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胜其烦”、“不可胜数”是两个比较常见的成语,意思分别是“经不起烦扰”和“数不完,极言其多”。满足这两个结构槽的成语还有很多,如“不胜枚举、不胜杯杓、不胜感激,不可胜言、不可胜计、不可胜用”等。其中,“胜”的读音,成语工具书标注有异,有的注shēng,如《汉语成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万条成语词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汉语近义反义成语辨析词典》(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版,这部成语词典收录了“不胜枚举”和“不可胜数”条。  相似文献   

2.
成语词典,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侧重指导运用的,如《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版),一种是侧重追本溯源的,如正在编纂中的《汉语成语考实词典》(见《中国语文》1981年6期);一种是二者兼顾的,如《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版)。 使用这些词典,检索已知成语(书报上看到的、别人问及的)很方便,但要查不确知的成语却很困难。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要用一个成语表达个什么意思的时候,一下子想不起来这个成语怎么说了,或者只  相似文献   

3.
谈"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辞书误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华 《学术研究》2007,(5):158-158
关于成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僵”,有的辞书注为“仆倒”(《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4页);有的则释作“僵硬”(《汉语大字典》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缩印本第94页)。究竟何解为确,我们先考察“僵”的词义演变过程再作讨论。  相似文献   

4.
1998-2003年汉语音韵学研究综述(续篇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1、12期发表了拙文《1998-2003年汉语音韵研究综述(上篇)》和《1998-2003年汉语音韵研究综述(下篇)》,分别概述了1998—2003年上古音、中古音和近代音的研究情况。本文是前两篇文章的继续,将包括三个部分:四、1998-2003年汉语音韵与汉语方音比较研究概况;五、1998-2003年汉语音韵与少数民族语音的比较研究概况;六、1998-2003年汉语音韵与他国语言对音研究概况;四、1998-2003年汉语音韵与汉语方音比较研究概况(一)汉语音韵与汉语方音综合比较研究1、方言间系统比较研究问题,如王福堂《平话、湘南土话和…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题落星寺岚漪轩》诗云:“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绝妙无人知。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此为山谷名作,选家所必录。潘伯鹰《黄庭坚诗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采录此诗,末二句注云:“各处房屋好象蜂巢,各开了窗子。而到处都用一枝枯藤烧火煮茶。”拙著《黄庭坚诗选》(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0年版)、《黄庭坚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江西派诗选注》(中山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均采录此诗,注解亦沿用潘说,谓末句意为“到处都用一根枯藤烧火煮茶”。其他宋诗选本,如钱仲联  相似文献   

6.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群冰从西下 ,极目高兀。”句中“兀”之“”(“危高”义 )音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版 ) 6 1页注为“c敶” ;王力《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 4 0 7页此字“按”云 :“当依《广韵》读慈切” ,不为无据。然而查阅现行各大辞书 ,并无此音。一、《说文·山部》(中华书局 196 3年版 190页下 ) :“ ,危高也。从山 ,卒声。”二、《康熙字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 2 13页 :“《广韵》慈切 ,《集韵》《韵会》《正韵》昨律切 ,并音谇(z挷)。”三、《中文…  相似文献   

7.
汉语里有一组同时含有“鸡”和“狗”两种禽畜的成语,如:鸡飞狗跳、瓦鸡陶犬,姑且称之为“鸡狗”并现成语,很值得研究。 最早的“鸡狗”同现的成语是“鸡犬相闻”,语出《老子·道德经》:“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相似文献   

8.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句。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一九八三年五月版)注“三驱”说:“古代天子诸侯射猎以三次驱禽为限度,叫做三驱。”什么叫“三次驱禽”?为什么要三次驱禽?都不甚明确。比较明确的注释有两种,如下: (一)阴法鲁《古文观止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九月版)注:“三驱:一年打猎三次。因为打猎时必须驱赶禽兽,所以称打猎为‘驱’。”(见第五五二页;冯其庸等《历代文选》下册、张撝之《唐代散文选注》等注释大体相同) (二)《古代散文选》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六三年七月版)注:“三驱,围合其三面,前开一路,使被猎的禽兽可以逃去一些。不忍把禽兽完全杀死,这是所谓好  相似文献   

9.
万荣"zèng"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生 《晋阳学刊》2001,(5):111-112
大众喜闻乐见的万荣笑话为什么称“万荣z埁n犂”呢 ?这个“z埁n犂”字又是怎么写的呢 ?这是人们经常提出疑问的两个问题。关于“z埁n犂”,《万荣方言词典》(吴建生、赵宏因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 )中是这样定义并解释的 (词条中方框“□”表示暂时无合适的字可写 ,方括号中是国际音标) :□[ts 3 3 ]指流传于当地的一组讽刺笑话。据说这组笑话产生于万荣县荣河镇谢村 ,共有72个 ,因此 ,当地有“荣河 72□ [ts 3 3 ]”的说法。近年来又有“新 72□ [ts 3 3 ]”、“新新 72□[ts 3 3 ]”的说法 ,统称“万荣□ [ts 3 3…  相似文献   

10.
李福标 《学术研究》2005,(11):141-142
韩愈诗文在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宋代以来有关的校勘、笺注资料繁多,号称“五百家注韩”。但近一个世纪中,其作品较有规模的整理惟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马其昶《韩昌黎文集校注》(简称马注)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近年韩愈研究得到重视,作品集的整理也接连展开,如1996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屈守元、常思春主编《韩愈全集校注》,2003年台湾国立编译馆出版罗联添主编《韩愈古文校注汇辑》,但屈注力求详集历代旧注,当代重要的校勘、诠评成果却有遗漏;罗注称“涵盖历代笺校成果、纵摄古今评释源…  相似文献   

