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作快乐论是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理论层面,自东汉至清代,此论贯穿古代文论史、文学史近两千年。创作快乐之原因主要表现在审美感情的抒发、想像虚构的自由展开及作家艺术才能的发挥运用等方面。此论对于全面正确理解文学创作论、创作动力论及文学消费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文论中,“和谐”思想对于范畴的生成、命题的提出及基本原理的创构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古代文论生成发展所遵循的一个重要规律。当代文论的范畴、命题及基本原理与“和谐”规律亦密切相关,“和谐”也是建构当代文论所应遵循的重要规律,此规律有助于避免当代文论“失语症”等问题的出现,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傅斯年先生曾多次阐述自己关于文学创作的观点.他认为,文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文学的演变革新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傅斯年既抵制全盘照搬的复古主义,也反对割断传统.傅斯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能够较为客观、辨证的看待文学本身所具有的规律性特征,自觉尊重文学的发展演变,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  相似文献   

4.
元代庐陵文人刘诜的文学成就突出,其文论思想很具个性特色。刘诜提倡学古,又讲求新变,其个性追求中有文学求真的精神。他讲求“心”性与“道”“理”结合,这又要求文人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他追求“清”“和”的美学理想,他所说的“清气”“和气”具有特殊内涵,是内奇杰而外清和。刘诜的个性求真和对文学精品的追求,最后还是回归和落实到在素朴幽奇之境中所进行的个体心灵体悟和感味。  相似文献   

5.
[摘要]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是中国文论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论涉及面广,规模宏大,而且有各自的体系和传统,因此具有广阔的研究领域和特殊价值。在少数民族文论中有关文学的功能的论点较多,主要表现在: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将文学视为治理国家、教育人民的重要途径;肯定文学的审美、娱乐功能;重视文学的认识作用,认为文学具有传播知识、提高人的智慧和素质的功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一代左翼理论家青少年时代接受的教育当中,传统教育占了很大的比重,由此形成的艺术观念与文学修养,是他们接受、理解从国外传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时无法排除的前见。"革命文学"论争过程中,面对年轻的革命家宣扬的"马列主义文学理论",鲁迅与茅盾最初很大程度上是凭着从小培养起来的艺术直觉提出质疑,然后再为这种质疑寻找理论根据的;瞿秋白能够在指导"左联"工作时尊重文艺规律,并成为鲁迅的"知音",进而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与批评的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其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艺术教育起了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以及在国外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文学观念,都是十分复杂的存在。前者影响后者的具体过程因此也就表现得极为复杂。但是,这种影响的存在,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加缪文论思想的精华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提出文学是“形象化的哲学”和荒诞创作理论.强调文学与哲学的相通性,主张以文学形象表达哲学思想,同时反对在文学中标签化地表述哲理内涵,破坏荒诞创作的艺术平衡;二是提出“反抗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指出艺术的源泉和本质在于反抗.主张拒绝现实、否定现实但不逃避现实.反对寓言文学、“宣传的艺术”和文学创作中的逃逸派、技巧派,呼吁艺术家履行自己反抗黑暗现实的正义者职责。  相似文献   

8.
国传统文论的诗性言说,可以归纳为“以诗言诗”——以诗的语言、诗的思维、诗的情感来讨论文学对象。在具体的文论话语中,则主要体现为文论范畴的经验性,以及言说话语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浪潮的鼓荡之下,时下的中国文艺学研究界,中西文论的会通性研究似乎已经成为文艺学发展不言而喻的前提,因而也就是亟需开展的研究方向,但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论题保持谨慎的态度,否则很有可能在自我陶醉的快乐中徒自酝酿虚假的学术繁荣,这种事实上正在发生的情形恐怕绝不是倡导者们所希望看到的.  相似文献   

10.
儒学人本思想肇始于西周 ,成熟于春秋 ,战国时期达到一个新高度 ,汉唐走向低谷 ,宋初儒学人本思想开始复苏 ,欧阳修把天命天理归之于人和事 ,是宋代儒学人本思想复苏的根本标志。在“人与神”、“人与天”的关系问题上 ,欧阳修把人视为天地万物之本 ,重构儒学“人本思想”。他的史学、文学以及荐拔人才等文论观都贯穿和渗透着儒学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论百余年的知识化进程中,整体性的失落与意义感的丧失,是导致形形色色学术溃败的内在因由,近几十年来流行的"窄而深"的问题取向式的专题研究,囿于缺乏大理论以及整体全面的历史文化把握,在民族文化复兴旗帜引领的当代文化价值观重建中,这种学术特质面临的内外困局,显露无疑。如何对百余年中国文学研究经验进行有效的学术反思,如何寻找中国文论未来发展的新路径,业已成为困扰一个世纪以来学者的重大问题,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论  相似文献   

