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藏学》2013,(S1):102-112
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独有的传承制度。从公元13世纪至今的700多年里,活佛转世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制度。活佛是指藏传佛教中通过转世方式产生的特殊群体,部分活佛在蒙藏等地区享有较高的宗教威望,与藏传佛教流传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联系密切,逐渐形成了若干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历代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活佛转世,并对其进行管理,形成了整套历史定制。文章从活佛转世的产生、活佛转世制度的演变、活佛转世的历史定制、当代中国的活佛转世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  相似文献   

2.
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度是从噶举派(俗称白教)的噶玛巴希开始的。噶玛巴希是藏传佛教的第一个活佛,从此也就有了活佛转世制度。宗喀巴创立格鲁派(俗称黄教)后,也沿用了活佛转世办法。宗喀巴的两个大弟子即一世达赖和一世班禅就用转世办法继承,沿袭至今。班禅转世一般要经过五道程序。一,寻访灵童。在前世班禅去世一年后开始进行,由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僧官执行。首先打卦或请护法神降神,确定灵童出生地的方向、路程及地方特征等,然后由僧官们按此线索分路寻访。二,辨认器物。取前世班禅生前常用的最喜欢的器物,再取相同形状和数量的其它器物,将二者混在  相似文献   

3.
浅谈活佛的转世特征李泰年,公保太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它把佛教的灵魂不灭、业力自如的教义和佛、菩萨圆党解脱,化身降世、普渡众生的思想融为一体,得到佛教各派的认同。为安定社会、统一信教民众的思想,维护边疆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活佛...  相似文献   

4.
甘丹赤巴是甘丹寺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法座的继承者。从第一任甘丹赤巴宗喀巴大师算起,到1959年在任甘丹赤巴土登贡嘎为止,历史上先后出现过96位甘丹赤巴。之后,甘丹赤巴成为格鲁派部分活佛的转世源头,登上甘丹法座意味着显密两方面获得很高证悟,因而认为甘丹赤巴具备悲愿转世资格。但在政教发展过程当中,因受西藏政教特定历史背景方面的种种影响,部分甘丹赤巴建立了活佛转世系统,而另一部分没有建立活佛转世系统。借助大量藏文文献,又新发现了10位甘丹赤巴建立的活佛转世系统,本文就此进行简略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活佛转世传承法是藏传佛教举世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给隐秘世界又增添了新的神奇色彩。然而,学术界以往对活佛转世这一奇特文化现象的专门研究却寥若晨星,更谈不上对其文化内涵的深入研究。我们自己虽然世世代代生息在浓重的宗教文化氛围之中,但对活佛转世传承法却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无意探讨其别具一格的文化特点,真可  相似文献   

6.
作为宗喀巴法位继承者的甘丹赤巴,是格鲁派的一个特殊的传承系统,有其固定的一套传承、继任方式.由于其特殊的地位使然,从甘丹赤巴转世出诸多活佛系统.文章对此进行了梳理,并概述其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和社会经济基础,分析了甘丹赤巴转世活佛系统在格鲁派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藏佛教,俗称喇嘛教。研究其活佛转世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实质,对于进一步研究西藏佛教和西藏经济、文化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一、何为活佛转世活佛转世是以佛教的灵魂不死投胎复生的唯心观念与寺庙集团的经济利益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宗教制度。喇嘛教认为,修行好的喇嘛的灵魂是不会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死亡的,而且能  相似文献   

8.
佛教传人藏区后,随着藏族社会的发展而广泛传播、发展,成为一种被藏族化了的宗教——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便是藏传佛教一大特色,它与佛教在藏区的传入、融合和发展的历史有密切的关系,是佛教理论在藏族社会中具体运用的结果。本文试就藏传佛教格鲁派之最大活佛世系之一达赖喇嘛转世制的产生及寻认灵童经过,作一简述,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9.
刘一南 《中国藏学》2016,(2):195-200
19世纪末的英国学者劳伦斯·瓦德尔在《西藏佛教或喇嘛教》一书中,从深受基督教影响的西方视角出发来看待西藏的活佛转世制度,认为活佛转世思想是少数藏传佛教领袖出于维护统治需要而在"似是而非的佛教原理"基础上编造出来的虚假理论,与佛教正统思想大异其趣。他对活佛转世制度的多方面误读,既体现了他在佛教知识方面的局限性,更凸显了他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下怀有的妄自尊大态度和宗教歧视心理。  相似文献   

