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们应从五个方面对民主的概念进行理解 :民主是人民作主 ;民主是多数尊重和保护少数 ;民主是弘扬个人 ;民主也讲义务 ;民主是保证满意的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2.
郭德宏教授《毛泽东民主思想的误区》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只要科学,不要民主",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毛泽东认为"大众的"即是"民主的",这并无过错。民主集中制作为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不能否定的。把"由民作主"与"为民作主"对立起来,否定"为民作主",这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3.
“民主”之“民”有双重意义,一是相对于官而言,二是相对于个人而言;因而民作主也有双重意义,一是相对于官作主而言,二是相对于个人作主而言。  相似文献   

4.
张理勤  陈志卫 《社区》2003,(11):14-15
近两年来,宁波市明楼街道在推进社区民主自治,社区成员代表较好履行决策职能的工作中,社区居委会把反映居民意见,赢得社区居民高度认同作为培养社区民主自治浓厚氛围的重头戏来表演,社区工作由“为民作主”逐步向“由民作主”转变。  相似文献   

5.
民主的"多数"原则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的基本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长期以来人们将多数原则视为民主的本质.但是,民主又不是简单的多数原则,多数原则的适用也有一个度的范围,多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概念,而是一个涵盖数量因子的质的概念,"少数"人的权利应当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多数"天生不可分离,民主之所以能够实现是依赖于多数决定;离开多数决定原则,则任何一项决议都不可能形成。但多数决定意味着牺牲"少数",且"保护少数"亦难以达到民主。因此,多数决定原则必须回归"公意",即"多数"决定之可行乃是因其对"公意"判断的准确性得到人民(包括"少数")的认同;"少数"与"多数"的形成并不是利益对抗的结果,而是因对"公意"判断的分歧所致。这就决定了民主的"多数"代表的是共同利益而非"多数"利益,也正因为如此,民主才不至于沦落为"多数"的民主。  相似文献   

7.
比较西方两党制和多党制发现,多党制优于两党制。两党制就是两党轮流(或联合)执政,意味着,政权轮流执掌于多数公民代表和少数公民代表之手,基本符合"多数公民与少数公民共同执掌最高权力"的民主根本原则,因而是好的、应该的和具有正价值的民主政党制度。但是,两党制不是最好的民主政党制度;最好的民主政党制度是多党制。因为多党制是三个以上政党联合(或轮流)执政。这意味着,多党制与两党制有所不同:两党制是多数公民代表与第一少数公民代表轮流执政,第二少数公民以下的所有少数派都没有自己的代表执政;多党制则是多数公民代表与第一少数派以及第二少数派以下的众多少数派代表联合执政,最接近完全符合"多数公民与少数公民共同执掌最高权力"的民主根本原则,因而是最好的、最优良的民主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8.
于晶波 《金陵瞭望》2005,(23):21-21
实践中,实行委员会制的“一把手”把“民主”变成个人专断.把个人专断变成“多数人民主”.一人可以魔术般地变成“多数”,把“一言堂”变为“多数人同意”.是长期以来“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原则经常遭遇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党的执政方式的创新,将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党的执政方式创新的基本思路:一是要强北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功能,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议会功能;二是要对党政职能进行合理定位与分工;三是要依法行政,依法治国,改善党的领导制度;四是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真正实现“由民作主”:五是规范党内的民主运行机制,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林红 《金陵瞭望》2006,(3):41-41
国人中有着一种“父母官”情结:老百姓敬仰“爱民如子”、“为民作主”的“父母官”:一些在地方上当“官”的也常常以“父母官”自居.对着电视镜头说:“作为‘父母官’.我一定如何如何。”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与民生:人民民主的中国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化发展使民主化成为必然选择的条件下,建构稳健民主化战略并使其与现代化发展保持良性的互动关系,不仅对民主化本身的健康发展有利,而且对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益。在中国,这种稳健的民主化战略,不仅体现为民主建设的渐进性和现实性,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为要将民主建设与民生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追求民主化的民生绩效。这种战略形成的制度基础就是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既要保障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又要保障人民生存与发展。所以,民主与民生结合,是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民民主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2.
民主只是自由社会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其充分条件。因为一方面,所谓民主,就其本质来说,固然是全体公民掌握最高权力的政治,但是,就其实现来说,却势必是多数公民掌握最高权力的政治。这样,多数公民便可能滥用他们所握有的最高权力,而沦为“多数暴政”。另一方面,即使民主不导致多数对于少数的暴政,却仍然可能导致暴政:一种侵犯每个人的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的暴政。因为最高权力就其本性来说与无限权力相通,极易演进为无限权力,因而无论掌握在君主手里,还是掌握在人民手里,都可能成为无限权力而沦为暴政。  相似文献   

13.
多数原则是民主制度所确立的可操作性原则。多数原则所导致的是多数的统治。而多数的统治在民主的历史中,往往导致的是多数的专制,即多数对少数的专制。古希腊的民主制是一种多数专制的民主,现代西方民主在其发展的早期也存在着多数的专制问题,如托克威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所指出的美国民主早期的多数的暴政。多数的专制也就是对与多数的政见或意见不同的人的专制。对于现代民主的建设,我们不仅要营造一种环境,形成有效多数、真正体现自我意愿的多数,而且要真正保障少数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多数的专制--解读托克维尔的民主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提出了多数的专制的著名论断,成为当代民主理论中的常见话题。许多学者从对多数的专制的反思走向对民主的否定,这是对托克维尔的这一著名论断的误读。事实上,他并没有因多数的专制的危险性而否定民主。既要防止多数的专制的危险,又要坚持人民主权的民主原则,这才是托克维尔的真实思想。  相似文献   

15.
理想民主是一种主张人民统治、人民直接参与的民主,是理想的、规范的和实质的民主,但其存在着"人民"概念含混不清、易导致"多数人暴政"和现代国家难以满足其特殊运行条件的局限。现实民主是一种主张实行代议制度和少数精英统治的民主,是现实的、经验的、程序的民主,其局限性在于限制了公民的政治参与、存在偏离民众意志的可能性及容易生成精英政治。我国的民主兼具理想民主和现实民主的内涵,但还需要通过实行宪政民主、扩大公民参与、完善选举制度等措施来避免两种民主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少数人”权利与“多数人”权利之间的关系是政治哲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少数人权利保障问题是现代民主政治倡导的“多数至上原则”所遭遇的现实困境,对少数人权利的保护不仅可以防止多数人暴政的发生,矫正“多数至上原则”,改进和完善民主制度,也有利于建立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但是少数人权利保护需要设定必要的限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最低限度,即保障少数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安全和人格尊严,二是最高限度,即不损害多数人的正当权利,遵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7.
“以民主建设促进民生建设”既是一种意见表达和决策参与,也是一种社会交流机制。在当代中国语境下,从民生的角度来认识和发展民主,推进“以民主建设促进民生建设”,就要增强民主程序的科学化,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民主不够、民主失真的问题,同时还要提高对民主内部的风险防范意识,防止民主建设失控。推进“以民主建设促进民生建设”,就是要使公民行使人权、确保多元化的利益诉求都能够在阳光下运行,使民主与民生能够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阐述了学习型组织中蕴涵的人本思想。人是企业的主人和灵魂,而学习力是组织向上的张力,这种张力是创造的本源。以人为本的学习型组织"以自我超越人"为人性的假设,复归了完整的人性,为员工的自我实现创造了积极的条件,使员工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型组织这种顺应人性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