12.
在众多有关梁启超思想与文论的研究中,却较少见到把他与欧洲启蒙主义的思想家和文艺理论家相提并论来进行比较研究或追溯其思想根源的。这一发现,令笔者多少感到有些意外。因此,本文主要考察梁启超思想及文论与欧洲启蒙主义思想及文论的关系。全文在梁启超的自述、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梁启超文论与欧洲启蒙主义文论的比较三个层次上展开。  相似文献   

13.
近年以来,国内文论界围绕“中国文论”的学科发展现状及走向等问题多有研讨。反观其议题所指,有两个问题堪称近年国内中国文论界最主要的思虑方向:第一,有关中国文论研究的价值追问;第二,有关中国文论研究思想资源的反思。当下的“中国文论”教学,应对这两个思虑方向予以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4.
正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文学范式又产生了一次重大的转折。文论界曾经发明了一系列的概念描述这一历史变迁,诸如从"新时期文学"转向"后新时期",从"新崛起"到"后崛起",或者"人文精神"的失落……试图对这一转折作出某种理论化或批判性的阐释。如果从文艺与体制环境、美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视域看,在八九十年代文艺理论的转折中,有一个现象看起来不太重要也常常被忽视但却十分有趣且耐人寻味,这就是从热衷于讨论"创作与自由"的关系转向探讨"文艺与宽容"的关系命题。回到文学史来看,80年代初期的萨特与存在主义热中,人们以"自我选择"为核心片面地接受萨特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华传统文论是两种来源不同的文论形态,一方面存在着现代性与古典性的异质特性,另一方面具有彼此契合的同构性基础。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重要元素和突出特性表现为:唯物史观的宏阔视野,意识形态论和社会实践论的文艺观念,人民文艺观念的突出地位,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相统一的美学思想等。中华传统文论的重要元素和突出特性表现为:人文化成与经国济世、言志抒情与文以载道、修身养性与伦理教化、美善兼济与道艺合一等方面的文艺观念。两种文论精神彼此契合的同构性之维主要在于:基于宏阔社会历史视野观照说明文艺现象,基于“大文学”观理解阐释文艺本质特性,基于文艺实践和社会实践认识文艺价值功能,基于社会关系和人的本质理念的文艺人文精神,基于艺术规律和美学理想的艺术价值观念等。我们要系统梳理和把握两种文论形态各自的重要元素和突出特性,努力寻求两者能够彼此契合的同构性基础,切实推进两种文论形态相结合的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文论研究颇似泡沫经济,其最大特点是变幻不定。而文学则不然,它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前进。例如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法国的确是现代派文学的发源地,但这并不妨碍现实主义在20世纪法国文学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M·H艾布拉姆斯教授的文学批评四要素理论框架下对文学与影视进行了具有针对性地比较,说明文学在电子图像时代具有独立的品格,是影视所不能代替的,文学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18.
正莫言夺得诺贝尔文学奖所引发的议论方兴未艾。不管对莫言作品的评价存在多少分歧,但在中国文学终于赢得世界的青睐这一点上,人们似乎毫不费力地就达成共识。长期积压的中国文学"诺奖情结"一朝释放,勤快的文学研究者立马就把中国文论走向世界的问题提上了日程。显然,中国文学、中国文论都是颇具宏大意味的语汇。在不同的使用者那里,往往有不同的所指。因此,有必要深入追问的是:中国文论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走向世界的追求有哪些不同的境界?其中又有怎样的问题?它走向世界的动力来自哪里?它又凭借什么优势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傣族传统文学的庞大体系是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真切的话语表述来表现丰富的思想观念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是和谐的思想,如家庭和谐、村寨和谐的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宽以待人的思想以及自律行善的思想等。傣族传统文学中的和谐思想培养了社会成员尚"和"向"善"的性格特征,发挥了协调家庭关系、维系村寨和睦、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人格塑造等方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初期章回小说创作思想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初期章回小说的创作思想大多没有跳出儒家伦理说教的圈子,假立人物以图解伦理观念的创作方式盛行.而张南庄的<何典>与署名庾岭劳人的<蜃楼志>却跳出了传统小说的圈子,在小说价值观念及创作对象等方面大胆创新,萌发出强烈的批判思想与救世意识,标志着此期章回小说创作从传统迈向近代的思想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