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哲学的生命力在创新。如果一种哲学不能再以否定性的思维方式去看待流行的原则和观念 ,不再能够把握和解决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从而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 ,这时哲学的生命力也就枯竭了。当今中国哲学陷入“贫困”境地的深层原因是忽视哲学的“创新”功能 ,过于注重宣传、解释、论证既有的原则和结论 ;不注意研究时代提出的新课题 ,满足于在书斋里研究哲学问题、构造哲学体系。因此 ,对哲学自身进行改革 ,使其重获生命力 ,从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 ,这已是摆在哲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传统哲学面临被“文化哲学”终结的危险,“哲学走向文化”仅是一道曙光。对“哲学如何被文化涵摄”的开发性研究能够将哲学研究引向光明,并且能充分表述“原生态的形下→文化哲学→哲学文化性反思→哲学文化学推动→升华了的形下”这种“从文化到哲学再回到文化”的哲学发展历史循环。笔者的探索是将中国哲学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类型进行深层生态学研究,讨论与“哲学文化性”相关的“哲学之场、能、效”等基本内容,描述中国传统哲学在“大文化”涵盖下各类新型的文化形态、生态特性及其今后的发展路向,研究在“后文化哲学”阶段中“文化形态的哲学”或“哲学的文化”所能够影响人类社会的基本能效,以此建构一种有益于中国传统哲学继续发展的“哲学文化学”。  相似文献   

3.
毋庸讳言,今天中国哲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变革时期的时代精神非常丰富,而哲学却很“贫困”。哲学“贫困”,必将造成整个社会的精神贫困。尤其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事实存在着不同的样式和方法。可缺少学派建构,也许是限制其发展繁荣乃至科学性生长的最为重要的掣肘,而缺少具有时代精神的本土哲学家则可能是“贫困”的根本。本文试图对于业已形成的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派的产生作出描述性布展,以期说明,中国哲学只有哲学家真正在场才是哲学的还原。  相似文献   

4.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从博大精深的宇宙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而使自身保持生命的活力。而“哲学的贫困”一说却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说法。本文试图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谈起,浅析了笔者对“哲学的贫困”之理解,现就几点浅见略述与此,尚不成熟,以就教于方家。一、对哲学的“  相似文献   

5.
环境问题的产生 ,源于人们从来没有将环境困境当作“困境”来思考 ,这主要表现为日常环境观的“蒙蔽”、传统哲学视域的“迷盲”和现代性观念的“痼疾”。环境问题的最深层次是哲学问题 ,它意味着一种哲学范式的转换而非某种传统哲学在环境事务中的“应用” ,表明环境哲学是一种全新的哲学。走向环境哲学由原初丰裕社会的参照系、生态学的视野以及后现代范式推动 ,它思及现代人惯于回避的“环境困境之为困境” ,这样的“思”标志着哲学的“荒野”转向  相似文献   

6.
牛子牛 《江海学刊》2023,(3):54-61+255
当代关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争论,主要聚焦于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建构一种规范性理论的问题。如果这种理论建构是可能的,它就需要表现出马克思哲学的特殊性,尤其是其现实性关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任何一种规范性原则的有效性,都受限于两种现实制约条件:它仅在特定的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才是可设想的;由于这些社会形态的结构性限制,它可能是可实现的,也可能是不可实现的。马克思并不反对一般的规范性理论,而是反对一类特定的规范性原则:它们在使其能够被设想的一切社会形态中,都不可能无矛盾地实现。从这一尺度出发,能够判别马克思政治哲学建构的各种方案的有效性,并指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始终要奠基于其“社会哲学”。  相似文献   

