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关于劳动报酬在一次分配中所占比重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配率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分配率中劳动者报酬总额占GDP比重越高,表明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得份额越大,社会分配越公平。但由于目前我国劳动者的报酬总额计算范围窄、我国在一次分配中分配差距大,使劳动报酬总额占GDP比重在计算和评价上有先天缺陷。本文解析我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对劳动报酬在一次分配中占比重的认识与评价标准以及正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按照《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从1996年到2007年,劳动报酬占比从53.4%下降为39.7%,同期企业营业余额占比从21.2%上升为31.3%,而政府财政收入占比从10.4%上升为20.6%.尽管不少学者对这一数据的准确性存有疑虑,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做了重新估算,但即使剔除2004年统计口径变动等影响,重新计算的结果仍旧表明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趋势存在,只不过幅度有所不同而已.如白重恩等重新估算的结果是,在要素成本法增加值中,劳动收入份额在1995-2006年间从59.1%逐渐下降到47.31%①.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份额持续降低已成共识,但既有研究未能指出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份额的影响因素差异.文章基于199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广义矩法估计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影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因素存在差异;(2)劳动报酬份额对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产生正向影响,资本深化产生负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城乡差异;(3)地方财政支出、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和金融深化等因素对人均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影响不确定,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因城乡、地区和样本区间而异.为此,决策者应充分考虑城乡和地区差异,以及影响因素作用效果的变化趋势来制定相关政策,以提高居民收入份额,使居民在经济增长中获益.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从贸易增加值角度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以及国际竞争力进行重新测算,并与美国、日本、德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断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在中国服务增加值出口总额中所占份额大幅度增加,2014年上升至28%,但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6%);(2)中国以增加值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衡量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但总体上仍然处于比较劣势,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3)传统的贸易统计极大地扭曲了中国与各国的双边服务贸易不平衡程度,扭曲程度取决于中国与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5.
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问题,目前的研究多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基于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劳动报酬份额的决定机制,在一个将资本-产出比、技术进步、FDI、进出口贸易等关键变量内生化的联立方程模型中进行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可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国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成因。研究发现,居民在劳动力市场上因整体谈判力下降以及在产品市场上因面对价格加成而导致的福利损失,可能超过了企业因利润增加而惠及员工的收益。这些效应因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收入分配中向资方倾斜而被进一步强化,最终导致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进一步检验发现,劳动力市场分割、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分化、宏观税负过高以及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和FDI,均不利于劳动报酬份额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城乡住户调查数据,对就业者个人特征进行泰尔指数分解,受教育程度、户籍属性和就业行业是影响农民工和城镇就业者劳动报酬分配差距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农民工和城镇就业者获得不同行业就业岗位的概率测算和工资差异的Brown分解,发现引起农民工与城镇就业者劳动报酬差异的第一位因素是两者个人禀赋上的差异,即工作经验、受教育程度等差异,其次是户籍属性.  相似文献   

7.
<正> 有关专家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 1980年~2000年期间,服务业占GDP比重不断上升,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56%升至63%,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1%,中等收入国家达到61%,低收入国家达到43%。服务业吸收就业比重也不断增加,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收入分配向企业和政府倾斜,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比重过低。就其实质来看,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一个不公平的分配结构:它不是按贡献进行分配,其分配份额不是由参与分配者对生产的贡献而是由其地位所决定的。就其原因来看,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根源于社会产权结构失衡:少数人(政府与资本所有者)为所有者、受益者,而多数人(劳动者与居民)为无产者、受损者。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与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就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既要积极采取各种具体政策措施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又要从根本上变革社会权利结构特别是产权结构,构造新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我国初次分配公平问题进行研究,主要从宏观层面对GDP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三大部门之间的分配数额及比例进行分析,此数额与百分比直接构成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和利益结构关系.通过相关数据的具体分析,可以判断出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不均衡,主要是向政府部门倾斜,而以劳动报酬为核心的居民收入则偏低.这种不合理的初次分配格局对我国经济社会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有损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甚至会引发深层次的社会危机.社会主义初次分配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基本原则,始终把劳动报酬、居民收入放在初次分配的核心位置,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劳动者.  相似文献   

