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目标下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要务;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在诸多因素影响下,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严重缺失。总体上还存在着制度、法规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政策措施不执行,保障资金筹措难等问题。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必要性;加快制度改革步伐,努力消除制度性障碍;完善劳动法律体系,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多方筹措,扩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结合农民工特点,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城市政府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市民化不仅是农民工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关键在于推进城市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内容与机制的创新.一个着眼于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应该包括工资、劳动、就业与培训、社会保障、相关公共服务、权益保障以及人口登记与安全服务等方面的指标.在当前,迫切需要构建与完善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长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农民工从无到有,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受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严重缺乏,这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建立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迫在眉睫.目前,可以借鉴国外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历史经验,结合我国城市农民工的确实际情况,遵循"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分类、分层的方法,优先建立城市农民工迫切需求的工伤、医疗、养老、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以及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彻底废除,暂时、过度性的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必将会被一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所取代.  相似文献   

4.
论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却未能享受到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公共福利,其社会保障状况令人担忧。应树立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平等保护观念,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立法保护,加快立法步伐,构建统一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清理和修改不合理的法规、规章;加大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实施力度,强化国家积极义务,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障配套制度建设,提高社会保障部门管理水平,加强社会保障监督机制;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救济制度,扩大司法审查范围,推行简易程序,增设特别程序,合理配置举证责任,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以及独立的争议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5.
叶亚飞 《社科纵横》2014,(8):115-119
农民工社会保障关乎到社会公平、社会安全稳定的大局,更是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着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缺失、社会保险参保率低、社会保障待遇低、农民工退保率高、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缺失等现状。要想改变现状,作为社会保障提供者的政府必须彻底转换思想认识,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支持方向,改变政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积极推动社会保障立法和司法建设,改革不利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完善和发展的制度设置,为农民工创建一个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网络,营造社会和谐发展的氛围。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正视野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正是社会保障的首要价值追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我国在城市建立起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农民工却仍被排斥在这一制度之外.造成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阻隔、社会保障"地方分权"模式的分割体制和社会保险关系难以转移和续接等技术难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逐步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分类分层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工充分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冯慧娟 《社科纵横》2013,(1):181-182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主力军,但是由于自身素质、社会认同、我国现有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等问题的影响,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进入城市后出现生存尊严、政治尊严、社会尊严遭遇缺失问题,影响到了和谐社会主要的构建和实现。本文从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自身素质提高以及社会氛围营造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尊严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城市化是一个面临多重风险的社会变迁,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进程就是要为农民工提供进入城市的社会保障通道。我国现行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共济性较差,农民工被排斥在制度范围之外,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与农民工城市化的冲突日益凸显。结构性制度排斥是现行社会保障与农民工城市化冲突的根源,二元结构下的户籍制度形成了严格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二元结构下的就业制度导致农民工难以承担城镇社会保障的高投入,二元结构下的政策规定和行政手段更是难以维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安排是化解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与农民工城市化冲突的有效途径。维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必须推进一元结构的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农民工城市化的壁垒。在此基础上,明确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方向,以农民工市民化为基点,改革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有效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转移转换机制,逐步将进城落户的农民工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农民工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目标下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静 《学术交流》2006,(2):144-147
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要务,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在诸多因素影响下,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严重缺失。因此,必须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国独特的二元经济结构,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二元结构,理论研究上也就分为城市和农村分别进行。相对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来说,农村社会保障的建设和理论研究很不完善。中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等。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保障再度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探寻对中国的有益经验和教训。对中国西部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议题进行分析,提出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原则和法制建设的重点,探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