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进口国质量管制条件下的出口国企业创新与产业升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进口国产品质量管制角度来研究出口国企业创新和被动产业升级的内在机制。进口国产品质量管制构成出口国出口企业的市场进入障碍,后者必须通过工艺创新来达到最低质量标准并降低成本保持优势,由此出口国实现被动性产业升级。本文构建理论模型证明了出口企业进行创新必须满足的条件,并且出口企业创新利润会随着进口国质量管制水平高低而变化,存在令出口企业创新利润最大化的质量管制水平。同时出口企业定价能力提高能促进被动性产业升级,出口国政府也能在被动性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周耀东  余晖 《管理世界》2005,(8):58-64,86
BOT和特许经营权是现代合同式管制的主要实现方式,但机制设计和政府管制体制重建是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前一个问题涉及如何确定资本回报率,后一个问题涉及政府的承诺的可信度。本文从我国公用事业BOT和特许经营的市场化案例入手,对目前我国公用事业管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剖析。认为资本回报率是给定目前政府承诺缺失条件下无奈的选择,因此建立正式的制度(法律、独立管制机构)是解决政府与被管制企业之间风险分担问题最根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现代企业理论的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现代企业理论,从金融支持主体与技术创新企业两个层面的激励约束机制角度,对现行几种金融支持方式能否满足技术创新企业的内在要求,实现系统本身应备功能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提出“建立完善的风险资本支持系统是企业技术创新最佳金融支持模式”的理论依据,同时就如何完善我国现行技术创新风险资本支持系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企业集群内部技术创新扩散的特征和活动进行分析,揭示了企业集群在保持创新扩散持续性过程中所存在的障碍,利用激励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搭建起企业集群内部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机制框架,借鉴"锦标机制"方法构建了企业集群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机制模型并对其加以分析,得出相关激励制度为企业集群整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技术创新扩散激励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以政府管制为主的环境管理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自愿性环境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文中指出了管制性环境管理的弊端,以及自愿性环境管理的特点,并为我国的环境管理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倡导合理利用两种环境管理,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同担负环境责任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政府与输配电企业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通过引入价格、输电量和转移支付三个政策工具,政府可以设计一套激励相容机制以诱使企业诚实申报成本。在激励相容机制基础上建立的输配电企业管制定价模型,不仅能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能确保输配电企业不亏损。特别是当政府将输配电企业利润与消费者剩余视为同等重要时,输配电价将等于边际成本,资源将得到最优配置,此时输配电企业也将获得最大的利润。模型为我国输配电定价形成机制提供了理论与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激励的经济学和金融学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是技术创新发展的动力;从金融学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了用DCF方式进行创新投资分析的不足后,提出了知识资本评估和现实期权评估的方法,对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未来成长机会的价值进行评价,指出对期权收益的预期构成了创新激励.作者同时也论述了期权价值评估的局限性和陷阱,以及两种评估方法对企业核心能力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冗余资源配置条件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合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框架,建立了企业同时采用新增资源投入和搜寻企业冗余资源进行技术创新的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委托代理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出了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新增资源和冗余资源投入的优化配置条件,以及2种资源组合配置模式下的企业员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最优激励合同条件。企业可以根据新增资源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以及各行动之间成本函数的相互依存性的不同组合,采取适度激励、重度强化激励、轻度强化激励、重度弱化激励和轻度弱化激励等优化激励组合方案来激励员工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从而使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的配置有更多优化方案选择,以降低企业创新的风险和成本,提高资源效率和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9.
