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文化性质和文化价值的语言学科。通过民族语言研究各民族文化,不仅能加深对各种语言的文化属性的认识,而且对揭示各民族文化史上的未知现象,重塑少数民族文化的整体面貌,了解各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都有重要意义。各民族语言的词汇、语音、语法,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各民族语言的整体结构和系属关系,也能加深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文化语言学将从民族语言中获得无限的资源和生机,同时,也将提高民族语言研究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加强跨境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和社会生活的多维度研究,推动社会语言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第七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暨首届跨境语言研究论坛”于2013年11月21日~22日在百色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主办,中国民族研究团体联合会、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和百色学院合办,由百色学院承办。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丰富多彩的民族语言,不仅仅是汉藏语的故乡,还分布着阿尔泰语、南岛语、南亚语等多个语系的多种语言。这些语言跟中国以外的印欧语等一起构成世界的语言。毋庸置疑的,语言学应该以世界的语言作为根基,而不是仅以哪一个语系的语言作为支撑,否则,所得出的语言学理论就是褊狭的,不足以代表全人类的智慧。近些年来,中国语言学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民族语言学研究也大大地拓宽了眼界,开始展示语言学研究的巨大潜力。我们组织了以“民族语言学的新视野”为专题的笔谈,以期为民族语言学研究的同道们鼓与呼。王士元教授研究领域广泛,影响巨大,从早期的实验语音学研究到开创性的词汇扩散理论,再到拓展到语言学的跨学科,携几十年的经验与洞察,指出多元心态的重要性。另外三篇笔谈都是基于在研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展示新视野里可能的具体前沿研究案例:陈保亚教授论述了如何基于中国的民族音乐与语言来展开语言与音乐的共演化研究,孔江平教授阐述了中华民族语言文字接触融合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汪锋教授提出了语言接触研究的语言生态面向及研究路径。我们期望这些经验与探索也能为民...  相似文献   

4.
1、心理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 心理语言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掌握和使用语言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为对象的新兴边缘学科。早在本世纪以前就曾有人考察和研究过语言行为和人类掌握语言的智力发展的关系,但其着眼点只限于儿童学语。五十年代开始,人们把眼界放宽到人类使用语言的心理过程的研究上,先后于一九五一年和五三年分别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举办了“心理语言学”的讨论会。同年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卡罗尔(John Carrol)首次正式使用了心理语言学这个术语。五四年由心理学家奥斯古德(C·E·Osgood)和语言学家  相似文献   

5.
自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篇章语言学和话语分析蓬勃兴起,它使语言学从对语言系统的研究发展到了对语言使用的研究,对语言使用的研究则超出了句子的范围,对大于句子的结构——句群、段落、篇章等进行研究,研究句与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各种关系。其中反映篇章结构成分之间联系的衔接研究在现代语言学中引起了普遍重视和关注。一、衔接研究的提出率先提出衔接研究的主要是韩礼德。韩礼德受弗斯(J·R·Firth)搭配概念的启示,在话语结构中揭示了衔接范畴。有关衔接思想的最初萌芽,见于他的《文学研究与描写语言学》(1962)和《文学话语的语言学研究》(1964)二文。韩礼德(1962)在用语言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语言学视角看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加利·帕尔默认为认知语言学可以直接应用于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并将其与美国语言人类学的三大传统结合起来,创立了以意象为核心概念的文化语言学,研究意象、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国古典诗词中含有丰富的意象,并且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本文拟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分析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四个英译本,探讨如何适当转换意象以表达深层次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已经一百周年,他给我们留下的光辉思想已成为亿万人民的宝贵财富。一个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推动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语言学中关于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的思想反映了民族关系的客观规律,因此也是正确处理我国各民族语言关系的基本原则。一、马克思主义坚持民族语言平等,反对一切语言压迫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但不同的东西可以彼此相通。主张语言只能私有而不能相互交流的论者就是不懂得这个道理。不同而又能互相沟通的关键在于:每一人、每一物都是唯一的宇宙整体的反映,只是各自的反映形式不同而已。万有相通的道理也适用于过去与未来的关系。宇宙整体既承载着过去,也孕育着未来。过去与未来都是唯一的宇宙整体自我展开、自我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状态。所以过去与未来虽不相同而又能相通。历史的昨天和今天也是一个有连续性的统一整体。哲学的最高任务不能停滞于认识相同性或同一性,而是要进而从宇宙整体内部体验到万有相通、万物一体的高超境界。  相似文献   

9.
乔姆斯基把语言分为外部语言(E-语言)和内在语言(I-语言).语义学作为研究语言和世界之间关系的理论,相应地,也应有E-语义学和I-语义字之分.E-语义学研究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系.I-语义学研究语言使用者(大脑)中的语言知识.语义和认知关系密切.语义结构和概念结构是一致的.隐喻是现实世界中一种无所不在的语言现象.隐喻涉及到特殊认知领域,并具有许多心理语言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民族语言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语言学论纲刘宝俊近年来,笔者从宏观语言学角度对语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作过某些研究,尤其对语言学与民族学的关系作了较系统深入的探讨,深感建立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民族语言学,十分必要。本文对这门新型学科的构建提出有关分析与设想。一、学科背景分析首先将语...  相似文献   

