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民生政治: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学角度出发,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一种改造社会的计划,是特定社会集团的理论体系及价值追求。民生,即民之生计,是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民生政治就是改善民生诸种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从民生主义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人原创的意识形态,对于统合政党与民众集体行动起到重大的引导作用。民生政治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意识形态,是对阶级斗争及专政的意识形态的救赎;目前,改善民生在中国成为最为广泛的政治共识,构建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持续执政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利益决定态度,态度决定立场",民生的状况影响和左右着民众对执政党的基本评价。现代意义上的民生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的范畴,人们的民生诉求更多地转向精神领域、政治领域、生态领域等,从而也更多地关注自身和所处社会整体的文化权利、政治权利、生态权利的保障与实现。民生作为"切身利益"所在,是执政党意识形态合法性的现实依据,是民众社会主流价值体系认同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思想的提出是孙中山长期实践和研究的结果,他认为民生是历史活动的中心问题,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研究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对于缩小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建设,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的理论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新闻"是对<南京零距离>、<法治现场>等电视栏目最早尝试实践并产生全国性影响的新闻类型的概括,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含义和鲜明时代特色的电视新闻概念.民本主义取向是它最基本的品格,关注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中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是它的主要职志.这也就要求民生新闻在以后的实践中要尽量避免流于题材琐碎化、视野狭窄化、叙事道德化等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5.
发展为了幸福,权利保障幸福.置身“后发展时代”的当代中国社会,基于一种轮廓明晰的“主体性中国”塑造的理论期望,坚定地以民生本位的治理方略,开始理智地反思“财富最大化与精神生活空疏化”内在背离的根由,以民众集体之勇毅向善的“正能量”,勇敢对抗、抵制现代性文化制导下资本与财富逻辑之强制性奴役,着力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民众对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之最大化吁求与制度无法满足民众这一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是一种新质的公共性社会实践,深刻地标志着一种普遍而真实的权利正义诉求基础上的“幸福中国”的新价值叙事.是文明进程中华夏民族向社会发展和变迁之初始动机和永恒目标——依照“人的方式”解放人、发展人、实现人的回归之豪迈宣言,已经并正在实际构成当代中国新历史理性生成过程中,“美好生活”时代之共同体的伦理文化吁求的必然的实践逻辑和价值期许.  相似文献   

6.
"民生"是一个扬弃福利及福祉的范畴,它描述了民众的生活状态,体现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蕴含着社会治理规范,寄托着人们的生活理想。它所要建设的项目与内容、目的及任务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方式并不完全一致,因而具有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特性。但是,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民生体现了治国理政理念、规范与目标,通过各种民生政策的施行以实现"王道得行"的昌明社会。民生也是浸润中国文化的概念表达,是对日常生活的文化提炼,是民族生存文化的描摹与独特性表达,体现出纵向文化关系及结构,是中国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集中表现,浸润着我们的生存主张与生活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它要求从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不断完善与时偕行的福利项目,回应并解决民众的生活关切,让民众共享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逻辑要求与实践必然,昭示出民族复兴的社会担当与责任要求。  相似文献   

7.
人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职场度过的。职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是改变生活的基本方式和手段,是人们维持生计、承担社会分工、发挥个性才能的连续性社会活动。可是人在职场,身不由己,为了生存,为了成功,必须去拼去搏。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政府管理下层社会群体时常失效从而诱发城市民变,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城市政治文化与日常生活。1908年汉口摊户风潮与1946年上海摊贩风潮对比表明,摊贩集体行动的爆发是政府管理摊贩失效与异化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抗争方式、步骤、目标呈现出一般性展演规律和大众心态,也在历史的发展中发生局部变异。市政当局、商会组织、新闻媒体、权力谋求者等不同社会力量基于各自利益的考量与行动,左右了摊贩风潮的发展轨迹与社会关注。摊贩集体行动影响了市政公权与下层民众间的关系态势,但并未根本改变摊贩的生存状态。背离民生的执政理念使市政当局时常置市容整顿于小民生计以优先的位置。政府立场与民众利益的根本对立,注定了风潮后的宁静只是暂时的,城市民变成为社会动荡与统治危机的预演。  相似文献   

9.
从生存活动的主体存在角度论述民俗的定义和性质是对传统民俗学客观化研究的反拔。民俗是人类在生存活动中为持存发展生命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一种生活化。民俗的化结构的模态化证明,民众不仅生活在物质形态的化中,更生存于精神信仰性观念化中。人类与民俗相伴而生,从远古一直走到现代。民俗是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城市幸福指数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人民的幸福。幸福是建立在人生意义之上的一种快乐的心理状态,源自个人的生存、发展需要达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幸福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由许多成分构成的组织;其中每一个成分都有其独自的功能,但又与其他成分相互影响。可以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幸福加以研究。城市幸福指数是衡量城市各阶层民众生活幸福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适合采用多阶段、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为了促进民众的幸福,除了切实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还要靠个体自身的努力去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文学艺术中表现善与恶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文学、音乐、绘画艺术作为表现和强化“善”的手段 ,呈现出崇扬美德、表现和谐、追求圆满的特征。而西方文学、音乐、绘画艺术却表现了善恶冲突 ,甚至突出了“恶”来反映现实 ,揭示人性 ,从而表现出暴露阴暗、紧张冲突、综合繁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人格理论产生于罗马法,罗马法上的人格带有浓厚的身份性特点。近代民法抛弃了身份人格而强调人格之平等,并以此为前提进行民法典的建构。在此基础上,现代民法提出了人格权概念并对其进行规定。从本质上来说,人格权乃是自然人基于伦理人格而享有的,在实定法中得以确认的自然权利,其应属于私权利范畴。  相似文献   

13.
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活动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动物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二项结构”,人与对象的关系“三项结构”。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实践对象的观念化和观念的对象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间需要借助于实践工具 ,建立人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以及通过语言符号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对于牛郎织女传说的研究 ,仅从史家观点和幻化形式入手 ,是偏颇和形而上学的 ,并使之失去了反封建意义。其“鸟鹊添河”幻化形式乃是一定历史阶段审美主体审美意象外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审美角度阐释牛、女爱情故事及外在形式 ,具有更为直接和普遍的意义 ,并能感性地揭示其反封建主题。  相似文献   

15.
加强本科专业建设与管理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普通高等学校扩招后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与建设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本科专业建设与管理的措施,着力通过教育管理的创新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分析普通高等学校扩招后本科专业结构调整与建设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本科专业建设与管理的措施,着力通过教育管理的创新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汉字的产生为中华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今天仍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它的形体经历了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汉字“正体”与异体并存,繁简也在互相转化。从汉字的历史演变看,繁化总是少数的,总的发展趋势是简化,简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由简入繁是不符合汉字发展的历史潮流的。  相似文献   

18.
体现在大学教学过程中以科教结合为核心理念的洪堡大学理念,就是“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的理念。其体现在“教”上,就是研究成果引入教学内容和使教学过程具有探索性;体现在“学”上,就是大学本科研究性学习。提出现代工程实践教育一些新的构想和进行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9.
就业压力是我国现阶段及今后长期面临的重要问题。劳动力市场 ,尤其是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是导致我国资本深化的重要原因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过度发展限制了劳动需求 ,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压力 ;劳动力市场分割增加了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 ,降低了投资的积极性 ,间接引发文凭教育过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是缓解我国资本深化、教育深化的重要措施 ,也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0.
善恶评价是一种认识活动 ,其认识活动的实现必须依据两大要素 ,即善恶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因此 ,分析与探讨善恶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及其二者的关系 ,对于我们深入地把握善恶评价的活动机制和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