的传统,与时俱进,直面时代问题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求是学刊》2013,(6):5-10
近代俄罗斯哲学是俄罗斯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之果。考察西方哲学对近代俄罗斯哲学的影响,能为我们认识和评价当代俄罗斯哲学提供启迪。西方哲学对近代俄罗斯哲学的影响,既体现为俄罗斯学界对其哲学产生时间的界定,也体现在斯拉夫派与西方派的大争论中。法国启蒙哲学的政治思想和唯理论、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和价值理念,通过影响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成为唤醒近代俄罗斯哲学苏醒的号角和促进其诞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文化哲学研究在取得丰硕理论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对自身进行理论定位的问题.纵观西方文化哲学研究的历史,新康德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与文化哲学相关的学派,都把规范性作为重要的理论关注点,将它视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补充以中和其经济学定论的倾向.有鉴于此,我们不妨把文化哲学定位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性维度.  相似文献   

10.
罗蒂的反基础主义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基础主义是后现代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倾向,与基础主义具有相反的意义。基础主义认为,任何知识都存在一个坚实的、不容置疑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在认识论中体现为"镜喻"模式,它把心灵比作一面具有表征能力的镜子,而哲学家的任务就是审视、修理和磨光这面镜子。罗蒂通过对哲学史的研究,否认了这面镜子的存在,彻底地批判了从柏拉图到现代的分析哲学中的这种基础主义思想,从根本上消解了哲学的认识论根基。他最后宣布以追求基础的体系性的"大哲学"为终结,提出他的"教化哲学"转向实用主义的解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