10.
最低工资制度与初次分配中的公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理论上探索收入分配制度,体现社会公平原则,按照初次分配的公正性原则与相关调研资料,分析了中国收入分配中差距过大,贫富悬殊等严重分配不公的根源。分析认为:其根源是GDP分配中劳动者收入偏低,资本所有者的回报偏高的畸形分配格局所致。同时认为: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发生异化的情况下,着力解决初次分配中的公平问题尤为迫切,在现阶段主要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使以往GDP分配中劳动者收入偏低、资本所有者的回报偏高的畸形格局得到矫正,逐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使用1950-2012年的面板数据估计了14个高收入经济体产业发展模式,然后基于此分析了1978-2012年四川省产业发展状况,结果发现:(1)高收入经济体的产业发展模式符合传统的产业发展理论,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份额持续下降,第三产业份额持续上升,第二产业和制造业的份额分别在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和11000美元时出现转折;(2)2002年以来,四川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份额开始加速上升,而第三产业的份额则持续下降,导致了第二产业份额过高,第三产业份额过低;(3)四川省产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并非资源错配,而是第三产业生产率提高太慢,以至相对于总体生产率下降太快;(4)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提高第三产业生产力有助于纠正四川省产业结构的失衡。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取GDP增长率、产业结构、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以及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的"三废"排放量为考察指标,依据年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这五方面经济增长质量因素在2000-2009十年间与山西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的关联度。结论表明,山西省财政科技拨款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紧密,特别是对于GDP增长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相似文献   

13.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劳动所得占GDP比重不断下降,资本所得占GDP比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拉大。本文基于1992~2006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15年来GDP中劳资所得比例的变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劳资所得比例失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进而为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奥肯定理表明:与潜在增长率相比,高产出增长伴随着失业率的降低,低产出增长伴随着失业率的上升。根据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公布的宏观数据进行奥肯模型检验,认为奥肯定理在中国短期内失灵,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奥肯定理的前提条件还不完全具备,以及中外失业统计指标范围及计算上的差异等因素,但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奥肯定理,从长期来看,其基本思想在中国仍然是成立的。所以要坚持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使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要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今后转变发展方式和扩大劳动力就业的突破口来抓。同时进一步完善国民经济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指标,使失业统计的口径与经济增长统计的口径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总量GDP、人均GDP、总量财富和人均财富是用来认识和确定中国经济的国际比较位置的四个维度。以2011年轮国际比较项目( ICP)报告的购买力平价为货币转换系数,测算了世界主要国家的以美元计价的上述四个变量,从国家维和时间维两个角度来评价中国经济的国际比较位置。研究表明:中国2014年GDP已达到了17.6万亿美元,为美国GDP的101.1%,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是,中国的人均GDP水平、人均消费水平、居民财富和人均财富水平仍然较低,分别排在90名外、120名外、第3名和60名外,仅是美国的21%、10.1%、30.8%和7.4%,中国居民的金融财富要远远小于美日。从时间维来看,中国2013年的人均GDP水平与美国1941年的相当,中国的人均GDP水平直到21世纪中叶才有可能达到美日等发达国家现在的水平。中国处在经济第一大国与人均水平低下(特别是人均居民消费水平更低)的一种经济状态,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因此,“稳增长”是中国经济当前的首要任务,而“惠民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以改变当前这种矛盾状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经济成为提升各国经济发展质量和国际经济话语权的关键领域,与数字经济有关的统计口径和方法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基础性问题。基于数字经济概念和范围的界定,数字经济统计大体可分为窄口径和宽口径两种类型。在方法上,数字经济统计主要有GDP核算中的生产法、计量经济学方法、指数法等类型。当前,国内外在数字经济涵盖部门及统计方法上仍不一致,直接将GDP核算中的生产法等传统统计方法应用于数字经济统计也存在困难。这些都对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构成了一定挑战。鉴于此,本文从推动统计核算理论创新、提升数据可得性、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加强统计结果可比性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就业弹性长期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弹性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高增长、低就业的变动趋势。本文利用1978—2007年中国GDP和就业相关数据证明。我国长期存在就业弹性递减趋势。论文并就就业弹性递减趋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理论和实证的方法从产业结构升级角度剖析了不同产业、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垄断和非垄断行业劳动报酬比重的影响因素,旨在解决初次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表明:行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劳均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受教育年限、35-49岁就业人员比重对行业劳动报酬比重影响显著。由此制定了"分阶段,分梯度,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揭示了管理的两个本质属性:管理的基本目的是提高组织效率,组织的一切活动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而现实中国企业管理的问题是:许多企业常常违背管理的本质属性,忽视雇员需求和发展,实行低工资、低福利的管理政策,其后果是侵害了雇员的利益,影响了雇员的发展,造成了雇主和雇员的关系紧张,最终也降低了组织的效率。究其原因是在中国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中所形成的雇主主宰、单向主导的劳动关系,以及雇主存在着将雇主和雇员利益对立起来的认识上的偏差。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雇主需要转变观念,实现雇主的单边革命,重构雇主与雇员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规划中刚提出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性产业,一些城市就报出数字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远远超过5%。为了达到这5%,有的城市将文化产业统计的"尺度"和"口径"放大,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