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传媒理论认为,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转型是和传播媒介密不可分的,媒介在其中甚至起到关键性、主导性作用.检视文学的发展即可印证这一点.从口耳相传到刻在甲骨之上,文学克服了声音稍纵即逝的局限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从而成为历史性存在,纸张的使用和活字印刷的出现又使文学在共时性维度得以大面积传播,从而扩大并巩固了文学在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影响.上世纪中期,电视的出现标志着电子媒介时代的降临.而电子媒介在半个世纪不到的时间里就迅速奠定了传播霸主的地位.就文学而言,影像代替了文字,"读图"代替了"读书".传播媒介优劣强弱的抗衡结果让人为文学的命运哀怜叹息、惶惑迷茫,"文学终结论"和"文学性蔓延"论联袂而出,看似命题相反,实则都是对文学边缘化状态的焦虑表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伴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经历了口语媒介文学传播时代、手抄媒介文学传播时代以及印刷媒介文学传播时代几个阶段。每个历史阶段上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不同面貌和文学生态的不同变化,都和当时传播媒介的发展水平紧密相连。文学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文学的发展,文学传播媒介本身已经不仅仅是文学传播的物质传播渠道,而且构成了文学本身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正处于“全媒体”时代,传播内容的时新性、时效性,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以及传播效果的直接化使得“地球村”的概念得到进一步的印证和呈现。流行音乐,以一种大众文化的身份被广大受众普遍接受,从最初的萌芽、壮大再到逐步全球化的扩展,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也逐渐成为了大众生活的一部分。而在当今的全媒体时代中,新兴媒体的出现以及在此环境下形成的新的大众娱乐方式和“消费习惯”对流行音乐的传播无疑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影响着流行音乐的创作和其整个传播系统的升级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信息革命导致了全球范围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全方位、立体化变革与进步。图书馆事业在这一变革中的具体表现就是 ,存在了几千年的各类传统图书馆将逐渐从人们的生活和视线中消失 ,代之而起的是接受更易、功能更强的各种传播机构和传播媒介。目前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必须作出决择 ,向未来的电子化、网络化的高效能信息提供机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麦克卢汉曾言,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会使整个人类社会进入"重新部落化"的时代。随着传播媒介的演变,人们逐渐生活在更为复杂和多元的媒介生态中,这种新型电子生态是一种部落生态,它将人类组织结构划分为一个个部落单元。社交媒体的崛起与其背后支撑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再定义更是加速了部落化社群的出现与维持,这种打破时空的媒介文化削弱了地缘社会身份的限制,成为打造新的文化价值共同体的中坚力量。但正是这种媒介本身所具有的技术特征,使得人的视野不断窄化,全球社会的分裂更加明显与剧烈,这种由于部落化传播造成的现象,其实是对"重新部落化"的一种异化。  相似文献   

6.
新传媒时代下的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各具有不同的时代含义,科技时代下的信息传播已呈现出以电子传播为主导,各种形态传播工具激烈角逐和融合发展的新型模式。正确分析新传播模式下的文化发展现状,对当代经济生活中的新兴文化力量以及随之带来的巨大文化产业价值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文学传播已经进入网络传播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由“原子”形式向“比特”形式转变。这里的“原子”,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物质,而“比特”可以理解为数字化虚拟技术。换句话说,文学的传播已经摆脱了报纸、书籍等物质化传播媒介的束缚。向以电视、网络等电子传播媒介转变,那么在这种新的媒介变革和背景下,文学的生...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休闲在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关注、研究休闲生活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新闻传播媒介作为社会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调节系统,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新闻传播媒介这一重要的社会调节杠杆,使休闲生活和新闻传播媒介在互动中达到双赢的效果,主要从未来发展趋势着眼,探索如何使新闻传播媒介在休闲生活领域的功能发挥到最好,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  相似文献   

