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缘章从功能角度分析认识产生的根据与条件。亲因缘、所缘缘、增上缘、等无间缘又可归为两种:内因为亲因缘,外因为所缘缘、增上缘、等无间缘。十二支章讲有情生命的因果关系,也是一切众生轮回流转、生死相续的因缘法则。这种因缘关系,是佛教大小乘、显密教对有情生命相续共同的因缘观,特别是小乘缘觉乘修行的重要法门。  相似文献   

2.
佛教相宗一派名相繁多,分析细密,规制宏大,逻辑谨严,自古号称中国佛教难治之学。船山作《相宗络索》一书,将相宗内容提纲挈领分门别类加以论述,对后学了解和摄持相宗提供了巨大方便,成为人生性命之学的法宝。在《相宗络索》一书基础上,以佛教相宗文学代表作《西游记》为例,对其心要——首章“八识”和尾章“八识转成四智”做具象阐述,更有助于宏扬《相宗络索》一书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3.
《相宗络索》一书,乃船山先生读相宗经论之笔记。全书二十九条,约一万九千字,对相宗唯识理论基本观点、方法,析之颇精,出之甚显,要言不烦,脉络分明,可与《成唯识论》。  相似文献   

4.
唯识论认为,一切认识都源于阿赖耶识。每一种认识都有其具体的因缘(原因和根据)。第八识作为一切认识的本体,因受末那识(意志)的执着和污染,影响第六意识(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和前五识(感性认识)。一切污染和错误认识由此产生。世界的本原、轮回的主体和证悟的根本依据在第八识。  相似文献   

5.
一切实相的显现、能认识与所认识、善恶、凡圣的价值判断都由认识本体在起作用;烦恼与知识所造成的障碍需用知识转为智慧来化解;破除对主体、客体的执着,从绝对对立、有分别的智慧向无分别的智慧转化,才能超越三界的痛苦;认识的自我验证和客观验证离不开主体的清净和超越智慧。  相似文献   

6.
三量、三境、三性及见分三性主要论述认识的真理性、价值判断及心理生成的因果联系。现量实证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比量、圣言量虽然重要,但未必究竟;价值判断有多种形式,认识主体、相状及其作用各有不同性质,应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Cruse的词义动态识解理论是在实际运用中围绕其相对稳定的核心义,通过人们不同的心理加工而形成,具有高度语境依赖性,而不是只有词语所固有的意义。因此,以动态识解理论为视角,试图探讨其对《聊斋志异》英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刑法修正案(八)>对我国刑罚制度的修改和补充,体现了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相结合的刑罚理念,体现了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的要求,体现了与限制、废除死刑的世界刑法发展大势相一致的精神,使我国刑罚制度更加合理,更能发挥好应有的功能.当然,我国刑罚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刑法修正案(八)>集中体现了刑事立法因时而变、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体现了适应刑法现代文明演进需要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呼应社会民众关注公共安全和关心自身权利的指导思想.正是这些指导思想促成了此次<刑法>修改的成功,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新的法律根据版本,但从理论的角度讲,<刑法>还存在着进一步完善的余地.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尝试运用Langacker(1993,1995,1999)的认知参照点(CRP)理论对《红楼梦》中的称呼语系统进行解读。称呼语常用的语言形式主要包括:专有名词、有定描述语、代词及零形代词等三类名词表达式(NP)。文章依据认知参照点理论先后以对称和自称两种视角分别对《红楼梦》中以上三种语言形式的称呼语进行了意义识解。在进一步的讨论后,文章强调了参照点在称呼语意义识解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死刑应否设立年龄上限的问题素有争议。从国内已有的经验看,高龄犯罪人在社会体系中通常处于弱势地位,刑事责任能力普遍减弱,对其免除死刑适用并不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也符合刑罚的目的,而且死刑适用主体限制的根据具有多样性,因此应当肯定《刑法修正案(八)》中对高龄老年人犯罪免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董祖立道根源(支排记)>是我们新近在民间发现的第一部集中讲述清代天地门教组织源流的经卷.该部经卷不仅介绍了天地门教董家林总坛的世袭传承,而且讲述了天地门教"林传八支"、"九股"和"山传三支"的具体情况,对于进一步搞清天地门教的组织源流,具有重要的文献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侵权行为一般条款的基本问题,乃权利与利益的区辩不够清晰,在实践上难以精确适用.法国模式不区分权利与利益,赋予了法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损害型态内涵的发挥余地.日本模式并未明确区分权利与利益.德国与台湾地区模式,则将权利与利益予以区分,其均系以财产利益的保护为主,乃通过是否侵害他人权利、违反善良风俗与保护他人之法律作为构成侵权行为的过滤机制;之所以有权利与利益之区分,仍是基于不断变迁的社会运作成本与风险的考虑而来.我国的法官职业化还在过程之中,法国民法模式在解释适用上较为不安定;日本模式其立法例不值得仿效,但其继受西方法律的经验与所发展的学说,颇值得学习;德国模式虽与我国的侵权责任法一般条款立法模式有别,但通过对德国模式的理解,将有助于日后司法实践中,具体操作权利与权益的区别,并做出合理的筛选.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6,(7):171-178
律师的执业困境多年来一直未能得到改善,在刑事辩护领域尤其突出。律师与法官的争执为我们揭开了本就不太和谐的辩审关系原貌,近几年辩审冲突加剧,法庭秩序一再失控。《刑法修正案(九)》第37条在这种情况下出台,对于抑制这种混乱现象的作用是积极的,但是不得不说,就中国的法治现状而言,这项条款的适用还是容易发生问题,使用不当将会恶化律师本就不佳的辩护环境。第37条的推行可能会让执业环境更加恶化,对于这潜在的问题我们还需审慎对待。只有不断改进不足,朝着符合司法改革的方向发展,中国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诉讼环境。  相似文献   

