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的巫风,以楚国为最盛。汉代的巫风,以楚地为最盛。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楚人的巫风,在《楚辞》、《汉赋》中留下了丰富的记录。研究楚辞、汉赋中所见楚人的巫风,对我们了解巫术在楚人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很有帮助的。一、《楚辞》、《汉赋》中所见之“神”、“鬼”、“灵”“巫”“觋”、“祝”神、鬼、灵、巫、觋、祝在《楚辞》、《汉赋》中交替出现,现据统计所得分述如下:(一)单称“神”,达70例,详见注①。(二)单称“鬼”,得6例(《山鬼》标题不算)详见注②。(三)“神”、“鬼”连称,得8例,按单出递增一倍…  相似文献   

2.
赋是汉代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但汉赋在中国却一直被学术界所忽视,尤其在1949年至70年代,几乎成为学术研究的禁区。龚克昌教授是最早真正对汉赋进行认真的学术研究的学者之一,《汉赋讲稿》就是他1988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讲学期间的讲稿。《汉赋讲稿》既有对汉赋在总体上的全部评价,又有对汉代具体赋家及赋作的独到见解。尽管《汉赋讲稿》只是龚克昌汉赋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但从中却可以看出他的开创精神和“深远的洞察力”,以及“对赋及汉朝文明坦然自若的热诚”  相似文献   

3.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云:“爰自汉室,迄至成哀,虽世渐百龄,辞人九变,而大抵所归,祖述楚辞,灵均余影,于是乎在。”刘熙载《艺概·赋概》云:“骚为赋之祖。”他们都看到了汉赋之艺术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楚辞特别是《离骚》的影响。后代学者在研究这一问题时也多以《离骚》为例进行分析,对《天问》一篇则涉及不多,而实际上《天问》中的某些特征亦鲜明地显示了由楚辞到汉赋过渡的痕迹。一、“赋家之心”作为赋诗意义上的“赋”,最早当见于《国语》,“赋”本有诵诗之意,即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谓“不歌而诵谓之赋”。“赋”…  相似文献   

4.
“答难”“释晦”体式,肇始于宋玉的《对问》,形成于东方朔的《答客难》,其后,文人士大夫竞相仿效,成为汉赋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的体式类别。因此,自古以来一些研究汉赋的专论专书,也大都喜欢将“答难”“释晦”一类的作品纳入到汉赋研究的系列之中。一“答难”“释晦...  相似文献   

5.
许结 《江海学刊》2022,(1):221-232
汉赋创作不仅有“铺采摛文”的词章价值,更有“体物写志”的思想意义,其中“建德”观的形成尤为重要。汉赋建德的根源在建汉统,又因汉统继周统,所以赋家追奉“周德”以构建“汉德”,并在思想上取效《诗》《书》经义,特别是以扬雄《长杨赋》为代表的创作对周代文本的拟效,改变了汉初司马相如的创作形态而构成新模式,并对东汉班、张京都大赋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考察《诗》《书》入赋及“扬·班模式”的成型,又与缘饰儒术与师保制度相关,喻示了一代赋学观的变迁。唐宋以后围绕“无逸图”“豳风图”而创制的《无逸图赋》《豳风图赋》以及其并合呈现,不仅彰显了汉赋德教观的历史传统,而且形成《诗》《书》呈像于赋体的经典化,表现了赋体致用的主旨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汉赋中涉及梦或者描写梦境的赋作主要有《梦赋》《悼李夫人赋》《长门赋》《幽通赋》《思玄赋》《髑髅赋》《检逸赋》(残)七篇。汉赋中的梦境书写方式主要有三种:借梦设喻、以虚写实、结构文本。以梦入赋,用梦幻手法进行创作,是汉赋在写实和夸饰之外的又一路径,对于汉赋的主题构思有着重要的作用。汉赋中的梦境书写与梦幻主义在深化赋作主题、扩大赋的表现空间、丰富赋的美学意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据初步统计,自1980年至1988年,全国发表汉赋研究论文约180篇左右,专著两部(龚克昌《汉赋研究》,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陶秋英《汉赋研究》,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此书193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时,原名(《汉赋之史的研究》),涉及到汉赋研究的诸多问题。本文拟从五个方面对近几年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一、赋的源流与归属关于赋的源流,主要有以下七说。 1.“古诗之流”说。从汉代以来,班固“赋者古诗之流也”(《两  相似文献   

