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日本的侵华文学与中国的抗日文学——以日本士兵形象为中心王向远日本的侵华文学与中国的抗战文学,是三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中期,中日两国文坛平行对峙的文学现象,是中日两国在政治、军事上剧烈冲突斗争在文学上的必然反映。在日本,人们一直把包括侵华文学在内的为对外...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文学虽然彼此相互影响,但各自的民族文化精神在文学发展中发挥作用,因而中日文学在文学主题、文学功能和文学表现风格上都表现出各自的独特性:中国文学主题偏重明志载道,日本文学主题偏重人情况味;中国视文学为经国大业,日本作家常以游戏心态对待文学;中国文学表现出雄浑壮阔的美学追求,日本文学则变现出纤细小巧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3.
日本文学研究三十年平献明1964年建所后,日本文学这项研究工作隶属于本所的现状组。当时的日本现状研究尚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法律、教育、艺术,只是重点在于现状。因此,日本文学的研究,便从现当代文学开始起步。1972年文化研究室正式成立。1977...  相似文献   

4.
张石 《日本研究》2009,(1):86-89
综观日本明治维新后至现代的文学史,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许多文学巨匠开辟了日本文学一个又一个的崭新局面,而这些近代文学大师,都在不同程度受到过寒山的影响。寒山虽然对中国文学没有太大的影响,对中国近、现代文学更几乎是没有影响,但是在日本,他不仅对日本古代的宗教、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近、现代文学的影响也相当深刻。  相似文献   

5.
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的民族性。日本文学反映的只能是日本民族的社会生活特点和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心理素质、语言等特点所形成的特色。因而,它是既不同于中国文学,也不同于欧美文学的一种富有日本列岛特色的文学。如同文学的民族性是在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  相似文献   

6.
简论日本战后派文学曲阜师范大学刘炳范日本战后派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文学流派之一,是日本进步力量对军国主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艺术记录。他们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的批判、解剖和反思,无疑能帮助更多的人从本质...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王晓平所谓日中比较文学,是指日本学者以日本文学为出发点、以日中两国文学为对象的比较文学研究。这自然属于日本学术的范畴。它与中国学者以中国文学为出发点的相同对象的中日比较文学相比,由于立场、出发点、视角、方法的差...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文学关系的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一大课题。中国文学中的佛像发声故事传到日本后发生了较大变异,并对日本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类故事从中国文学最简单的片段式描写发展到了日本文学中的比较复杂而完整的叙述,而且发声主体也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尽管两国的此类故事颇有相异之处,但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及梳理,仍可以清晰地判明其内在的关联性,认定这些故事应属同一系统。本文重点以《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和《日本灵异记》为例,论述佛像发声故事在中日文学中的流变。  相似文献   

9.
日本近代翻译小说与政治小说启发人们移植近代西方文学理念,给处于转型期的日本文学表现形式带来了改良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日本文学的百年历史,是在明治维新后初步完成文学的近代转型的基础上展开的。在即将迎来21世纪之际,回顾日本文学走向现代化的百年历程,有许多课题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本文重点探讨日本文学观念的更新、文学上自我的确立、审美理念的传承等三个问题。概括地说,这三个问题都与传统与现代结合这一主要课题密切相关。文学观念的更新明治维新这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造成了日本政治文化的双重性格:一方面在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上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性,一方面带来政治上的某些改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动摇了旧的信仰和…  相似文献   

11.
日本新感觉派初论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张国安文学创造是人类最富于感性的精神活动,“跟着感觉走”,应该说是文学艺术家们的本色和天性。感觉的破产,对于文学艺术家来说,便意味着艺术生命的终止。日本新感觉派就是以其艺术感觉之新标举于世的。一在日本新感党派同人刊...  相似文献   

12.
近读千叶宣一的《日本现代主义的比较研究》(叶渭渠编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十分欣喜。因为这一论著的出版,有助于读者从更深的理论和实证的层次,了解日本文学历史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说明我国的日本文学的译介和研究工作正向纵深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日...  相似文献   

13.
川端康成小说艺术表现手法初探河北省衡水师专赵秋棉川端康成是日本现当代文学史上受到举世重视的作家,他经历了各种文学流派的变迁。他的文学生活和创作,反映了日本文学50余年的历史过程。其作品的思想倾向和艺术表现手法极为复杂,许多评论家曾就其作品进行精辟的分...  相似文献   

14.
“大陆开拓文学”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陆开拓文学”的背景“大陆开拓文学”,简称“开拓文学”,是以日本在“满洲”(我国东北地区)的移民侵略活动为背景并为之服务的文学。它是日本侵华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日俄战争结束后不久,日本就在“满洲”开始了移民侵略活动。特别是在“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连续几届政府都把向“满洲”的移民看作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把它作为长期侵占东北、并以东北为基地侵略整个中国大陆的重要途径。“满洲”移民方案的始作俑者是东宫铁男和加藤完治。早在1926年任奉天(即沈阳)独立守备队中队长的时候,东宫铁男就…  相似文献   

15.
刘九令 《日本研究》2011,(1):111-115
《日本灵异记》作为日本最早的佛教说话集,具有宗教学、民俗学、社会学、比较文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不仅如此,本文通过对作品中的拟人、夸张、用典、譬喻等文学手法的发掘和分析,同时对其中对句的形式美进行考察,揭示出该作品文学性的一面。其中,用典、对句等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灵异记》在编撰过程中对中国文学的汲取和模仿。以往的研究中,受日本固有研究传统的影响,大多忽视了文学性的考察。与此同时,《日本灵异记》也常被放入错误的评价坐标系中进行审视,使得它所具有的文学性一度被遮蔽起来。如果将其置于与中国文学为同一系统的佛教说话的源流之中,其文学特色便凸显出来了。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社会经历了一个由战时状态向日常状态的转换。这种转换深刻地体现在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在文学领域中,这种转换表现为各种流派不断涌现,其中,“第三新人”派的创作颇具代表性。一“第三新人”派是日本战后文学中的一...  相似文献   

17.
倾听作家最后的诉说──大冈文学对话录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尚侠,徐冰著名作家大冈升平(1909~1988)是日本第二战后派文学的旗手之一,评论界又将他与三岛由纪夫和井上靖一起,并称为日本现代文坛的三杰。1987年3月8日至1988年6月15日,我们有...  相似文献   

18.
日本文学史研究的新视角──读叶渭渠新著《日本古代文学思潮史》洪蓝在日本,研究日本文学史的专著很多,研究日本文学思潮史的专著则屈指可数。在我国日本文学研究界,发表过日本文学史专著有若干部,但日本文学思潮史研究专著,惟叶著《日本古代文学思潮史》(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9.
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1987年第二期《文学》杂誌上,发表有田道原子的文章《墨西哥的日本文学翻译》,介绍并分析了日本文学在拉美各国的翻译情况及其所产生的影响。田道原子认为:对于日本文学的英译和汉译,是近年来日本文学界非常关心的问题,而对西班牙语的日本文学翻译却无人过问。而西班牙语译的日本文学,其读者不只是局限于西班牙一国,其影响所及是包括巴西和少数欧美殖民地之外的全部拉丁美洲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就中国古代文学对《万叶集》、《源氏物语》的影响,以及日本文学的审美理念“物哀”的形成过程,做了颇具新见的阐述。提出了日本古代文学一个独特的发展模式:日本本土固有文学与古代中国文学的“冲突·并存·融合”的模式。并借此对中日古代文学交流的经验进行疏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