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肃剧(悲剧)所下的定义,是亚里士多德《论诗术》中最具争议、难释读的段落。其实,识读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最大障碍是现代西方学术自己设置的,现代西方学者把《论诗术》视为现代意义上的文艺理论,以为亚里士多德谈的是如今意义上的戏剧理论问题。论题从字义疏证人手识读肃剧定义,通过对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修辞术》尤其是柏拉图的《王制》,展示亚里士多德肃剧定义的政治哲学意涵:肃剧情感净化含义指向的是治邦者(政治家)的性情陶冶。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论诗术》第三章中有一段著名的"题外话",西方古典学界公认,这是《论诗术》中最难释读的段落之一。通过解析这个段落,文章试图表明,亚里士多德《论诗术》讨论的不是文艺理论或美学问题,而是政治哲学问题。这段"题外话"以戏说的方式暗示:作诗有德性高低之分,因为政体有德性高低之分。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的<论诗术>晦涩难读,全文开头一段就是道难题.解读这一段不仅得将其放到全文脉络中,还得参照亚里士多德其余作品,甚至柏拉图的作品,如此获得较完整的视野,从而能从这一段初步理解<论诗术>的修辞、论证及意图:<论诗术>可能是亚里士多德编织的一个故事,即作诗;并以此教热爱智慧的人如何作诗.  相似文献   

4.
<论诗术>是现存亚里士多德讲课稿中最难释读的文本,晦涩到难以理解的地步.绎读<论诗术>第2、3章,可知它讨论的不是如今所谓的美学问题,而是政治哲学问题:亚里士多德从如何作诗的角度来解释人的生活方式有德性高低之分.  相似文献   

5.
分离思想是对"灵魂有没有部分"这个问题的解读,既是亚里士多德对前人灵魂观点的总结、思考和批评,又构成了亚里士多德对灵魂定义最主要的内容。从分割(diaireth/j/divisible)和分离(cwrista./separable)这两个不同的古希腊词语入手,明晰分离思想的前提,即灵魂的各个部分无法分离,但是整体的灵魂可以分割。植物性灵魂(营养能力)既可以在定义上分离,又可以在空间上分割,这种情况同样适应于低等动物如蚯蚓。人的灵魂(思维能力)相对来说复杂一些,仅就它是向上推理的努斯概念而言,在定义上可分又在空间上可分。分离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亚里士多德对于灵魂的定义,灵魂在一般的意义上是现实、整体,是我们赖以生存、感觉和思维的东西。同时,分离思想也奠定了亚里士多德从动物学到伦理学的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6.
波兰著名逻辑学家卢卡西维兹在《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中,从现代逻辑观点对亚氏直言三段论作了创造性的研究,开辟了用现代逻辑的工具来研究逻辑史的新道路。近年来,《哲学研究》连续刊载了蔡曙山的《一个与卢卡西维兹不同的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形式系统》(1988年第4期)和张家龙的《从现代逻辑观点看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1988年第5期)。这说明我国学者在用现代逻辑的工具来研究逻辑史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亚氏理论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看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第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西方经典的诗学、美学论著,对西方文学观念的形成和文学作品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其中的悲剧观念,对悲剧文本的建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本文试图用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经典理论,“悲剧说”阐释《红楼梦》,为《红楼梦》的阐释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在深入了解亚里士多德《诗学》理论基础上,探寻《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以此寻求中西文学的凝结点。  相似文献   

8.
一清代诗人赵翼,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绝句)他又说:“必创前古所未有而后可以传世”(《瓯北诗话》),在清中叶能说出此话,是极有时代意义的。“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论诗》五古)确是真知卓见。当然,赵翼所讲的主要还是形式上的问题,他要求诗歌要有“新鲜”感,要“趋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随着现代逻辑的诞生,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影响已经不像过去那样显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他的逻辑学说的研究热情有明显的减弱.论文借鉴当代亚里士多德逻辑研究的最新成果,以逻辑与逻各斯的关系,定义在亚里士多德逻辑中的地位,以及三段论系统的解释为切入点,就亚里士多德逻辑的起源、逻辑理论构成和逻辑系统的解释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关于谬误的理论主要载于《工具论》的《辩谬篇》和《前分析篇》中,另外在《修辞学》一书中也有阐述。在《辩谬篇》中,亚里士多德从分析反驳入手对谬误做了定义和界分。《前分析篇》中所体现的特点正是要以明确谬误研究中的逻辑因素。作为逻辑应用理论的现代谬误理论,它的产生和发展表明它不是来和现代形式逻辑竞争的,更不是用来反形式逻辑的,而是作为形式逻辑的一个补充,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布莱希特认为,西方传统的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戏剧性情节结构与体验派表演方法不能广泛而全面地反映现代生活,并使观众陷入盲目的感情共鸣,丧失理性的思考,因而他提出了自己的“叙述剧”理论并运用于创作实践中。他所强调的是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其理论核心是“间离效果”或“陌生化效果”。不过布莱希特的叙述剧是辩证的,在以叙述性情节结构为主,运用蒙太奇等叙述方法的同时并不排斥戏剧性,在主张感情间离的同时并不完全反对感情共鸣,因此他后来又称自己的戏剧为“辩证剧”  相似文献   