8.
<正> 龚克昌同志著《汉赋研究》,新近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二十余年来有关汉赋研究的心血结晶。尤可珍视的是,这也是建国以来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论述汉赋的专著。在中国文学史上,历来对汉赋毁誉不一。在汉赋风靡文坛的当时,踵武司马相如的大赋家扬雄就反戈一击,把作赋挖苦成“壮夫不为”的“童子雕虫篆刻”。此后汉赋命途多舛,对它的研究,既显冷落,又观点岐异,比起  相似文献   

9.
《洛神赋》主题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学家,钟峰在《恃品》里称他为“建安之杰”。在曹植的单篇作品中,最著名的要数《洛神赋》了。此赋是魏晋时期抒情小赋中之佼佼,对汉赋是一种继承和发展。它想象丰富,词采华美,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以浪漫主义手法创造了一个梦幻的境界,塑造了一个美丽多情活灵活现的女性——洛神。因而历代杰出的评论家和广大读者对《洛神赋》艺术成就之高超,几乎形成了共识。但是对其主题思想的认识却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关于《洛神赋》的主题思想,从占至今主要有三种看法,即“感甄”说,“寄心君王”说和“爱情”说…  相似文献   

10.
论汉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两千多年来,人们对汉赋的评论分歧是很大的。毁之者如西汉的扬雄,视汉赋如同“童子雕虫篆刻”,因而誓曰:“壮夫不为”(《法言·吾子》)。誉之者如南朝的沈约则说:“周室既衰,风流弥著。屈平、宋玉导清源于前,贾谊、相如振芳尘于后,英辞润金石,高义簿云天,自兹以降,情志愈广。”(《宋书·谢灵运传论》)但对汉赋最推崇的莫如近代学者王国维,他视汉赋为汉代四百年文坛的总代表,并把它放在与唐诗、宋词、元曲并驾齐驱的地位。解放以后,人们对汉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看到于春海于衍存两位老师写的文章《“劝百讽一”论析——对汉赋传统评价的再评价》(以下简称《再评价》),读来颇受教益。在这篇文章中两位老师独辟蹊径,对汉赋传统评价进行了剖析,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教材的深刻把握,以及对汉史的研究,提出了对汉赋作用新的看法,新的见解,这是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和借鉴的。 但是,我感到在这篇文章中,两位老师的观点虽新颖独到而论据却显得太单薄,也就不能充分论证它的成立。故此,我仍然认为汉赋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讽谏作用,即“劝百讽一”的存在仍有其基础和客观依据条  相似文献   

12.
《昭明文选》选录先秦至六朝之赋五十六篇,分为十五门。而京都一门则作为开篇,包括班固《两都》、张衡《二京》《南都》和左思的《三都》。这些宏篇巨制的大赋都是赋家的登峰造极之作,汉赋“铺采摘文,体物写志”的典范。《三都》作者虽非汉人,但其生活在于魏晋之交。“思作赋时,吴蜀已平”,正是晋武帝统一天下的暂时繁荣时期,其时代氛围与两汉有某种程度相似之点。其赋作的思想意绪、风格体制,皆与班张之作先后一致,充分体现出汉赋特点。钱钟书先生论诗分唐宋时说:“余窃谓就诗论诗,正当本体裁以划时期,不必尽与朝政国事之治乱盛衰吻合。”就风格体裁论,《三都》实为汉赋。  相似文献   

