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商品交换的广度、深度和速度制约着、规定着货币形式的发展。不同的货币形式反映着商品交换发展的不同阶段,先进的货币形式加速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对社会生产起着促进作用;落后的货币形式则成为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阻碍。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几千年来,货币形式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大体说来,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过四种货币形式,即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这四种货币形式又可划分为两大基本形态:物质形态的货币和观念形态的货币。前者包括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属于货币发展的较低阶段;后者包括纸币和信用货币,是货币发展的较高阶段。  相似文献   

2.
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历史来看,商品交换形式从以物易物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经历了一个漫长时期。随着商品市场的发育状大,生产规模日益扩张,交换日益频繁,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于是信用制度便应运而生。马克思指出:“随着商业只着眼于流通而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信用制度的这个自然基础也在扩大、普通化和发展。大体说来,货币在这里只是当作支付手段,也就是说商品不是为取得货币而卖,而是为取得定期支付的凭据而卖。”  相似文献   

3.
作者致力这一专题研究,前后三十多年,已四易其稿。本文根据大量的有关史料,在校正前人对云南用贝推测和谬误的同时,比较系统地考证了云南通用海贝作货币的确切时代及其来源。着重深刻分析了贝币能在云南流通近八百年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贝币已成为我国西南与沿海各国在商品交换中共同使用的货币。作者把云南海贝曾在一定历史期内起过国际货币的作用,放在与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关系所产生的影响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是很有见地和富有现实意义的。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入侵东南亚地区,云南贝币也因对沿海商品贸易的削减,逐渐由贬值而最后退出历史舞台。本文对于我国货币史的研究,对于中外贸易关系史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民经济各部门都应当关心和促进商品流通的发展。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商品流通尤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作为货币发行机关和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银行,更应当努力搞好货币流通调节工作,以促进商品流通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因而在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基础上产生并与之相适应的货币流通,就必然存在。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以货币的存在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5.
论从实物经济、货币经济到金融经济的转型与异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翀 《学术研究》2002,1(6):5-9
经济的发展过程可从资源配置方式,从主导经济部门等多种角度来划分。本文主要从商品交换和资金融通的手段出发,将经济发展过程划分为实物经济、货币经济和金融经济。从实物经济、货币经济到金融经济是一个经济虚拟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金融资产流通对商品流通的异化过程。文章着重分析这个过程的特点、规律以及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我党在理论上一个新的重大突破,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从商品分析开始,研究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商品货币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他把商品货币关系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叫做“商品生产者社会”,也有  相似文献   

7.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社会就出现了偶然的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自然而然地产生。货币的出现,使得商品生产者象具有迷信思想的人崇拜神像一样,崇拜起商品。于是,就产生了商品拜物教,随着货币的产生,就出现了货币拜物教,即所谓的拜金主义。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一整个漫长  相似文献   

8.
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关于商品经济理论问题的讨论,由于政治形势的影响,几起几落,屡经曲折,给研究工作带来了重重阻力。粉碎“四人帮”以后,在批判和肃清“四人帮”流毒的基础上,这个问题的讨论又重新展开,取得了很大成果。今天,回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商品理论发展的曲折历程,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激烈争论问题,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商品理论,使它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极有必要。一、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的范围这个问题的讨论,是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出版以后引起的。当时有三种基本观点:(1)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只有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或者不同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单位之间的交换,才是商品交换。(2)除此之外,劳动者个人以自己的货币收入向国营商业部门购买消费品,也属于商品交换。(3)国营企业之间的生产资料的交换,也必须列入商品交换之中。除了这三种基本观  相似文献   

9.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工具,本是实现人类自我全面发展的手段。现代商品社会货币转化为最纯粹的量化手段和最有效的价值尺度,主导着一切社会关系。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不应单纯地对货币进行工具理性批判,而应重新审视货币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存在,促进货币符号的意义的转换更新,更积极地利用货币组织公共生活,在财富的坐标中找回自我,防范主体自身的贬值,使人的发展走向全面、自由和多向度。  相似文献   

