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执行梗阻之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公共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决定性环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主要取决于政策执行的情况.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土政策",自行其是、"照搬照抄,敷衍了事"等问题,造成政策执行梗阻.对政策执行梗阻现象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避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失败并提高其政策效果.为了消解政策执行梗阻,我们应主要从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优化政策执行环境等方面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中,效能低下,执行难辞其咎。效能建设到底应该拷问执行什么?从行政管理体制来看,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传统管理方式方法创新不足,条块关系不明,管理权责不明,行政权力部门化,利益驱使等都阻碍了执行力。从行政决策主体来看,"一把手"价值取向有真伪,使执行偏离方向;决策行为闭门造车"衙门化",使执行力悬在空中;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存在偏差,使执行行为被异化;决策层不为执行层分忧担责,使执行者被边缘化。从决策执行主体来看,"一把手"不是执行主体,但执行能力被无限放大;执行主体队伍整体素质令人堪忧,但执行的整体力量被长期忽视。从监督评价机制来看,监督评估执行的内容不集中,使执行力考核缺乏针对性;监督评估执行的制度机制不够健全,使执行力考核存在随意性;监督评价执行的主体错位,使执行力考核缺乏公正性;监督评价执行的结果运用不到位,使执行力考核缺乏约束性。因此,加强效能建设、提高执行力,必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实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必须提高执行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王成龙 《社科纵横》2012,(2):203-204
利益相关者分析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对于确保教育政策的公平性、有效性和伦理性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研究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那么这些利益相关者将会对教育政策执行产生阻碍,不利于教育政策的有效执行。本文以代课教师清退政策为例,研究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是如何不利于教育政策执行的,最后提出一些妥善处理代课教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滔 《创新》2017,11(1)
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是行政体制改革中直指行政权力架构的重要改革措施,其将会对行政体制的制度变迁产生深远影响.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建立,将会明晰行政权力边界,使行政权力范围及其责任变得可计算,使高度集中行政体制弊端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得到有效遏制;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将使地方政府成为制度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并且实现微观行为中潜在制度利益最大化与行政法治挂钩,使法治理念和法治原则彻底摆脱“制度工具论”的困扰,对制度约束下的行政创新行为产生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政策是指党和政府为了达到既定的行政目标,经过一定的合法程序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为依据。政策执行是政策生命周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唯一途径,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直接关系到政策的成败。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执行主体、政策本身、政策资源、政策环境、政策对象等因素都会对执行产生影响。在诸多因素中,人是对政策执行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政策的执行质量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人员的素质。近年来,台州市黄岩区着眼于消除政策执行中的中梗阻问题,在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素质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  相似文献   

6.
章慧 《唐都学刊》2007,23(4):36-39
工程失败以对生命造成显在或潜在危害,投入和收效成反比,失误超过可控范围并造成人财损失以及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破坏等等为特征;个体利益与职业伦理的矛盾、团体利益与社会公益的矛盾是导致工程失败的价值根源;工程师、施工团队、企业以及政府等不同工程主体的角色伦理冲突是导致工程失败的主体根源。对此,应以富有伦理和法律意义的责任概念为核心,从预防、监督、惩戒、伦理约束等方面着手,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核心:利益选择与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益的选择与协调是转型时期的中国立法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从法与利益关系的视角而言,立法是对社会多元主体的利益进行确认、选择和协调的利益综合过程.对农业保险主体间利益冲突的认识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起点,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就是为了协调这种利益冲突而通过法律制度的供给对农业保险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即通过确认国家的政策性扶持和规范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主导作用来平衡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从而实现农业保险主体在各自微观利益基础上的宏观整体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充满利益矛盾和冲突的社会。但是,不同制度背景会形成不同利益冲突的主体、协调机制和组织化形式。在中国再分配体制下利益冲突的主体最终是国家,协调机制是国家再分配,基本组织化形式是“单位体制”。而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利益冲突的主体已经转变为市场关系中的相关交易主体,协调机制转变为“契约”式的交易性关系,组织化的基础转变为组织起来的利益群体,国家成为“第三方”。在制度转型的背景下,重建协调利益矛盾与冲突的社会结构,是中国制度转型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政策执行中的政府执行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现代社会,任何人、任何组织都已经离不开公共政策。然而,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公共政策执行还存在不少严重的缺陷。特别是近几年来,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公共危机事件接连不断,政府作为政策执行的主体,其执行力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怀疑。本文正是基于政府面临的这种困境,大胆借鉴新兴的企业执行力理论,引入到政府执行的研究,尝试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政府执行力进行分析,并对提升政府执行力的策略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过程中,由于重大的行政决策活动是由居于领导层的人来完成的,所以人们往往认为,只有领导者才是决策主体(决策者),将行政决策作为行政领导者特有的权力。这种认识不仅在理论上失之偏颇,而且在实践中也行不通。它使得下级公务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一切依赖上级的文件、指示行事,只起到一种“传声筒”的作用,容易造成不负责任、遇事推诿、敷衍了事等官僚主义现象。要克服这些现象,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从理论上重新界定公务员制度中行政决策主体的内涵,确立和增强全体公务员的决策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