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侗族是一个喜好歌的民族,琵琶歌是侗族人民在农闲和日常娱乐中常演唱的一种音乐类型。琵琶歌是不同于侗族大歌震撼人心的娓娓道来,润物细无声一般滋润听众的心灵,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好情郎在远方》作为六洞地区最经典的琵琶歌之一,其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将以歌曲《好情郎在远方》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音乐及演唱技巧等,为笔者实际演唱打下更好的基础,进而也增强对六洞地区琵琶歌的了解,为研究侗族音乐的爱好者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程惠 《职业时空》2012,(8):160+165
从《诗经》到南戏后期高明的《琵琶记》、明代冯梦龙拟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从近代曹禺的《雷雨》到现代严扑、华萃深的《秦香莲》,这些作品中都有不少"负心汉"形象。他们在眷情与绝情中冲突,在人性没有泯灭和个人欲望中徘徊、思考。他们的罪恶是永恒的,良心发现也是永恒的,罪恶与良心的冲突一直延续,这正是"负心汉"形象系列的普遍性和特殊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兰干武     
《中外书摘》2011,(2):47-47
兰干武,号可堂,《书法报》执行主编、《中国书画印》主编、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主席、湖北省社科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山西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厂东书法院等大专院校客座教授、研究员。已发表诗歌、散文、小说、艺术评论等文论数百篇;出版有随笔集《隔岸琵琶》、《临帖与创作》、《湖北代表书家简论》等专著;另有八卷本《兰干武作品自选集》及《临帖技术指导三种》待出。  相似文献   

4.
明月鱼     
文化链接相传白居易被贬为江州(九江)司马后,巧遇琵琶歌女,即兴写下《琵琶行》,名扬天下。琵琶歌女在生活上也得到白居易的关照。及至白居易调任忠州刺史,临行时与琵琶歌女告别,歌女在浔阳楼为其奏曲。席间上了一道鱼尤为美味。问过厨师得知,此菜叫作思乡鱼。白居易道:‘思乡鱼'太悲伤了,今天是高兴的日子,我给此菜换个名字叫‘明月鱼'怎么样?厨师和歌女连声称好。浔阳百姓听说是白司马给此菜取名,都很高兴。据说,白居易晚年告官回乡,还转来浔阳接琵琶歌女回京,但歌女已离开人间。  相似文献   

5.
赵海燕 《老年人》2013,(8):40-40
"愁之愁,此去山又高,路又长,儿的身儿衰体又弱,山高路远,肾衰体弱,怎能行上?我的大翁叔,我何日里才得挨到帝邦……"湘剧《描容送行》的唱词里,一声声,如泣如诉,荡气回肠。《描容送行》根据元末剧作家高明的《琵琶记》中的一折改编而成,是一曲湘剧高腔传统  相似文献   

6.
她是一个使者,也是一个行者。英国《卫报》记者评论她:“完美演奏,让中国新民乐充满希望。”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观看了她的演出说:你的音乐让我激动地必须站着聆听…”她的琵琶专辑《聆听中国·月舞》被称作世界音乐人眼中最美的专辑。  相似文献   

7.
刘沈 《老年人》2004,(7):26-27
范正明是湖南戏剧界的泰斗,国家一级编剧。他发表的戏剧作品有40多部,其中改编的湘剧高腔《琵琶记》荣获国家文化部“文华剧本奖”,电影剧本《国歌》获“夏衍文学剧本”奖二等奖。他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也是一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曾经成功地策划了好几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  相似文献   

8.
琵琶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弹拨乐器,有其丰富的表现力。《草原小姐妹》这首乐曲具有浓郁蒙古族歌舞的特点,它的主题明快、风格清新又有创新技巧的完美结合。本文通过浅析这首乐曲的演奏技巧,使我们更好的欣赏和理解,再现小姐妹的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9.
晚年乐     
晚年乐周德民晚年最怕苦生涯,我到衰龄众口夸。媳赠诗书儿赠画,女供棋子婿供花。黄口娇孙晨伴舞,白头老伴夜陪茶。夫妇古稀情似蜜,深育依偎唱《琵琶》。晚年乐@周德民...  相似文献   

10.
琵琶演奏的右手技艺,是演奏中的精华技艺,对乐曲音色的衬托和彰显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琵琶右手演奏中的集中常见技艺进行了探究,重点分析了琵琶右手演奏的技巧和关键点,最后提出了琵琶右手演奏技艺规范性练习的一些策略,以期为琵琶练习者掌握良好的右手演奏技巧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虽然现在对各种角色应付自如,但她小时候竟然不善言谈;虽然现在给人的形象是炙手可热的影视红星,但她弹过琵琶、当过主持、做过制片人;虽然最大的渴望是有个美满的婚姻和爱自己的丈夫,但她为了追求事业放弃了一段可能产生结果的感情……从《雷雨》里的四凤、《我的一个世纪》里的董竹君到《黑冰》里的刘眉,影视红星田海蓉不断变化。田海蓉说,对变化的寻求,缘于她对生活的认真。 田海蓉虽然生在一个演艺家庭,但真正促成她自信认真性格,并使她最终成为一名演员的却是她的外婆。  相似文献   

