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转换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适时地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战略构想。他认为未来的国际新秩序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为了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促进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2.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转换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适时地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战略构想。他认为未来的国际新秩序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为了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促进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积极奉行和平外交战略,提出了对外推行和平外交的原因是世界的多样性、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推行和平外交的首要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其出发点和目的是追求国家利益;建立国际新秩序是实行和平外交战略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霸权论     
霸权主义是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产物,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霸权主义又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其实质就是以武力作后盾的强权政治。霸权同主权、人权是相对立的。维护主权独立和人权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各国人民必须团结起来,努力建设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有利于促进世界多极化格局的顺利发展,成为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重要力量,推动着国际旧秩序向国际新秩序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欧亚大陆两个最大的国家,作为对世界和平与稳定负有重大责任和义务的国家,面对冷战后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顺应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率先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且是具有全球影响的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中俄关系是冷战后大国关系建构的新范例,两国相互借重,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世界多极化格局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共同维护和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际秩序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综观90年代以来各国关于世界新秩序的构想,真正有代表性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国际新秩序观”。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观点;另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反映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的观点。美国鼓吹的是以美国为领导,以西方富国俱乐部为核心的国际秩序。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长期遭受国际旧秩序的不公正待遇。为此,中国一直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中国政府主张,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它的实质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国际剥削。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中国发展观以人民的价值满足和利益诉求为归依,体现了鲜明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方向.中国发展的一切成果属于人民;发展的中国与全人类尤其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共享经济繁荣和发展成果;日益崛起的中国不仅永不称霸,而且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谋求更大的发展争取持久、稳定、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在新时期的外交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外交思想成熟期的标志。其主要内容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独立自主,不同任何大国结盟;实行对外开放;正确处理同兄弟党的关系。其基本特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有更加鲜明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的基本出发点;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发展是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第三世界之间包括中国相互加强团结与合作,是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阶级斗争理论、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和全面理解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尊重各国选择自己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必须结束过时的集团政治模式、势力范围模式,以独立自主和不结盟为依托。邓小平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思想,具有坚实的国际法基础和道义权威,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正确指南。  相似文献   

12.
当今的世界日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而世界多样性的演变表现在国际关系上,必然历史地归向于民主化的前途,这是世界发展的大势。因此,为了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其出路在于必须以主权平等为基础、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动力、以建立求同存异和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为杠杆、以建立国际新秩序为目标。世界发展的事实已经证明,只有进行这样的路径选择,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13.
维系战后秩序40多年的世界两极格局,到80年代末迅速瓦解。当代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国际力量出现了动荡分化、重新组合的局面。在和平与发展的总的时代旋律下,在此次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主要不是用以前的武力大战方式,而主要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进行。尽管国际局势会出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在总的和平屏幕中,不时会出现暴力冲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血腥场面;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社会制度的对立,使得“新秩序”的形成过程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但是,国际资本帝国主义会突出“和平演变”一手,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与颠覆,企图重建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因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社会制度之间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将成为矛盾冲突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4.
创刊词     
早春二月,《国际论坛》破土而出,它是一棵虽尚稚嫩,却又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幼芽。冷战后的世界出现多极化的趋势,大国间的关系有了明显改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尚未消除,冷战思维、局部战争依然存在,国际社会尚须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来争取建立一个公正、稳定、和平的国际政治新秩序。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因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也是国际社会的迫切任务。总之,国际形势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变数,给我们国际问题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我…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中国发展观以人民的价值满足和利益诉求为归依,体现了鲜明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方向。中国发展的一切成果属于人民;发展的中国与全人类尤其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共享经济繁荣和发展成果;日益崛起的中国不仅永不称霸,而且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谋求更大的发展争取持久、稳定、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  相似文献   

16.
国际关系史表明,每次国际格局变动都会引发重建国际秩序的斗争。当前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正是两极格局瓦解,国际新格局形成中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旧秩序既不合理,又不公正,并给世界人民造成许多严重后果,因此否定旧秩序,建立新秩序是十分必要的。在世界新旧格局转换时期,各国根据其国家实力地位和战略利益需要,纷纷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力图主宰世界,建立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国际秩序,故其斗争的实质,是第三世界国家在新形势下进行的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斗争,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斗争。故具有非常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8年,就敏锐地觉察到旧格局已经摇摇欲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到处碰壁,越来越行不通,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必要性。据此,我国在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1991年3月26日,李鹏总理在向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工作报告中重申:“今后10年中国政府仍将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但是,各国的利益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所选择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历史上所有大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所未曾经历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相联系的基础上做出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决策。走和平发展道路,我国既面临着拥有更大的国际合作空间等机遇,也面临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带来的挑战。我国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正确应对外部势力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干扰和遏止,坚持多边主义,坚持互利合作,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达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科学地分析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客观必然性 ;并在此基础上 ,深刻地阐述了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必须始终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根本目标 ,以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作为可靠保障 ;同时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四个层面全面揭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1945年建立的美苏两极格局现已解体,出现了多极化的地区格局。美国乘海湾战争胜利之机,提出以美国为领导的“世界新秩序”,这实际上仍是维护强权政治的旧世界秩序。苏联、东欧局势急剧变化,资本主义西方国家势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暂时进入低潮。在北美、欧洲、亚太地区、拉美及非洲地区都在形成集团一体化,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民族主义三种基本政治经济力量进行激烈较量,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的世界新秩序是21世纪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大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