10.
价格是反映商品价值同货币所代表的价值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是商品价值在货币上的表现。只要有商品、货币存在,商品交换活动就离不开价格。那未,社会主义商品价格的职能是什么?它的形成基础和形态又应该是什么呢?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经济改革中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商品生产基础上的.小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起点.但是从小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一个质的飞跃,决不是在任何条件下小商品生产都可以发展到资本主义.比如在奴隶制度下,小商品生产已经有了,但资本主义却是封建社会末期的产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需要许多历史条件,其中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货币变为资本,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成为资本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只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才成为资本.货币和资本,本来是两回事.比如不论在资本主义社会或者是社会主义社会里,工人们领到的工资都是货币,能说工人领到了资本,工人也成了资本家了吗?当然不能.社会主义社会里的国营企业和合作企业,都用货币来买原  相似文献   

12.
清代末年,英、法两国侵占缅甸、越南后,与清政府约开云南蒙自、思茅、腾越为商埠。法属越南和英属缅甸机制铸币——法元和卢比,随蒙自等设关通商流入了云南。法元和卢比流入后,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货币职能,云南边疆发生了明显的铸币跨国替代现象。英、法通过卢比、法元在云南的货币替代,攫取了部分云南铸币权,获得了巨大的铸币收益。同时,法元和卢比的流通,严重冲击了云南传统的银两与制钱并行的货币制度,在加剧云南币制混乱的同时,客观上为"废两改元"、铜铸币辅币化打开了缺口,对云南币制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的30周年,正是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云南金融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回顾30年历史,金融业从小到大,由政企不分到金融体系基本完备,基本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发展和企业的经营、壮大之需。金融业经历了不平凡的30年,这也是云南经济不平凡的30年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云南矿冶业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红 《学术探索》2005,(2):121-125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云南矿冶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它的长足发展也刺激了清代的商品货币经济,推动了云南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了云南与内地的经济交流,有利于清政府加强对西南边疆的统治和控制,促成了"云南矿冶文化"的诞生.  相似文献   

15.
苏星同志在《关于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的商品交换》(见《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第1期)一文中,肯定了全民所有制经济內部交换的生产资料是商品,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货币问题的观点是发展的,强调了肯定生产资料是商品具有现实的意义——这些看法都是正确的,令人读后受到启发。但在论述商品交换中是否发生所有权转移,以及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之所以存在商品交换的原因等问题上,我们认为,有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6.
货币作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其间经过了许多演化和变迁。今天,人类文明己开始进入所谓太空时代,而另一方面,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偏僻角落,岛屿及深山密林中,尚有不少民族仍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发展阶段,这就构成了现今世界货币于姿百态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在农业大跃进和农民政治觉悟提高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带来了许多新变化和新问题。有一部分人认为:公社生产首先要面向自给自足。由于某些产品在公社内部进行直接分配,商业和银行都没有作用了。甚而有一部分人认为:公社进行商品生产会发展资本主义,这是“不光荣”的任务。还有一部分人在大搞粮棉生产的同时,忽视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总之,当前有迹象表明某些地方有缩小商品生产的实践趋向或这种思想倾向。这是值得探讨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起源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开始和发展,但又将随着生产力的更高的发展而消亡,所以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消亡又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早就存在了。马克思指出商品交换是在原始公社趋于瓦解的地方开始的。这就是说,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才开始和发展起来的。因之,商品交换在人类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8.
自 1 996年我国宏观经济实现“软着陆”之后 ,过热的经济现象得到了控制 ,但随之又出现了新的经济问题 ,即消费需求严重不足 ,商品库存激剧增加。央行连续七次降息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虽着力施行 ,但消费需求依然故我 ,启而不动。本文通过对十余年来我国货币运动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从“货币沉淀”这一金融现象着手 ,分析考察我国近年来的通货状况 ,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一、关于货币沉淀本文认为 ,“货币沉淀”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其媒介功能丧失而不能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现象。沉淀货币的持有主体可以是居民 ,也可以是银行、企业或政…  相似文献   

19.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杠杆,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但是国际上伪造货币犯罪大有日益猖獗之势,严重危害性有目共睹,不严厉打击后果不堪设想,严密的立法体系和改建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罗群 《学术探索》2007,(1):108-113
在近代云南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货币及货币经营资本的作用日渐显著,而以货币经营资本作为对象的旧式金融业,如一般的民间借贷资本、典当业、票号业、钱庄业、汇号、煎销业等也有相应发展。但随着近代企业的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扩大后,旧式金融业已不能满足生产和流通发展的需要,旧式金融机构或日趋衰落乃至消亡,或悄然向近代金融业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