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太平天国革命始终是在宗教外衣下进行活动的。它的宗教外衣,在中国方面,一般称作“拜上帝会”:①在西方则被看作是所谓的“太平基督教。”②不管叫作“拜上帝会”也好,叫作“太平基督救”也好,它的教义基本上是属于“早期基督教”或“原始基督教”一派的。这个问题既涉及到  相似文献   

2.
五月二十六日,广东太平天国研究会召开洪秀全早期思想评价问题讨论会。一、金田起义前洪秀全是否已形成了革命思想有些同志认为,洪秀全思想的发展经历了由不革命到革命的质变。在金田起义前,他虽写了“三原”,但主要是讲道德修养,远非革命思想的形成。由于在广西传教与当地团练发生矛盾冲突,被迫进行反抗,到金田起义前夕,才逐步走向革命。  相似文献   

3.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农民战争史上的最高峰。太平天国的英雄们,铁骑纵横大半个中国,建立起农民阶级自己的政权。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不但用火与剑批判了旧世界,而且用自己创造的思想武器批判了旧世界。他们创立了一系列的新制度,力图在祖国大地上建立起理想的天国。  相似文献   

4.
洪秀全的政治思想,产生于中国旧民主革命的童年时代,不成熟的社会条件产生不成熟的政治思想。作为农民革命运动领袖的洪秀全,其政治思想既摒弃了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学思想形式;又不可能汲取后来才传入中国的近代西方政治学说,因此,采取了宗教的、王朝的、民族的复杂而特殊的思想形式表现出来。一、宗教的——政教一元化的国家观国家观是政治思想的核心,几千年来,不同的阶级和政治集团的政治思想家,都从不同阶级的政治利益去解释国家的产生,如“君权神授”、“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说等。洪秀全的国家观,如同“闵采尔的政治理论是和他的革命的宗教观点紧密相连的”一样,也与宗教观紧密相连。他说:“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则实一家。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近而中国是皇  相似文献   

5.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创始人、思想指导者。他早期怎样从走功名仕进的道路转变为宣传上帝福音的使者,再进一步成为武装起义的领袖,我在1979年发表的《论洪秀全的早期思想及其发展》一文已作过分析和论述。英国学者柯文南赞成我的看法,除将该文译为英文介绍於海外以外,又鼓励我继续研究,分析论述洪秀全中期后期思想。但由於其它许多事情的牵缠,这件事至今未能做成。本文涉及洪秀全在1853年建都南京后在社会理想、意识形态、政策、对外关系、宗教观念、内部矛盾等方面的态度、思想,但远不能符合朋友和自己的期望,只是一些零散的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6.
在洪秀全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民主因素与封建因素、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是相互交织的。例如:他反对儒学,但又大量吸收了儒家的思想糟粕;他倡导平等,但又存在着严重的等级观念;他反对传统迷信,但又陷入了宗教迷信的深渊;他赞成选贤任能,但又带头搞起了世袭制度;他反对封建君权,但又存在着浓厚的帝王思想;他承认人的作用,但又宣扬万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革命,是在洪秀全思想的指导下层开的。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曾把洪秀全与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称为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找寻真理的一派人物,是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个评价近年来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洪秀全学的不是中国近代需要的西方资本主义真理,而是西方千百年的历史陈迹基督教,所以他没有、也不可能站在时代前头,指引历史潮流前进,因而算不上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但也有人为之辩解,认为洪秀全在当时新的历史条件下,已经越过以往的  相似文献   

8.
论洪秀全思想的离异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思想转型问题上存在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即离异与回归现象。洪秀全作为近代中国深有影响的一位农民起义领袖,他的思想从表面上看也经历了从离异到回归的过程,但实际上,他的思想的离异只是一种表象,目的是为了最终的回归,而回归则一直是他思想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9.
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和诸多古代农民起义一样,是农民领袖借用宗教形式发动和进行的.有所不同的是,洪秀全、拜上帝教与西方的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那么,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思想与基督教思想究竟有何联系?洪秀全又是怎样改造利用具有西方色彩的宗教形式来动员和号召土生土长的中国民众?本文将就此作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10.
李锦全 《学术研究》2001,1(11):86-89
洪秀全的宗教思想一般认为来自西方基督教,但拜皇天上帝与主张平均平等,也是中国原始宗教和后来农民起义的传统思想,因此可以看成是中西文化的结合.德国农民战争中的闵采尔是正宗教会的神学异端,太平军起义时的洪秀全,亦被近代基督教视为异端邪说,其实这是反封建革命农民的本能,是中西文化的共性.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的一些文献记载,洪秀全从一八三七年至金田起义前的一八五○年的时间里,有过一系列的反清诗篇。见之于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和《洪仁玕自述》的,主要有这么几首:“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集会,飞腾六合定乾坤。”(一八三七年:《龙潜》诗)“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眼过西北江山外,声震东南日月边。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风雷鼓舞  相似文献   