7.
作为学科的实践哲学是亚里士多德建立的。亚里士多德把人类活动和知识分为理论、实践与制作。近代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将传统分类简化为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并为康德所沿用。近代英、法的知识分类系统中也有类似实践哲学的领域。由于马克思力主“改变世界”,他的哲学就被许多人称为“实践哲学”,以区别于先前那些在马克思看来仅仅“解释世界”的哲学。当代加达默尔把自己的解释学也称为“实践哲学”。这些都属于学派意义的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中国哲学则是中国有几千年悠久历史传统的哲学。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融合贯通,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将中国哲学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式,或者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中国传统哲学,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问题,又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问题。这是摆在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和中国哲学工作者面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存在领域的划分”是哲学的最高范式。“存在=物质+精神”是传统哲学的立论之基。由于信息哲学重新划分了存在领域:“存在=物质+信息”,所以,信息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的第一次根本转向,由此也确立了信息哲学的元哲学或最高哲学的性质。中国信息哲学从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以来,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形成了自己独特而系统的理论,主要表现为9个方面。一是信息本体论:一种关于物质和信息双重存在的全新存在论学说;二是信息演化论:一种关于物质形态和信息形态双重演化的理论;三是信息认识论:一种关于人的认识发生的多维中介建构与虚拟的学说;四是人的全面本质论:一种关于人的本质的多维综合生成和创造性建构的学说;五是信息价值论:一种能够兼容物质价值和信息价值的全新价值学说;六是社会信息论:一种关于社会性质和社会进化方式的新理论;七是信息生产论:对人类实践和生产活动本质的新认识;八是信息思维论:一种关于科学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理论;九是统一信息科学论:一种关于“科学的信息科学化”的当代科学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的潮流中,哲学变革的思潮,也应运而生。回顾哲学变革的曲折经历,展望哲学变革的未来趋势,对于繁荣哲学事业,或许是有益的。一、“哲学贫困”与哲学变革如何估价近十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哲学变革的现状呢?对此,可能有两种相反的估价,一个是说“哲学贫困”,而且有被社会摒弃的危险;一个是说对过去僵化模式有较大突破,不仅有探索性研究的哲学变革,还有直接变革哲学内容和体系的尝试。如何理顺这些不同的估价呢?“哲学贫困”的呼声已经在理论界回荡了好几年了。究其原因,几乎都归咎于哲学脱离实际,特别是脱离改革。但是,只要稍回顾一下三十几年的历史便不难发现这  相似文献   

11.
任何社会都是一个有机整体,政治、经济、文化是这个有机整体的三个组成部分,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相互依赖。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必将越来越重要。文化问题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但二者相濡以沫、相激相励、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的创造性事业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摆脱“困境”继续发展,出路在于改革和创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需要的是既掌握人类哲学思维的共同规律,又有深厚浓烈的民族哲学思雏特征的中国化、国际化的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哲学探讨的着重点,应当由探索、实践社会革命变革的逻辑,揭示深层问题,提出前瞻性的见解.哲学工作者要改变长期以来的思维定式,变复制式、教条式的思维方式,为创新型、创造式的思维方式;要参与“全球性问题”的探讨,参加全球性的哲学的“百家争鸣”,既推出有民族特色的成果,又从交流中汲取有益成分,以充实和发展新形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是如何实现人类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的 ?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 ?在经过了 2 0多年“恢复马克思哲学真精神”、对马克思哲学进行“返本开新”的阐释和解读之后 ,对第一个问题我国哲学界已经在学理上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且基本上达成共识 :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具有当代意义和价值的“现代哲学”。可是 ,在对具有现代哲学特征的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属性的具体理解上 ,哲学界却出现了以王南的“现代实践哲学”(或“人类学哲学”)和高清海的“人学”为主要代表的两种各自表述的理论路向。这表明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属性问题 ,迄今仍悬而未决。笔者认为 ,“现代实践哲学”论与“人学”论是内在一致的 ,二者实际上指向的都是一种“价值论哲学”。将马克思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有’‘无’之辨”(即西方哲学中的“存在论问题”)和以“语言学转向”、“后现代哲学”为标志的现当代西方哲学联系起来 ,表明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论哲学。确认马克思哲学的价值论哲学属性 ,是时代给中国哲学提出的一个必然要求 ;将马克思哲学理解为一种价值论哲学 ,就是对第二个问题的合理解答 ;确认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论哲学 ,其意义相当深远。  相似文献   

14.
“应用哲学”一词衍生于“应用科学”这一科学分类概念.但哲学并不属于科学的范畴,因而,“应用哲学”在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而人们通常所谓的应用哲学,实质上是属于部门哲学的范畴.部门哲学是根据哲学思维根本特性反思特定实践领域而形成的哲学理论,是对构成世界的某个部分的整体性把握.因此,部门哲学具有第一哲学的普遍特质,它与“应用哲学”是有根本区别的.  相似文献   