12.
<正>视唱练耳是任何一个音乐爱好者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会涉及音高、音准、节奏的问题。通过引导视唱练耳可以提高我们的音乐审美素质、提高乐感、提升音乐素养以及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对于音乐的音高、音准、节奏问题。琵琶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随着岁月的积淀,琵琶已经发展为一种较完善的民族乐器。不过,在琵琶演奏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乐谱节奏不准确、学生视唱视奏练习不足、演奏时推拉弦位置不准确、琵琶重奏中多声部听觉能力欠缺而导致无法充分地合作以及情感表达不够等等。本文将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结合笔者自身演奏经验,将视唱练耳作为儿童琵琶学习的重心,  相似文献   

13.
赵海燕 《老年人》2013,(9):42-42
南宋淳熙七年(1180),长沙。夜未央,湘江北去,涛声拍岸。时任湖南安抚使的辛弃疾,与诗友泛舟江上,但闻琵琶琮琮。词人感慨万端之际,咏出一阕《贺新郎》,其中有句:“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泠泠曲罢,为谁情苦……愁为倩,么弦诉。”  相似文献   

14.
你看过《小意达的花》吗?当人们熟睡的时候,小意达的花都去参加舞会了。你看过从壁画里飞出的散花飞天吗?从女画家王亚玲的《丝路明珠》中你看到了,这是一个美丽女性编织的绝伦的童话———月光下的鸣沙山沙涛起伏,九层阁比月光更明亮,飞天女神在莲花上反弹琵琶,香音缭绕,散花飞天也从壁画上下来了,芬芳的花雨落下来,8名伎乐天有的抱箜篌、有的奏阮咸、有的击腰鼓,箫笛并奏,鼓乐齐鸣。这景象正如诗人林染描绘的那样:当那些裸着双肩和胸脯的伎乐天那些瀚海里的美人鱼起伏的手臂摇动月光我听见了她们的唱歌王亚玲生在敦煌,长在…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在都市中生活的人们已经越来越注重养生之道了,而养生亦分为很多种类,下面就细说一下葡萄酒的养生因素,葡萄酒作为一种酒精饮料除了在西方饮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外,而它带给人们的养生保健功效也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并日益受到重视。纵览中国的历史,唐朝的王翰曾经留下"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千古名句,也就是说我国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开始饮用葡萄酒了。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葡萄久贮,亦自成酒,芳甘酷烈,  相似文献   

16.
琵琶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承,在中国,大约于秦时出现,是传统的弹拨乐器,被称誉为"乐器之王"、"弹拨乐本文将浅析传统琵琶曲的演奏特点、演奏技法、教学模式等,以期给同行启迪。  相似文献   

17.
一名琵琶演奏家,为了给女儿创造—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与发展空间,竟然假结婚到美国,受尽折磨,最终等到的却是女儿的冷漠和前夫的背叛。  相似文献   

18.
1993年4月,中国大陆海协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在海峡两岸长达40多年的政治对抗中,终于迈出了关系缓和、合作加强的崭新一步。为庆祝这次历史性会谈的成功,在董宫夏莲厅,汪道涵宴请了辜振甫一行。晚宴的九道菜,汪道涵巧妙地嵌入了对台湾同胞浓浓的骨肉之情:情同手足(乳猪与鳝鱼)、龙族一脉(乳酪龙虾)、琵琶琴瑟(琵琶雪蛤膏)、喜庆团圆(董园鲍翅)、万寿无疆(木瓜素菜)、三元及第(三种海鲜)、燕语华堂(官燕炖双皮奶)、兄弟之谊(荷叶饭)、前程似锦(水果拼盘)。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父亲     
父亲是我心中的一首诗。他辞世快3年了,我时时还在怀念他。父亲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只读过4年私塾,但悟性极高,凭一套木刻本《康熙字典》自学,成为方圆几十里数得着的文化人。但他又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一个作田的好把式。他力气大得惊人,一个人背起百把斤重的圆扮桶能穿垅过坳,引得我小时候好生自豪。父亲给我的最深印象是为人乐观,哪怕明天没米下锅,他今晚还会拿起笛子、唢呐吹起来,吹得满垅的人向他靠拢。母亲常说他是“叫化子穷快活”,父亲回她:“黄连树下弹琵琶———苦中作乐倒也乐。”要不是父亲深谙苦中…  相似文献   

20.
《金色年华》2010,(1):49-49
“今天谁要来阐述这个案例?”老师走进教室问。若是没人举手,老师就开始点人。平常趾高气扬的MBA纷纷低头,看指甲或抱琵琶,只怕被老师点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