9.
消失的媒介:农耕时代民间年画的功能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播载体的角度看,民间年画是农耕时代人们获取知识、信息和娱乐生活最普遍的一种印刷媒介形式.中国古代民间年画的创作主体与欣赏主体是同一的,同属一个社会阶层,处于同一生活氛围,有着共同的文化意识和审美取向,所以,在农耕时代民间年画作为承载和阐释社会精神的先进、廉价而又实用的传播媒介,为普通民众所喜闻乐见.它不但广泛而深入地传播文化知识、人文精神等,而且有效地发挥了其调节社会关系和教化宣传的媒介功能.作为印刷媒介,年画创造了农耕时代人类传播史上的文化奇迹.虽然,随着农耕时代的结束和工业文明的兴起,民间年画已经失去其大众传媒的地位和功能,但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和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民间年画仍具有一定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0.
当传媒形式,由最初的“翻阅时代”,到“点击时代”,再到“划时代”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都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因此,运用新的载体来传播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是“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作的不二选择。高校是思想传播的前沿阵地,只有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才能够更有效地通过各种新兴传播媒介的应用,不断引导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互联网在快速传播海量信息,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如网络谣言传播、网络诈骗等一系列新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互联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互联网法治建设的法律依据及其进展,同时探讨了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的非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杜潇 《社区》2013,(30):45-45
媒介是社区传播的有效载体。社区通过媒介,可以传递信息并引导居民的行为,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使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与社区环境协调。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区功能不断完善,为传播媒介提供了良好条件。社区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社区信息栏、电子显示屏、社区报、智能手机等传播媒介'报道社区新闻,传播社区信息,培育社区文化,构建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13.
近代甘肃诸多的传播媒介在甘肃民众中产生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本文主要对近代甘肃的诸多信息传播媒介产生的背景、发展状况进行简单的梳理,勾勒出近代甘肃电影传播活动的发展轨迹,并从传播理论视角进行解读和分析,从而完整把握甘肃近代传播活动的进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提供娱乐、陶冶性情 ,是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的社会职能。在高节奏的现代社会 ,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 ,需要通过娱乐消遣的方式来松驰精神、健全心智、丰富生活。高品位的娱乐节目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美的感悟 ,是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新闻媒体尤其是电子传播媒介以其先进的传播手段、卓越的传播性能为人们提供了多方面的娱乐需求。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说过 ,“游戏是对日常压力的大众反应的延伸。”广播电视娱乐节目以其具体、形象、直观、生动、逼真等特点吸引和感染着受众 ,成为人们娱乐消遣的最主要的途径 ,在一…  相似文献   

15.
网络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传播媒介,是以计算机通讯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利用,从而达到其传播社会文化的目的。网络传播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最便利的传播方式,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新闻职能论     
本文探讨新闻作为一种文体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即新闻的客观效应,而不是讨论新闻载体(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的职能。当代社会各种公共传播媒介的职能较之新闻这一单纯的文体的职能要广泛得多,因为报刊、广播、电视等不只传播新闻,而且还要传播理论文章、文艺作品及广告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互联与智能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旧传播媒介日益融合,人们进入了一个新的全媒体时代。在信息泛滥、数据庞杂的传播形态变革中,教育报刊发展面临新的危机和挑战。本文以江苏教育报刊总社部分报刊为个案,基于移动互联基础,探讨如何利用微平台进行教育报刊营销,以期实现教育报刊品牌营销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8.
基于Web3.0的移动社会化媒体发展,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成为新的特点,营销与传播的概念也趋向融合。价值认同成为消费者行为的核心。生产型消费者将自创的内容通过泛自媒体与独立的精神个体进行精准高效的沟通成为品牌传播的新特点。本文从营销3.0所引发的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出发,重点分析了营销3.0时代品牌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的新特点,为中国企业在Web3.0时代开展品牌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传播媒介的发展史是文化的文本与实践的生成历史。新媒体为信息的制造与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而信息、传媒与文化三者处于强互动的生成过程中。动态化的信息文化形成人们的生存场域,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文化给予人们更多的设想和期盼,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忧患。  相似文献   

20.
从传播学角度而言,宋词的发展以宋室南渡为界,由口头传播的"歌者""应歌"向以书面传播为主、抒发个人情感和文人之间的酬唱应和转化,传播媒介除了歌者,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纸质媒体的书面传播,词学理论的成熟和系统化均成为南宋文人之词时代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