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在现实中面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质量和水平不高、维护社会稳定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气候环境问题对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构成双重掣肘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此,中国要牢牢把握统筹协调各种利益矛盾这个抓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通过持续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和谐发展,通过开展绿色工业革命推动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高校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要坚持科学治校,推进和谐发展;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矛盾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必须正确理解和谐与矛盾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从夯实社会和谐发展的群众基础、物质基础、政治基础、思想道德基础和生态基础的角度为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合理、价值共识达成、制度安排科学的社会;社会转型随着改革的深化,利益分化明显,利益矛盾突出,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合理调整社会结构,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设和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整合社会力量和调节社会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巩固全国人民奋斗有社会基础。建设和谐文化,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又要注意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既要立足于社会生活实际,又要着眼未来,坚持科学创新;既要坚持以加强基层文化为重心,又要坚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面对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不能简单化认识,而要从社会对诸多不和谐现象的反思和中国迈向现代化社会所必然提出的要求去理解。要根据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确立和谐社会所应有的道德基础,寻求道德建设的现实途径,切实推进社会道德风尚的优化,营造和谐社会应有的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7.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既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企业文化力的较量,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和谐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企业内部的整体和谐影响和推动着社会的和谐。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构建企业内部整体和谐的动力和保障,也是推进企业与外部广泛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论和谐思维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和谐社会理论指导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倡导和谐思维.和谐思维是以和谐为价值取向.强调统一性、均衡性、协调性、有序性、互补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经过缩小矛盾化解矛盾,追求事物和谐发展的一种思维方式.人本性、系统性、辩证性、战略性、预测性是和谐思维的基本特征.研究和谐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把握和运用和谐思维方式的理论前提.只有真正把握和谐思维的基本特征,才能有效运用和谐思维,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实践.  相似文献   

9.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和谐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企业内部的整体和谐影响和推动着社会的和谐。企业文化的内容契合和谐社会的本质,企业文化的功能凸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构建企业内部整体和谐的动力和保障,也是推进企业与外部广泛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0.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理想,古今中外无数先贤志士上下求索,苦苦探寻,形成了关于和谐社会的种种构想。今天党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概念。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突显出来,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解决、调和各种矛盾,建设和谐的经济和社会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保障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1.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延伸.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同失调社会、畸形社会和不公平社会根本相对立的一种良性社会形态,它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目标模式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与特征。要有效地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基本关系,依据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来确定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方略与环节。  相似文献   

13.
试论和谐社会与现代营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谐社会理念是对社会范围内基于资源有限性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这个理念的提出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组成社会细胞的企业都是适用的,现代营销理念被证明是能够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现代营销观念与和谐社会理念的之间的统一更加验证了和谐社会这一目标的科学性依据,本文通过论述这两个理念的一致性,并试图通过和谐社会理念指导营销的发展,以此来深化对和谐社会构建理念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4.
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发展社会事业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遵循以民为先、统筹与协调发展、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原则,努力提升社会事业的战略地位,加大物质投入,完善发展政策,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不断推进社会事业管理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发展的评价标准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从价值视野来理解科学发展观,可以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总的评价标准,这一标准又可以具体化为"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三个层次.作为价值评价标准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以往社会发展观的扬弃,它内在地包含了生产力标准和人的全面发展标准,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评价标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新阶段党中央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构想,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而做出的战略决策.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科学发展目标的真正实现.二者统一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体系中重要的方法论。就其理论定位来说,"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是辩证统一的理论整体,应该从发展脉络上去认识其逻辑联系,从科学内涵中去思考其相互关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践行中,无论是在宏观决策还是微观策略,无论是总体布局还是内部结构,都应该坚持把人作为第一要素,用"以人为本"来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用"以人为本"来检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效。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胜力量,只有在和谐领导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谐社会与传统社会最大的区别在于发展理念的不同,与之相适应,和谐领导力具有有异于传统领导力的根本特点。构建和谐社会领导力关系到社会组织如何运行的重大问题。因此,要坚持科学发展的领导理念和和谐的价值取向,更新领导力观念,树立和谐领导观,优化领导职能结构,领导职能逐步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促进领导力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9.
善治是一种新的社会治理理念和方式。从善治视角审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有利于我们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进步意义及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应以马克思主义的民主和国家观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实际,从善治视域探寻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申永华 《南都学坛》2009,29(5):100-103
构建和谐社会,寻求社会结合的最佳方式,是人类永恒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追求,因而也是构成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最深刻的矛盾即和谐与发展的对立统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发展模式、政策上保证以人为本的方向;坚持不懈地提高执政党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能力;必须把和谐社会的基本特质法治化,运用法律制度手段构建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