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 点。本文以宏观经济为背景,从短期和长期促进经济增长的不同动力、货币供给量中介目标 的作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三方面,分析了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原因。并从提高政府信誉 、增加货币供给量、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配合角度,提出了提 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是否畅通、传导过程是否曲折,直接影响着一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重点分析了经济加速转型期我国经济和微观经济主体的特征以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当前我国在经济加速转型期的货币政策传导模型,并据此模型和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特点,对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虚拟经济的发展在促进实体经济繁荣的同时,对传统货币政策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分析了虚拟经济发展的条件下,货币政策的传导主体、传导途径、传导时滞等方面的变化,探讨了虚拟经济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逐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实际经济即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问题一直是西方理论界争论的焦点。总结归纳当前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 ,考察我国货币政策各传导途径的特点 ,在借鉴发达国家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基础上 ,对如何提高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货币、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又是诱发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通货膨胀在短期内能刺激经济的增长,从长期看有害无利。治理通货膨胀要继续实现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要摒弃依靠货币推动的速度型方式,而要转移到效益型轨道上。这就必须转变投资观念,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努力提高投资效益。本文从货币、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出发,探讨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陈博闻 《南方论刊》2011,(7):25-26,24
4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中,备受关注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3%,虽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依然超出市场普遍预期,显示短期内通胀压力难以缓解。温家宝总理此前提出,要"消除通货膨胀中的货币因素"。而今年以来的前5个月,央行5调存款准备金率和2次加息均表明了中央政府决心治理通胀的鲜明态度。目前来看,尽管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但仍掩盖不了物价上涨所带来的通胀之忧,因此,当前不仅要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政策调控的灵活性,审时度势,有针对性地缓解通胀压力,并有效地保持经济增长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矛盾是通货膨胀压力明显。但宏观经济反映在总量上的矛盾,实际上是由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所引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最重要工具,不仅要实现总量平衡,更多地应考虑如何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如果没有经济结构的优化,只是单纯地采取总量调控的措施,政策效果不会理想。因此,政府中长期调控目标应是优化经济结构,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只是强调效益这个单一目标,而是速度和效益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通过科技进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发展的目的。治理通货膨胀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前提条件。近期内诱发通货膨胀的因素主要有: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佳,亏损面增大;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失调,农业发展缓慢;地方利益刚性和地方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9.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技术与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的表现形式有很大不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源之一。关于技术进步的主要理论和内容既包括马克思的技术发展理论也包括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及曼斯菲尔德的技术创新的扩散理论等。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二者的关系有必要明确单个企业或部门的技术进步是怎样传导至整个经济中去的 ,以及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变化的机理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与贡献如何量度、测定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有关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有很多,但对于环境质量、经济增长及货币政策之间关系的研究则极其少见.文章试图进入这一新的视野,探讨环境质量、经济增长与货币政策三者关系.通过研究1990~2006年间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情况,得出结论以银行信贷扩张为代表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是以环境污染的上升为代价的,但在与废水、废气、废渣之间的各自关系上则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1.
投资波动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波动的主要因素,投资不足尤其是非国有投资增长缓慢,是经济回升乏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必须尽快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降低非国有经济融资的交易成本,有效地推动储蓄更多地转化为实际投资。  相似文献   

12.
在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特别是股票市场,无论是上市公司家数还是总市值都达历史之最。对经济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影响股票市场;股票市场影响经济实体等机制,以保证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经20余年努力,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跨入由要素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实证分析显示:计划经济时期属于要素驱动经济增长方式;改革开放以后进入要素-技术驱动并向技术驱动持续转变,"十一五"时期已取得阶段性突破。其动力机制分解说明,对外开放、科技投入、基础设施改善、劳动力转移、工业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型。但转型的基础仍不牢固,应采取措施,保持经济转型的持续动力,巩固经济转型的成果,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是产权制度、分工与专业化、交易、技术进步以及劳动者素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产权只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众多因素之一。只有在经济当事人无法签订完备的经济契约时 ,产权的不同归属才会产生不同的效率结果。因而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时要采取辩证的态度 ,既不能忽视产权改革在近年来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也不能过高估计产权制度变革的作用 ,甚至得出产权私有化将是国有企业改革最终归宿的片面结论。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机制的分析,探讨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可能影响渠道.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将通过汇率与外贸、流动性需求、市场预期、产业联动效应传导途径影响我国经济.为此,我国应在扩大内需的同时,一方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增长方式;另一方面要加强金融监管,防止金融危机在我国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6.
张少红 《东岳论丛》2006,27(5):89-92
山东省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快的现实,给山东省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带来较大压力。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我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每次通货膨胀由于发生的经济社会背景不同,必然具有不同的典型特征与形成机理。本轮通货膨胀即第五次通货膨胀,发生在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受美国金融经济危机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为保增长、促就业而货币投放过多,农产品、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收入攀比机制作用强化及结构扭曲与体制转型矛盾凸显等多重原因纠结作用的结果,具有急发性、影响深重性、输入性、价格欺诈与投机性及结构性等特征。因此,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切不可操之过急,过度抽紧货币政策,否则,很可能把刚刚刺激起来的就业增加变为失业扩大,伤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条件。  相似文献   

18.
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效应在实践中表现得愈来愈明显,已使得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操作时不能不将虚拟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作为一个因素予以考虑。基于此,本文从理论上对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效果产生的冲击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建立改进的IS-LM模型,对虚拟资本市场发展导致货币政策效果减弱的原因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转变国有银行经济增长方式,既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金融体制改革十多年来,国有银行一直在走从行政机关向特殊金融企业过渡、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从单一业务向业务全面交叉过渡、从对企业调拨资金向对企业借贷资金过渡、从听命于人民银行的行政指令向接受人民银行的宏观间接调控过渡这样一条按市场经济要求来改革的道路。综观改革结果,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传统的计划经营管理观恙已有了握大的转变。从重视存款吸人到横向融通资金、从环贷款"三性"到实f亏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从合理配置人、财…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方式是决定一个经济体经济稳健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也是后发国家能否成功赶超发展的基本条件。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凭借独具特色的经济增长模式一度取得了高增长,从一个落后的欧洲农奴国家迅速崛起为一个世界工业发达的超级大国。但是,这种片面注重高速度、忽视合理性和可持续性的增长方式固有的缺陷以及自我转换纠错功能的缺位使其无法保持持续高增长,并最终导致经济崩溃。考察苏联的赶超历程及成败得失,总结后发国家赶超规律,对于正在赶超中的中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