12.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西方伦理学史上的第一部伦理学专著,亚里士多德在此书中着重阐述了他关于友爱的看法。亚里士多德认为,友爱不仅是某种德性,也是生活中最必需的东西;友爱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善的友爱、快乐的友爱和实用的友爱;友爱是联系城邦的纽带。亚里士多德关于友爱的思想是西方近现代伦理思想的主要渊源和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我国新时期的道德建设和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厄尔·迈纳在《比较诗学》中认为,当一个或几个有洞察力的批评家根据当时最受崇尚的文类来定义文学的本质和地位时,一种原创诗学就发展起来了。西方诗学是亚里士多德根据戏剧定义文学而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摹仿—情感的"(mimetic-affective)诗学;日本和中国的诗学是以抒情诗为基础的,是一种"情感—表现的"(affective-expressive)诗学;世界上没有一种诗学是建立于叙事文学之上的。中国原创诗学是《诗大序》。本文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为何中国原创诗学建立在抒情诗的基础上,并认为《诗大序》之前的古代诗论,特别是孔子和司马迁的诗论,也是中国原创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徐祯卿的《谈艺录》,是明代诗话中屈指可数的精品佳构之一,向来受到极高的评价。胡震亨说:“明兴,说诗者以博推杨用修(慎),以雅推徐昌谷(祯卿),以隽推王弇州(世贞)。”①王士祯则进一步在诗论史的角度上推崇备至:“余于古人论诗,最喜钟嵘《诗品》、严羽《诗话》、徐祯卿《谈艺录》”②其论诗绝句还说:“更怜《谈艺》是吾师。”③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对于柏拉图“理念論”的批判,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上和理論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过去所有的資产阶級哲学家和哲学史家都設法歪曲或抹煞它。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一书中以二、三百頁的篇幅不厌其煩地談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許多方面,但关于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論”的批判,却只写了几行,并沒有提及这个批判的真正意义,所以列宁在《哲学笔記》中指責他說: “唯心主义者黑格尔对亚里士多德(在其对柏拉图的理念的批判中)破坏唯心主义基础这一点胆怯地避而不談。”  相似文献   

16.
新儒学的《宣言》与德性伦理学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现代新儒家发表了《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该宣言批判西方文化的缺陷,并通过探索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问题的贡献而倡导中国文化的复兴。中国文化之于世界的特殊贡献就是孔子的德性伦理学。该宣言成为现代新儒家复兴的里程碑。同样在1958年,英国学者安思康发表了《近代道德哲学》。该文宣称近代西方道德哲学家都走入了误区,在人们找到确当的心理哲学之前应该中止道德哲学研究。这势必将我们带回古希腊,特别是回到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安思康的文章激发了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复兴。这两篇文献有着共同的批评目标———近现代西方道德,而且,各自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有相似之处:一方的灵丹妙药是孔子的伦理学,另一方的则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然而,安思康并没有提及孔子,而宣言也漠视亚里士多德传统。进一步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由他们所分别推动的新儒学复兴与德性伦理学复兴这两大运动之间缺少对话和交流。通过比较分析这两篇同年发表的历史性文献,不仅可以找到两大复兴运动对话缺失的原因,而且还可以解释为什么《宣言》没有能够发现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在德性伦理学方面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元好问诗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好问(1190—1275),金朝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他是当时中国北方最杰出的一位大诗人。在文学批评方面,当时南方有严羽,是以佛学论诗出名的诗论家,著有《沧浪诗话》;在北方有元好问,主要是以儒学论诗的杰出诗论家,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论诗》三十首。  相似文献   

18.
批评论     
蒲伯(Alexander Pope,1688-1744),启蒙运动时期英国古典主义诗人。《批评论》(Essayon criticism,或译《论批评》)写成于1709年,是他的成名作,也是继亚里士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布瓦洛《诗的艺术》之后又一部古典文艺理论名著。《批评论》是用英雄体对句写成的哲理诗,在概括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古典主义理论家论诗的艺术的基础上,阐述了一些文学批评的原则;在抨击当时文艺批评界种种庸俗守旧的思想与作风的同时,提出了理想的批评家应有的修养与条件。《批评论》在我国已有翻译。我院支荩忠先生力求更准确地传译这部名著的内容与风采,这篇译文是他多年潜心研究、翻译的成果。翻译与创作、评论一样,也应该百花齐放,尤其对经典名著,更应允许和提倡不同风格的译本行世。本刊分两期连载支先生的新译,供学术界研究蒲伯的文艺美学思想,翻译界探讨由此涉及的古典格律诗的翻译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亚里士多德逻辑研究方面,近两年来我国学术界有两件事值得一议:一是苗力田先生主持编译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一卷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卷即是《工具论》,收入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辨谬篇》。二是王路同志的专著《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3月)。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先哲亚里士多德在他的重要著作《物理学》一书中,阐述了他对于物理世界的沉思,为古代自然哲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正象图尔敏所说的,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所论及的“既不纯粹是形而上学问题,也不纯粹是经验问题”,它具有“与现代科学哲学类似的方法论问题”。(《科学与哲学研究资料》1982年第3期8页)正是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中所蕴含着的深邃的方法论思想,在两千多年西方自然科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