15.
自21世纪初以来,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哲学日益成为中国哲学研究者和工作者的理论自觉。我们看到,在中西马哲学会通的语境中,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都从各自的学科背景出发,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借助不同的理论资源,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这大大推进了当代中国哲学构建。那么,在中西马哲学会通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有何作为?这个问题事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也事关当代中国哲学的构建。这里,笔者将围绕这一问题做一点思考,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价值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哲学并不仅仅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也不仅仅是在 1 9世纪中叶的哲学变革中产生的哲学流派或哲学理念和哲学立场。哲学历来都以对价值问题的探讨为自己的核心内容 ,哲学本身就是一种广义的价值哲学 ,哲学也只有作为一种价值哲学才是可能的。但是 ,旧哲学对价值问题的探讨存在着严重缺陷 ,它们都普遍地陷入了如何从“是”过渡到“应该”、从事实判断过渡到价值判断的困境 ,即都没有说明、事实上也无法说明这种过渡是如何可能的。究其原因 ,在于旧哲学都是一种“解释世界”的哲学。与旧哲学不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改变世界”的哲学。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变 ,既是哲学理论本性的根本变化 ,也是广义价值哲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7.
孙利天  韩涛泽 《江海学刊》2023,(5):75-82+255
分析的哲学思潮作为20世纪西方影响最大的三大哲学思潮之一,在当代哲学发展中仍然发挥着重要影响。对于这一哲学思潮,我们常用“分析哲学”来概括,有时也用“逻辑哲学”或“语言哲学”来称谓。就分析哲学谈分析哲学,割裂分析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关联,可能导致人们对分析哲学及其相关称谓所隐含的哲学范式变革意义并不自觉。从哲学史的坐标系来看,分析哲学及其不同称谓都有相应的“靶子”:“逻辑哲学”主要针对传统的“世界观哲学”,“语言哲学”主要针对传统的“意识哲学”,“分析哲学”主要针对传统的“体系哲学”。由此,分析哲学与传统哲学较为隐蔽的深层关系及其不同称谓所隐含的哲学史变革的多重意涵,也就获得了更为清晰的“澄明”。  相似文献   

18.
“奥斯维辛”是现代人类灵魂深处一个重大的“精神事件” ,它极大地影响了哲学的言说方式和存在方式 ,因而构成了考察和理解现代哲学转向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形而上学的终结”、“道德合理性基础的危机与重建”、“社会统一性基础的寻求”等现代哲学中最为重大的课题 ,只有置于这一参照系中 ,才能获得真切的理解和深层的把握。现代哲学也正是在对这些重大课题的思考中 ,实现了从“终极知识”向“生存智慧”的重大转向。  相似文献   

19.
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根本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存在”范畴含义的不确定性,抽象表述的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需要具体化,才能被切实理解和把握.哲学基本问题具体化表述的关键在于对存在领域的具体划分.把哲学基本问题具体表述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的依据在于把存在的范围确定为物质和精神两大领域,这是有史以来传统哲学对存在领域进行分割的一种基本模式.这一基本模式确定了传统哲学的基本论域和一般性质.哲学的根本转向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具体表述内容的变革,其基础则是对存在领域分割模式的创新.迄今为止,人类哲学理论的发展虽然在某些研究领域中实现了研究重点和关注问题的转换,但是在其存在论与认识论的根基上却从未实现过任何根本性改变,这就是对物质和精神、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关系的基本性承诺与具体化解读.因此,人类哲学的发展从未发生过真正意义上的根本性的理论转换.由于把信息概念作为哲学的最基本概念之一引入哲学,信息哲学阐明了一种全新的存在领域分割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表述方式,因此,信息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的第一次根本转向,并因而导致了人类哲学的全方位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20.
杨耕 《江海学刊》2022,(1):45-54
马克思的哲学是在法的批判、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等多重批判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的哲学是“批判的哲学”;马克思的哲学关注的不是所谓的“终极存在”,而是“对象、现实、感性”何以成为这样的存在,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中的“物”不是所谓的“初始物质”,而是具有社会关系内涵的“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社会的物”;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更重要的,是“唯物主义世界观”,是“真正实证的科学”和“真正批判的世界观”的统一。《杨耕文集》把马克思的哲学放置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以及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当代社会发展理论这样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中,重释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