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速度与比例之间没有客观矛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对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起着支配的作用。因此,在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存在着国民经济不断地高速度发展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完全符合我国六亿人民的愿望,这就是尽快地摆脱“一穷二白”的现状,通过生产的不断发展,使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不断改善。因此,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满足人民需耍,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国民经济有坟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也起着重大的作用,它要求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国家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下协调地发展。而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又保证国家完全可以掌握整个社会的生产,使国民经济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按照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规律的要求,高速度地发展。因此,我们认为:速度与比例之间的关系,就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之  相似文献   

2.
社会历史不是社会因素相互作用所推动的物质运动 ,而是人们世代累积创造出来的“有联系的交往形式的序列”,其本质是以价值关系为媒介的主客体辩证运动过程。在一定客观历史条件下 ,主体的历史选择决定着社会的兴衰存亡。历史规律就是这种主客体辩证运动的本质性联系。它具有客观必然性 ,但并不直接规定社会的未来发展进程 ,不表现为不可改变的社会发展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即科学社会主义,是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从整体上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以及从比较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发展为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直到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的学说。 1844年是学社会主义奠基人思想转变的关键一年。马克思最早用异化劳动的概念,论证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的必然性。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不仅从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明表示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 ,主要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部分组成 ,其内涵又包括政治正义、政治运作科学和社会的政治素养水平三个方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 ,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必须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必然性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内涵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 ,深刻理解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大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5.
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五性”,是指它的必然性、长期性、复杂性、优越性和,曲折性。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资本主义矛盾运动,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同以往一切其他社会一样,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规律。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这一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化大生产在客观上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进步,在本质上代表了人类社会文明前进的方向,因而它内在地充满着无限生命力。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所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人们对社会主义文明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必要性的怀疑和诘难。实际上,20世纪杜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曲折,恰恰是人们背离社会主义文明规律的结果。历史深刻启迪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现实选择,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文章;体制改革与制度调整是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建设机制,必须坚定不移地发挥改革在社会主义文明进程中的多层面作用;以人为主体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价值目标,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社会文明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正>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也是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基础。根据商品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当前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就农业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理论原则和在实践中的突破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一、农业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要求计划与市场实现有机的结合,这是经济运行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作为国民经济基础部门  相似文献   

8.
中国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它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还是一种客观必然性?我们说,这就如同当年中国革命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一样,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现代社会实行市场经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现代社会无论那一种社会制度都得搞市场经济,因为经济运行方式的演变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过程,它是在人类经济活动过程中自然产生和发展的。这个过程就是自给自足的小生产走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就是封闭式经济走向开放性、社会化的过程,而社会化,就是商品化、市场化,与此相适…  相似文献   

9.
<正> 政治和经济是统一的社会过程的两个基本方面,其它社会现象都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在经济发展必然性的基础上,政治和经济的交互作用(通过人和阶级)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前进。政治和经济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注重研究的基本课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由社会经济运动发展的规律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这一规律的政治手段。建成社会主义,既要进行经济革命,又要进行政治革命(包括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对于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社会主义大业,加速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关系重大,具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对我国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 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既区别于过去那种僵化的模式,又与资本主义根本不同。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社会制度,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看来,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443页)社会主义社会是个经常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只有在不断改革中才能更加生气勃勃。 社会主义的改革之所以是必然的,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经济发展趋势,是制定战略方针的重要依据。我们不是算命先生,但未来向何处发展,如何发展.是可以预测的。马克思曾经预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共产主义必将在全世界实现。我们是社会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难道不可以或不应该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作某种预测吗?这里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掌握情况,包括历史和现状的情况;二是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研究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努力去揭示和掌握其发展规律,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科学的预测。正确的科学的预测,反映了事物发展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他的后期曾多次指出:“商品交换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存在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必须利用市场经济调节计划经济,同时又要通过国家计划指导和调节商品流通。这是列宁关于经济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根据实际情况产生的必然性改变经济政策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五八年总结我国的经验教训时说过:在要不要商品生产的问题上,我们还要搬斯大林,而斯大林是搬列宁的。事实上,列宁的这个思想也是总结了俄国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验证,才逐渐明确起来的。他自己就讲过:“这种办法并不是一下子想出来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过程。“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由实际情况所产生的必然性来改变我们的经济政策。”这就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而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要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确立,归根结底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如此,绝不是哪个人或哪个社会集体任意选择的结果.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散布社会主义“早产论”、“历史误会论”,这种舆论说穿了,就是否定社会主义的现实性和必然性,从而否定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和它的正确性.江泽民同志在国庆四十周年的讲话中明确地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总结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特别是总结四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得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在讨论我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时,有同志提出,按照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历史是循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顺序前进的,而中国没有经过资木主义社会,就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不是违背历史的发展规律?还有的同志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中国落后的生产力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物质基础,同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相适应,这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要求看,从我们党所面临的新的时代环境和历史任务看,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看,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其客观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体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需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理论逻辑是指研究对象本身内在要素之间的必然性联系和内在特质规定性,它是不依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就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或社会运动本身内在的一系列必然性联系和内在特质规定性,是无产阶级领袖们在长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结和凝练出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是决定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的内在特质规定性原则。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其实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方法和理论逻辑的一脉相承与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危机,它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心以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决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党的理论法宝,它可以指导我们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或者说存在方式,如果我们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所指向的道路前进的话,也就是沿着马克思主义的康庄大道前进的话,就可以拯救中国,拯救人类和世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当前有的同志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这个根本问题上所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在进行理论分析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充分肯定了三十二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我国的伟大实践,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不但应该而且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而且基本上是成功的;我国社会的现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它已经初步地有力地显示了自己的优越性;我们走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正>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必然性根据唯物史观,一种新的经济体制的出现,总是以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的必然结果.同样,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个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提出,也决不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现实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的必然结果.首先,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取得胜利,相反,它却在社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里首先取得胜利.这些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都比较低,而且很不平衡,具有多层次结构.与此相适应,它所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体制,就根本不可能实行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20.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种表现形式,不是两类不同的辩证法。客观辩证法是指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就是作为必然性存在和起作用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主观辩证法是指思维的辩证运动或辩证的思维,是被思维自觉认识和运用的客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