10.
一、寻访嘉木样活佛转世资料 嘉木样活佛园寂后三年,以四大赛池为首,召集八大教区头人,经过详细的研究讨论,确定年岁、方向,然后在前世佛灵前抽签,确定具体地点之后,把有关地区的村庄划分为几个部份,由一个大活佛领导,分头去找,寻觅年岁相符的灵儿,登记好姓名,复在活佛、头人会上研究,选出13名,送到西藏,由班禅亲自决定一人,确定后,首先派人向灵童献哈达,第二次派人送衣冠,第三次派人去接灵童,来拉卜楞寺座床,同时接家属来拉卜楞居住。选定吉日、清点和移交财产,包括:房屋、土地、用具、衣服、牲畜等,从此该灵童就成为正式活佛,找寻过程中的开支由拉寺负担。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发言人就达赖最近在国外宣布“班禅灵童”是非法、无效的一事发表谈话之后,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宗教界上层人士纷纷发表谈话、进行抨击。达赖的这一行为遭到了广大信教群众的坚决抵制和反对。众所周知,达赖活佛、班禅活佛的转世,要按照宗教仪轨寻访,经过金瓶掣签认定,最后由中央政府批准。这已是历史的惯例和定制。达赖不顾历史定制、破坏宗教仪轨,打乱正常寻访进程,妄图否定中央政府在班禅转世问题上的最高权威,这样做不仅完全是非法的,而且完全是徒劳的。是广大信教群众所不能答应的。本文就活佛转世的一些有关…  相似文献   

12.
活佛传奇:梦与神话交织的现实 活佛转世现象在藏传佛教中独具特色,透过这种现象,我们会获得有关生命的一种新的学说,这种学说给人类生命赋予永恒的意义,使生命有了宇宙一样无始无终的意境。如果说,生命是一条线段,这种学说则把这个线段挽成了一个圆环,并把线段的两头对接起来,  相似文献   

13.
《喇嘛转世办法》在民国时期西藏宗教法制中占有独特地位,是民国中央政府管理藏传佛教活佛的重要法规。文章阐述了《喇嘛转世办法》的孕育与产生过程,从政治制度设计的方向研究了《喇嘛转世办法》的制度性、规范性与程序性设计,总结了《喇嘛转世办法》的政治与法律考量,并揭示了这一办法对当今民族法制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的活佛“转世”,最早是由噶举派(白教)的噶玛噶举创始的。噶玛噶举的宗教领袖噶玛巴喜(公元1204—1283年)于1253年在绒域色堆地方见过元世祖忽必烈。1256年,他又在喀喇和林见到了元宪宗蒙哥皇帝。蒙哥赐他金边黑帽一顶,后世称为噶玛黑帽派。噶玛巴喜后来回到西藏,于1283年(元世祖至正二十年)死于楚布寺。据藏文史料记载:噶玛巴喜死后,于1284年“转世”,名昂迥多吉(公元1284—1339年),成为噶玛派(黑帽派)的第三  相似文献   

15.
一、活佛转世制度的形成及历史背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从公元七世纪传入藏族地区,经过几世纪与当地原始宗教“苯教”的长期斗争和相互融合后,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就是它独有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个制度把佛教的基本教义与宗教上层复杂的政治斗争巧妙地结合起来,以传承体制解决了领导权力的交替问题,巩固了宗教上层政治集团的统治,从而保证了藏族社会的长期相对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郑堆 《中国藏学》2022,(6):201-203
<正>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所独有的首领传承继任制度,是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显著特征,历经几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严谨而又严密的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主要体现在转世灵童的寻访、认定、坐床等主要环节,其中对有影响的大活佛采取金瓶掣签认定转世灵童、报请中央政府批准继任、坚持国内寻访原则等已成为重要历史定制。金瓶掣签制度是清中央政府为进一步完善藏传佛教大活佛转世制度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既剔除了活佛转世的某些弊端,也符合宗教教义和宗教仪轨,体现了对宗教仪轨和信教群众宗教感情的尊重,更体现了中央政府在活佛转世问题上的权威。  相似文献   

17.
我今天发言的中心话题是,从达赖喇嘛等大活佛转世看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权问题。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始创于公元十三世纪后期的噶玛噶举派。这是佛教传入西藏后,受当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制约的产物。它被后来形成并占主导地位的格鲁派(俗称黄教)所接受,并日臻完善。格鲁派活佛转世的两大系统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世代因袭传  相似文献   

18.
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是卫藏的两大活佛转世系统。这两大活佛转世系统由来已久。1578年俺答汗赠索南嘉措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从此,索南嘉措这一转世系统开始有了达赖喇嘛这一称号,索南嘉措是三世达赖。顺治十年(1653年),  相似文献   

19.
乾隆皇帝为了整顿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寻访、认定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创立了金瓶掣签制度,在拉萨大昭寺与北京雍和宫各置一"金奔巴瓶",用于掣签认定蒙藏地区的大活佛,这是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体制的创新之举。本文依据新近翻译披露的《清代雍和宫档案史料》中的满文档案以及藏、汉文等材料,深入分析了学术界鲜有论及的关于设立两处金瓶的背景、次序、缘由以及乾隆皇帝处理此相关事件的态度与举措。  相似文献   

20.
展示活佛历史的画卷──《历辈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年谱》评介常远歧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也是藏族人民对佛教文化的一大创造。活佛转世,在世界各种宗教中是绝无仅有的宗教制度。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中两个最大的活佛转世系统,也是西藏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