15.
阳琴 《理论界》2007,(9):55-57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在工商业界取得成功、拥有大量财富、并在某个企业组织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本文称之为商业精英群体。他们通过合法路径进入政治体制内,为中国公民社会力量的增强、参与主体的不断扩大起了代表作用,但其参政意识尚未达到“政治成熟”阶段,在参政议政过程中存在挤占其他社会群体资源的可能。本文从《物权法(草案)》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入手,分析商业精英政治参与的特征以及社会影响,指出在政治结构和政治资源的安排中,理想的方式应该是充分给予不同社会群体以自己代言人位置。  相似文献   

16.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实施应当遵循内容科学、程序便捷和协调对接原则.羁押必要性审查内容的标准应参照逮捕审查标准,具体审查反映人身危险性的内容、具有潜在社会危害性的内容、妨碍诉讼可控性的内容、体现羁押人道主义的内容及不得不羁押的客观情形;审查程序机制应当充分利用现行的办案人负责——集体讨论——检察长审批流程;协调对接原则的落实首先需要明确侦查监督、公诉和监所检察部门关于羁押审查案件的分工,进而建立公、检、法三机关共享的羁押审查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7.
民法上任何一项权利制度的建构都离不开救济权的设置,而请求权则是权利救济体系中的首要内容和制度常态.我国民法理论深受大陆法系民法理论的影响,一直都在理论上承认请求权制度的存在,但是在实际立法中却以"民事责任"的概念来代替.考虑到法制体系化的要求,我国应该确立请求权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请求权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旅游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如何获得竞争优势,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是关键。IMC提醒我们改变营销的思考重心,由4P’S转向4C’S,建立一种由外向内的营销策划模式。面向21世纪的桂林旅游,应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的、双向的维系不散的关系,在形象力、产品力和销售力上做好文章,整合资源,营造氛围,精心策划,创造需求。《桂林旅游》多媒体光盘作为IMC的工具之一,更加显示了直接营销的有效性和双向沟通性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