11.
《世界革命运动年表》(以下简称《年表》)最初发表在《新青年》月刊第5号(1926年7月25日)———“世界革命号”。《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4卷在《年表》末尾注:“原载《新青年》月刊1926年5月25日第4号”,误。《年表》在《新青年》月刊发表时,文尾署“一九二六年,五月”,所以《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4卷题下署“一九二六年五月”。周永祥《瞿秋白年谱新编》(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姚守中等《瞿秋白年谱长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等书也都记之于1926年5月。《年表》共分八个部分(或八章),前七个部分记述世界革命运动,第八部分记…  相似文献   

12.
李白《蜀道难》诗“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之“峨嵋”,注家皆云:“四川省峨眉县西南峨嵋山”(为论述方便,本文称之为“南峨嵋”)。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的《李白诗选》、林庚、冯沅君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喻守真先生《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1948年版)、金性尧先生《唐诗三百首新注》、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新选唐诗三百首》注均从“南峨媚”说  相似文献   

13.
词语释义既要考证其来源,又要看其发展。“秋”在《诗经·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只能解释为“秋季(三个月)”,但是语言是变化发展的,在现代汉语中,成语“一日三秋”的“秋”解释为“年”也是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该发展过程经历了两次转喻:由“谷物成熟”转喻为“谷物成熟的时间、季节”,即“秋季”;再由“秋季(三个月)”转喻为“年”。前者属于“事件时间参照点”转喻,后者属于“部分时间与整体时间”转喻。最后,文章提出成语理解应该遵守古今演变原则和内涵意义为中心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孟子和亚里士多德关于早期国家问题的论述,分别见于《孟子》(见《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版。以下凡引此书,均不作注。)和《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一九六五年版。以下凡引此书,均不作注。)二书。本文主要是依据这两部历史著作,对孟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早期国家观作一比较研究。研讨未深,评价未切,敬希方雅批评指正。一、早期国家的概念和起源  相似文献   

15.
“两 /几下子”有两个意义 :① (动作 )几次 ;②指本领或技能。本文要谈的是表示第②种意思的“两 /几下子”。如 :( 1)你真有两 /几下子 !(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两 /几下子”进行讨论。一 .结构格式及意义“两 /几下子”是由数词 (两 /几 ) +量词 (下 ) +后缀 (子 )结合而成的。“子”作为后缀 ,要不要 ,表意一样。如 :( 2 )你还真有两下 ,电视机居然让你整好了。(陈保存等《汉语量词词典》)( 3)就这么几下 ,你还要逞能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两 /几下子”指“本领或技能” ,其意义转变经过了一个由具…  相似文献   

16.
出自《庄子》的成语多达350多个,它们在《庄子》一书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修辞作用。论文收集了《中国成语大辞典》、《汉语成语大辞典》以及《汉语成语考释词典》中出自《庄子》的成语,并对其修辞特点进行分析。考察发现,出自《庄子》的成语具有比喻性强、讽喻多、夸张、对偶对举以及借代等特点,这与《庄子》一书的风格是一致的。并且众多成语修辞并非独立运用,通常是两种以上的修辞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熊苇渡 《兰州学刊》2012,(8):193-196
惯用句①是长期习用、意义相对完整、结构简洁稳定、整体使用的定型短语.无论是在中文还是日语中,以身体词汇构成的惯用句相当多,据《日语惯用语例解手册(人体词汇专辑)》统计,约占日语惯用句的25%.以含“手”的身体惯用句为例,《广辞苑》的惯用句部分收录133个有关“手”的惯用句;而在《现代成语词典》中,则收录了248个有关“手”的成语(或称之为“惯用句”).文章仅以含“手”的中日身体惯用句为例,探讨惯用向的组形特征、语义构成,进而寻求惯用句的隐喻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8.
吴棫所分古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音韵学界的误解认为吴棫将古韵分为九部,这差不多已经是音韵学界的定论了。例如张世禄教授的《中国古音学》(1930年版),王力教授的《中国音韵学》(1935年版,1956年重印时改名为《汉语音韵学》)和《汉语音韵》(1963年版),董同龢教授的《汉语音韵学》  相似文献   

19.
<正> 李贤《后汉书注》(以下简称“李注”)的历史价值,早已有“章怀之注范,不减于颜监之注班”的定评。李贤注《后汉书》的起讫时间,清嘉庆年间曾有人开始注意。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又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这个问题。综合起来,古今共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认为李注启笔于立为太子,止笔于废为庶人,历时六年。这种看法,提出最早影响最大的是1964年宋云彬为中华书局校点本《后汉书》写的《校点说明》。此说一出,凡论及李注时间者多从之,如赵志汉、林剑鸣认为:“到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又主持注释《后汉书》,由于李贤集中了张大安、刘纳言等许多文人学士,历六年之久才将此书注完,又经仔细校订、纠正、弥补了许多错误和缺漏,成为最好的注本。”(见陈清泉等编的《中国史学家评传.范晔》206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柯钦也认为:“唐高宗李治的儿子  相似文献   

20.
“茹毛饮血”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捕到禽兽连毛带血一道吃”(见《辞海》(语词分册)1977年版)的意思。《辞海》(新版)亦沿用了这个解释:“谓太古之时人们还不知熟食,生食禽兽。”此说有以偏概全之嫌。这句成语源出于《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共毛。”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