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被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为“德国文学之父”的莱辛,同每个时代杰出的思想家一样,他能立足于当时德国的历史现实来研究当时文学上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拉奥孔》探讨了德国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艺术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关系以及各门艺术的本质,创立了现实主义的美学理论。他的杰出贡献就在于:战胜了死气沉沉的形式主义作风的古典主义;他以他的理论和他的创作唤醒了独立的德意志民族意识;确立了带有现实色彩的上升时期资产阶级新型的艺术理想。在《拉奥孔》中,他的全部思想就是通过诗画界限这个具体问题的探讨来展开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地认识美,可按美的事物的产生和美的性质特点 的不同,把美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类。本文主要讨 论艺术美的本质和根据问题。 一、艺术美是主观统一于客观之中 真正的艺术是一定创造出美的。对人们是一定有美学欣赏价值的。至于那种名谓艺术,实则无美可言的东西,本不该叫艺术的。所以,艺术美是艺术特有的美学属性。从美学角度看,艺术和艺术美二者具有同一性。因此,为了认识艺术美, 可以从艺术着手研究。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毛泽东同志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毛泽…  相似文献   

3.
从美学意义上讲 ,形象思维是一种美的思维。早在 2 0 0多年前 ,被后人称为美学之父的鲍姆嘉登在他的美学专著中就提出了“以美的方式去思维”①的观点 ,他所创立的“美学”即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理论”② 。后来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也发表了类似的见解。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形象思维是有美学价值的思维活动。形象思维的过程与审美的过程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作家、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评价必然会渗透到形象思维的整个过程中去。因此 ,作为形象思维结晶的艺术品 ,具有无可争辩的审美价值 ,能给人以美…  相似文献   

4.
“美学到底研究什么”,即美学科学的对象问题,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讨论很久了。归结起来,主要是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科学,是“关于艺术的一般理论”,其基本问题是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即“关于美的科学”,基本问题是美与美感,或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美学对象问题讨论中两种基本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金雅 《浙江学刊》2004,(5):110-116
从现存资料看,梁启超的美学思想活动主要为1896至1928年间.其间以1918年欧游为界,可分为1896至1917年的萌芽期与1918至1928年的成型期.前期以<变法通议·论幼学>为起点,借<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和<惟心>奠定了审美、人生、艺术三位一体的美学思想的基石,并通过"力"与"移人"的范畴突出了艺术审美的功能问题.后期以<欧游心影录>为起点,借<"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等一批论著,论释了"趣味"这一极富特色的核心范畴,并通过"趣味"将美的人生价值层面与艺术的情感实践层面相联结,延续、丰富、深化了前期的美学思想.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前后期发展呈现出"变而非变"的演化特征,凸现了其人生论美学的基本学术立场和由社会政治理性观向文化人文价值观迈进的基本轨迹走向.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来,有学者提出以意象或审美意象取代美作为美学元范畴,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查新华的美学元范畴论与朱志荣的审美意象论.查新华认为,以美为元范畴造成了美学范畴体系的混乱,他从词源学与美学研究对象入手,提出以意象取代美作为美学理论的元范畴,这对于美学范畴体系的深入研究具有探索性意义,但他对于约定俗成的美兼指核心范畴的美与狭义的优美的批评不能成立.也混淆了作为艺术类型的悲剧与审美效果的悲剧、美与艺术的界限.朱志荣认为审美意象就是美,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他试图以审美意象为核心构筑中国特色的审美理论,并通过超感性的审美方式将艺术与人生问题、生命意识结合起来,为艺术、审美与人生美学、生命美学架起了一座桥梁,但他混淆了文学艺术领域的意象与审美意义上的意象之间的界限.他们所犯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都没有注意到意象包含着感性形象层与价值判断层,前者构成文学艺术的逻辑起点与元范畴,后者才是美学的元范畴.  相似文献   

7.
名词解释     
美,美学(英:beauty·aesthetics,德:Schonheit·Asthetik)美学是以美为课题,考察美学思想的发展,亦即阐明美的概念演变的一门学科。对美和美的经验的探讨始于希腊。狄尔泰说,十八世纪以前,欧洲的美学受希腊美学的支配(狄尔泰:《诗人的构思》)。他所说的欧洲的美学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关于诗的形式的理论,不是美的形而上学。他本人在德国古典主义、罗马主义和德国观念论哲学的影响下,首次使对美和艺术的形而上学的掌握成为可能。兰德格雷贝从希腊美学中掌握了与亚里士多德并列的柏拉图的关于美和艺术的形而上学。这两种倾向在欧洲美学中根深蒂固地延续着(兰德格雷贝:《现代的哲学》)。  相似文献   

8.
姚文放  邵晓舟 《求是学刊》2005,32(3):100-105
文章通过分析“审美形式”这一特殊概念在马尔库塞形式主义美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着重从艺术本质论、艺术标准论、艺术特征论、艺术功能论、艺术劳动论等几个方面,阐释马尔库塞独具特色的美学理论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古代哲学是建筑于实体观念之上的本体论哲学,古代美学则认为美是实体——本体的某种属性。近代哲学是建筑于实体——本体论基础上的认识论哲学,近代美学则视美为感性认识的对象。现代哲学是抛弃了实体观念的意义论哲学,它认为世界是作为意义对象而存在的。现代美学认为美不是实体的属性,也不是感性认识的对象,而是理性面对着的意义世界。审美消除了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因而美在主客观范畴之外),超越现实世界,领悟存在的意义,使人真正进入自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对灵感的研究在美学研究领域是一个难题,因为它具有特殊的美学特征,这几个特殊的美学特征分别为:亢奋美、独创美、瞬时美、神奇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