创新投入补贴还是创新产品补贴:技术联盟的政府策略选择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作为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技术联盟创新方式受到了高度重视。由于补贴方式的争议以及溢出效应的存在促使国家必须对技术联盟企业补贴方式进行判断。本文构建了一个三阶段的博弈模型,对创新投入补贴和创新产品补贴进行分析。解析分析和算例表明:企业的创新投入会随着溢出效应的增强而增加,在宽松知识产权的激励下企业的创新投入会与溢出效应之间达到良性循环;在政府介入技术联盟创新系统的情况下,创新产品补贴方式比创新投入补贴方式更为有效。这对政府部门加大创新激励,科学选择创新补贴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股票市场融资管制与公司最优资本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本市场不完美对企业融资和资本结构带来的"供给方效应"日益受到公司金融学术界关注。转轨时期的中国资本市场存在严格证券发行管制与金融创新管制,给企业融资和资本结构带来了供给方约束。本文选取了1993~2007年期间A股市场发生过股权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股票再融资管制政策变更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股票再融资管制政策的变更,是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股票市场估值的"市场时机"并不是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构建由地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组成的绿色技术创新系统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现实情形下系统的均衡策略演化过程,并借助系统动力学实验方法进一步研究了相关因素对系统均衡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绿色技术创新演化博弈系统所有可能的均衡策略中,只存在三个稳定的均衡策略,即地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策略分别为(市场规制,不绿色技术创新,购买传统产品)、(市场规制,绿色技术创新,购买传统产品)、(市场规制,绿色技术创新,购买绿色产品)。(2)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品牌收益和消费者绿色产品消费的经济收益是影响博弈演化系统最终向不同稳定均衡策略演进的主要因素。(3)在第一种均衡状态下,产品的基础价值、绿色偏好收益、绿色消费意识和产品价格等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的主要因素;在第二种均衡状态下,政策收益、规制成本及产品市场需求量是影响政府采取市场规制策略的主要因素;在第三种均衡状态下,绿色技术创新补贴系数、市场规制强度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品牌收益是影响企业采取绿色技术创新策略的主要因素,且各影响因素对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方向和边际的影响均存在较大差异。上述结论将为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理论提供参考,也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程新生  赵旸 《管理科学》2019,22(3):40-52
通过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年~2015年的数据, 实证检验了权威专业董事通过高管激励影响创新活跃度的逻辑链条.发现权威专业董事通过影响高管激励的结构与水平增强了企业创新的活跃度, 且不同类别的权威专业董事均能够产生积极作用.这种影响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实质性创新, 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效率, 并使之具有可持续性.研究结论在对主要变量采取不同度量方式以及控制了内生性等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依然成立.本文的研究结论拓展了权威专业董事职能发挥的途径, 增补了上市公司高管激励的经验证据, 同时, 为董事会治理有效性的识别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当前企业高管创新激励机制的匹配性设计, 以及监管部门完善董事会治理规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article we argue that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as applied to the regul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nnot be considered in any general manner inconsistent with the norms and method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generation and justification. Moreover, it does not necessarily curtail scientific‐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ur argument flows from a differentiated view of what precaution in regulation means. We first characterize several of the most relevant interpretations given to the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n academic debate and regulatory practice. We then use examples of actual precaution‐based regulation to show that, even though science can have varying functions in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and frames, all of those interpretations recur to scientific method and knowledge, and tend to imply innovation in methods, products, and processes. In fact, the interplay of regulation and innovation in precautionary policy, at least in the case of the interpretations of precaution that our analysis takes into account, could be understood as a way of reconciling the two funda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functions of promotion and control.  相似文献   

14.
构建由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组成的绿色技术创新系统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情形下参与主体策略选择对系统均衡策略影响的演化过程,并借助系统动力学实验方法进行了实验模拟论证。研究发现:(1)在绿色技术创新演化博弈系统所有可能的均衡策略中,只存在三个稳定的均衡策略,其中,绿色产品消费的经济收益和绿色技术创新品牌收益是驱动博弈系统向不同稳定均衡策略演进的重要动力。(2)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品牌收益和消费者绿色产品消费的经济收益是影响博弈演化系统最终向不同稳定均衡策略演进的主要因素。(3)在均衡状态(1,1,1)和均衡状态(1,0,0)下,通过促进消费者采取购买绿色产品策略对绿色技术创新系统的影响更为显著;在均衡状态(1,1,0)下,促进消费者采取购买绿色产品策略对绿色技术创新系统的影响更为显著,而提高市场规制强度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意愿的影响效果较为微弱。  相似文献   

15.