11.
大型语言模型(Large-scale Language Models,LLMs)在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民族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多样性、演变及其与文化关系的学科,与大型语言模型技术的结合将为语言学研究带来新的可能。通过深入分析大型语言模型技术在民族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影响,从民族语言资源建设、语言文本生成、语言翻译与对话系统、语言特征分析与挖掘、语言的演变与历史研究这5个方面入手,揭示大型语言模型技术在民族语言学研究领域所具有的广泛应用前景和深远影响。进一步分析大型语言模型技术在民族语言学研究中的潜力与价值,并探讨该研究方向对“有形”“有感”“有效”地增进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转换——生成语言学派是近20年来西方语言学界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Noam·Chomsky)。乔姆斯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著名学者哈里斯(Z·S·Harris)的学生。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时,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学、数学和哲学。他把语言研究和数学、现代数理逻辑结合起来,在语言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语言观和研究方法,即转换——生成语法。这个学派猛烈地冲击着当时占统治地位的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引起了欧美语言学界的普遍重视,在哲学界和心理学界,也成为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泽利格·哈里斯(Zellig Harris)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继布龙菲尔德之后(也称描写语言学成熟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泽利格·哈里斯的遗产》由他的学生及同事一起撰稿汇编而成,探讨了与哈里斯研究有关的各种语言学问题。从科学语言体系、话语分析与次语言语法、句法与语义、音系学、语言学的应用、数学与形式系统、语言的可计算性及计算机应用方面对哈里斯语言研究及描写语言学的近期发展进行了比较全面介绍。该书为全面了解哈里斯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更准确全面认识形式主义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4.
力提甫·托乎提,男,维吾尔族,1953年生于新疆托克逊县。1975年毕业于原中央民族学院民语系并留校任教。他于1982年在本校获文学硕士学位,1985—1994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和华盛顿大学攻读普通语言学和阿尔泰语言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央民族大学继续任教。现任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维吾尔语言文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族语言研究会阿尔泰学分会副会长、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突厥语言研究学会常务理事、《民族语文》编委、《语言与翻译》(维文版)编委、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等职。力提甫·托乎提…  相似文献   

15.
王敬骝研究员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民族语文工作者,致力于语言研究60余年。作为新中国孟高棉语学科奠基者之一,他不仅致力于相关民族语文的研究开发和教育推广工作,而且在孟高棉语和中国南方民族语言关系问题上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获得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近年,基于长期深厚的语言调查研究,他将研究方向转向学界称为"中国语言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的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法,用汉语是混合语的观点破解中国传统语言学上诸多"困惑",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其开阔的学术视野,严谨的治学风格和丰富的研究经验为学界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南边疆民族语言资源丰富,接触类型复杂。茶马古道的分支和延伸区域跟民族语言的分布、接触类型有很大的关系。这样一种格局在整个世界范围都具有类型学意义。充分展开中国西南边疆语言与文化方面的研究,中国的语言学会在语言接触研究、同源关系判定、参考语法描写、语言类型研究和语言保护理论几个方面做出显著贡献。要实现研究目标,必须重视田野调查的精准和理论概括的严密性。  相似文献   

17.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FdeSaussure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inGeneralLinguis tics)中提出语言和言语两大语言学的分支 ,即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这一伟大理论的提出 ,堪称现代人类语言学史上的里程碑 ,也是现代语言学的开端 ,为现代汉语言学家进一步研究语言和言语提供了理论基础。FdeSaussure曾把自己的这一伟大的理论构建称为“第一条分叉路”。本文试就语言和言语关系的理论的基础谈语言意义 (简称语义 )、言语意义和语言环境 (简称语境 )的关系。一、语言和言语的关系(一 )…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语言承载着区域文化,其生成土壤也是回溯历史的另一侧面。同时,我国民族构成的多样性,奠定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生成的复杂样本。可以说,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不但保护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多元化,而且有助于广大少数民族成员的语言表达权利。因此,在民族语言学研究的宏观视界内,要重新检视少数民族的语言价值,发掘少数民族语言的生成环境,型塑民族语言与汉语的文化平衡。在语言结构与认知机制上,要注重民族语言的发音结构,厘清民族语言词汇的生成机制,勾勒少数民族语言的语群分蘖。回归拯救我国民族语言文化遗产的使命,创新民族语言的原生态结构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兴起于60年代,它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语言,把语言看成是沟通社会关系的媒介,表明社会身份的方法,反映并影响文化的因素。它认为传统语言学只不过是对交际活动的不完整的叙述,并打破了脱离语境的话语为分析材料的旧框框,以实际运用中的活的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社会语言学表明:离开对“言语” (Parole)的研究,语言学理论必然陷入抽象和空洞。社会语言学重视语言的社会环境,所以,其宗旨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时代的语言规划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对民族语言造成威胁。语言规划在全球化时代对濒危语言、语言多样性、语言人权等问题予以了更多的关注。语言消亡现象引起国际语言学界的重视,成为21世纪语言学界的中心议题。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价值观念已经开始被接受。中国语言规划的新目标——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反映了全球化时代语言规划理论的新发展,符合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