12.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领袖,他的历史功绩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洪秀全在太平天国革命中也犯了不少错误,对于太平天国的失败,负有重大的责任。本文对他所犯的错误,作一浅论。太平天国初期,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群众、号召群众,对太平天国革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太平天国革命不断发展。然而定都天京后,情况就起了变化。本来打下南京后,形势极为有利。太平军“既众且整”、“直望无际”。清军则是“望之夺气”。(汪士锋《乙丙日记》卷一)但洪秀全一进入南京城,就“直入两江总督衙门,以为天王府,改南京为天京,正式于此建…  相似文献   

13.
也评洪秀全     
洪秀全是伟大的农民革命英雄。他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的一生,他既是反封建的旗手,又是皇权主义的继承人;既是反侵略的英雄,又是宗教迷信的鼓吹者与受害者。他创造了英雄的业绩,也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相似文献   

14.
<正>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具有鲜明“反孔批儒”特色的文化革命运动,然而,洪秀全的反孔呐喊与其一生的理论实践、革命实践并不一致,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对立的。研究洪秀全与儒家思想的关系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引述了黑格尔的一句话——“一切伟大的世界事变,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以后,强调指出:“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如果用这样的历史观点来衡量洪秀全和穆罕默德,那么,他们就相似到几乎酷似了。然而他们的结局却又那样的不同。竟然是一个以正剧结束,一个以悲剧结束,而没有人扮演笑剧。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之姓洪,今日已为妇孺皆知之事,但在几十年前却是一椿疑案。清朝的一些官书和私人记载有称洪秀全又姓朱者,有称洪秀全本姓郑而后冒姓洪者,直至三十年代仍有学者认为秀全之本姓郑为毫无疑义。他们认为秀全之所以改姓洪,是为了同会党联系之需要,是为了符合于“复明”的宗旨。1936年简又文发表《游洪秀全故乡所得到的太平天国新史料》,1937年罗香林发表《太平天国洪天王家世考》,他们根据所见的洪秀全族谱介绍了洪秀全家族和世系的一些情况,改姓之说不攻自破,洪秀全本姓洪乃成铁案。此  相似文献   

17.
清朝史书、文集和学术界有关洪秀全之死,众说纷纭。归纳之,大体有以下两种说法:自杀论与病死论。自杀论中,又有服毒自杀论与吞金自杀论两种。然经过细致之考证与分析,洪秀全之死,非单一因素所致。洪秀全早逝,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史》(人大复印资料)1989年11期全文复印了王庆成、苏双碧、茅家琦、祁龙威等著名学者关于“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的“笔谈”(载《宝鸡师院学报》1989年2期)。苏。茅二位先生都认为太平天国运动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进程。笔者认为此问题值得商榷。因限于篇幅,二位先生自然不能在“笔谈”中深入阐述自己的观点;笔者也自然不可对二位先生的论点牵强附会,横加评论。而只是从洪秀全的文化观入手,来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是在洪秀全的错误的文化观指导下的农民运动,因此,该运动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代近化。 简而言之,洪秀全的文化观是中国专制主义的制度文化与西方中世纪的精神文化的混合体;其反科学性,对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起了阻碍的作用。 如所周知,洪秀全的思想主要来自如下两个方面,并具有如下两大特征: 其一,来自于实践。使他与封建知识分子相比,是一个具有农民平均主义思想最多的读书人,另一方面,他对西方的认识却又大大地落后于同时代的进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太平天国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之死,不少论著及小册子说法不一,一说洪秀全服毒殉国。如范文澜著《中国通史》中说:“一八六四年六月一日洪秀全服毒殉国”。一说洪秀全病逝。如一九七八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郭豫明编著的《洪秀全》小册子说:“由于长期劳累,斗争紧张和忧愤,洪秀全的健康状况一天天的坏下去。自五月中旬起,他就病了……,六月一日(1864年)这位太平天国的杰出领袖终于与世长辞了。”洪秀全之死,史实究竟如何?希编辑同志将此信转有关研宄太平天国史的同志,对洪秀全之死的问题给予答复。  相似文献   

20.
孔子政治思想是一个完整自洽的体系,其中贯串着"民信"、"德治"、"公正"、"公平"、"公开"、"维新"、"举贤"、"无为而治"和"给出路"这样九项基本原则,现析之,以为借鉴。一、民信原则《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政务,孔子说:"备足粮食、备足兵器、使人民信任政府。"子贡说:"如果万不得已要除去一项,在三项当中哪一项可以先除去?"孔子说:"除去军备。"子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