低碳技术创新是解决高排放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针对低碳技术创新复杂系统进行分析,根据政企双方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博弈状态和博弈形成机理,建立了动态赋时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的决策做出对企业低碳技术创新系统性能指标的时间量特性影响。政企在低碳技术创新行为决策博弈中,某一时段的目标函数取决于当前双方的博弈状态和前一时段演进过程中博弈结果。然后,建立了动态博弈下的企业目标决策模型和动态博弈下政府目标决策模型,以利润最大化来组织生产的企业,政府的低碳规制会直接影响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决策行为,政府的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责任目标要求企业的单位排放量的销售额是稳定增加的,或者单位销售额的排放量的稳定下降,这就要求不断地进行低碳技术创新。最后,给出了双重集成引导低碳规制的路径选择方法,并以安徽省部分调研企业数据为例进行了仿真应用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低碳规制路径的合理性,为低碳环境下政府制定合适的引导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政策规制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程欣  邓大松 《管理世界》2020,(3):90-100
现有文献认为,社保投入对企业劳动生产率存在成本效应、激励效应两种不同的影响。由于大样本数据的缺乏,现阶段对于社会保险企业投入的讨论大多停留在其对企业生产的抑制效应。然而,本文运用随机分层抽样的"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就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影响机制进行了创新性地实证研究。基准回归表明,在充分剔除选择性偏误的前提下,社保投入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激励效应更强。随着人均社保投入每增加10%,企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3.5%。进一步地,实证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创新精神与管理效率是社保投入对于企业劳动生产率产生激励效应的重要渠道;其中,与人力资本、创新精神相比,管理效率更为重要。与大部分基于发达经济体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有所不同,本文发现: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而言,社保投入对企业生产要素投入的成本挤出效应并不明显,社会保险通过激励员工从而促进企业生产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如何通过有效的环境政策驱动绿色技术创新以缓解节能减排压力是亟需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多主体关系分析、演化博弈理论、情景模拟仿真方法,构建政府和企业、公众和企业的两方演化博弈模型以及政府、公众和企业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情景模式和不同执行力度下的政策模拟仿真,综合探究政府、公众、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中的行为策略选择和系统演化轨迹。研究发现:(1)两方演化博弈模型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与其成本收益密切相关,但有效的公众参与为企业在成本小于收益情况下进行绿色技术创新行为提供了可能,即公众参与是企业改变短视行为、进行前瞻性创新的关键因素;(2)三方演化博弈模型下,政府和公众的稳态条件与单独考虑政府和单独考虑公众的稳态条件相同;但企业的稳态条件则需考虑公众举报对企业声誉带来的影响,其是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行为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3)情景模拟仿真结果表明,随着环保宣传、技术创新激励、环境管制、公众关注、公众举报强度的增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演化速度不断加快,即不同类型的政府行为与公众参与均会对绿色技术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总结而言,在政府行为外生引导的基础上,应着重激发公众参与的重要调节效应,从而以企业利润为抓手引导绿色技术创新行为进入内生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经营者投资组合管理下的长期激励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发展企业的投资分为战略投资和经营投资两类,前者侧重于长期绩效导向的企业战略机会的开发,后者着眼于近期利润获取的企业资源的开采。基于经营者可观测产出的传统激励机制,弱化了经营者短期难以证实的战略投资管理的激励,导致激励的短期效应。因而,利用实物期权方法特有的战略机会的评价能力,对上述经营者多任务激励机制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基于企业战略机会评价的长期激励机制,有助于发挥所有者的激励导向作用,促成企业战略和激励的协同,引导经营者在战略和经营投资管理间取得适应性平衡;两类投资管理的相关性,会对经营者激励机制设计产生影响,进而决定企业在两类投资组合管理上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9.
市场竞争模式下的技术溢出与技术创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昌林  蒲勇健 《管理工程学报》2006,20(4):98-100,145
技术溢出的存在是技术创新市场失效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构建技术溢出下的企业产品市场竞争模型,比较研究了产品市场产量竞争和价格竞争模式下技术溢出与技术创新.分析表明,在均衡时,技术溢出总会发生,价格竞争模式相对于产量竞争模式的技术创新激励得到加强,在价格竞争下技术创新激励几乎不会被创新溢出所影响.结果还表明,价格竞争是可取的,它将带来社会总福利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