13.
汉赋是汉代创新的文学形式,是汉代文学的主潮之一。汉赋名家和名作,在创作思想与艺术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尽管汉赋存在明显的缺陷,但在文学史上却自有其重要地位。从梦文学的角度来看,也是如此。 早在先秦时期,写梦就是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特色,《诗经》中的《斯干》、《无羊》,《庄子》的梦理论与梦寓言,《左传》的大量记梦,屈原的“梦登天”(《惜诵》)等,便是其代表。汉赋继承了先秦写梦的传统,并有新的开拓。一是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专门写梦之作:王延寿的《梦  相似文献   

14.
《国风》小赋历来被忽视了。考察《国风》田猎小赋,可借以窥探《国风》小赋之一斑。立足《诗经》文本,探索《国风》田猎小赋,可以看到赋体的“根蒂”;汉赋渊源流变之轨迹,辨而可明  相似文献   

15.
<正> 赋作为在先秦战国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它的特点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所说的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而这一时期的荀子和宋玉是赋体文学的奠基者,所谓“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遂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赋到了汉代成为最流行的文学样式,后人便把它同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称之为“汉赋”。而作为汉赋典型的则是那些专门以帝王贵族宫苑和田猎游宴为描写对象的所谓“汉  相似文献   

16.
汉赋用《诗》以词章解读经义,内涵修辞、讽喻、引述、经传四方面,彰显了一代文学之赋的时代特征与用《诗》的文学传统。汉赋用《诗》以文引言,通过直引、论诗、乐歌、取义、取辞诸方法,表现出修辞艺术由言词向文本转化的趋势;汉赋于《诗》兼取三诗,而以《风》、《雅》为主,体现其偏重言情、陈义而略于述德的讽喻功能;汉赋引《诗》由断章取义到取辞见义的转变、对文学意境空间的重构,也使文章的意义得以增强;汉赋用《诗》有着以传解经的意义,内涵赋词与《诗》义的互文性,决定了汉赋对《诗》的摹写特征。汉赋首次以文学文本形式用《诗》,其引诗、解诗、化诗的文学化表现,以及常见的公式套语与举一例百之法,既隐含了赋体中经义与词章的矛盾,又为《诗》进入后世文学创作领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赋的“讽谏”说汉代人从一开始就把赋和讽谏相连,赋应当具有讽谏功能是最流行的看法。在迄今为止最早评论汉赋的文字中,司马迁的观点就很有代表性,《史记·司马相如传》云:“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雅何异。”即把赋的价值与讽谏等同起来。后来汉宣帝的观点也与此相差无几:“今世俗犹皆以此虞说耳目,辞赋比之,尚有仁义讽谕。”这种把赋与讽谏相连的理论根基是建立在《诗》学的基础之上,当时对于《诗经》的批评,其极端的例子是树诗》当谏书使用,所谓“以三百五篇当谏书”①。由于把《诗》当做经,所以…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荀子《赋篇》(包括《礼》、《知》、《云》、《蚕》、《箴》五篇)的真伪问题,现在提出来讨论,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对于汉赋这一文学体裁的源流分析,关系到能否对它作出正确恰当的评价。目前学术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把《赋篇》作为赋体的渊源来分析的,从而承认前人所说荀子是“以赋名篇”的创始人。实际上,大多数学人在作出这一论断的时候,皆出自于“聊备一说”的学术研究心态,《赋篇》的特点与谜语毫无二致,何以能称之为“赋”,其间原因却不去细究。《赋篇》的体裁能否作为“赋”来评判?《赋篇》的内容是否荀子…  相似文献   

19.
汉赋作为一代文学 ,受到《诗经》、《楚辞》所奠定的中国诗歌抒情传统的影响 ;虽然汉代“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思想意识对其多有压制 ,但汉赋仍不乏对情爱的表现 ;特别是汉代末期 ,它突破传统的观念 ,而具有人性解放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龚克昌是我国著名的辞赋研究专家,是解放后大陆最早从事赋学研究、最早出版赋学专著、唯一招收赋学博士后的学者。其《汉赋研究》批驳了千百年来对汉赋的种种非难,恢复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全汉赋评注》是开创性的工作,很多篇章是第一次注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