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怀疑主义难题是怀疑主义最基本的论证形式,知识论语境主义是当代西方知识论中占支配地位的反怀疑主义理论。知识的归因具有语境敏感性,受归因对象和归因主体的影响。进行知识归因必须遵循语境补全原则和最佳知识论语境原则,运用知识论语境主义可以对怀疑主义难题作出新的解答。  相似文献   

2.
语境主义是现有解答怀疑主义难题中最合理的理论。然而,对于语境主义解答方案,许多知识论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异议。这些异议概括地说有来自无用论的异议、来自缺陷论的异议和来自替代论的异议。分析发现反语境主义者对语境主义的批判要么是误解的,要么是无关痛痒的,要么是可辩解的。因此,虽然语境主义有需要修正之处,但是说“语境主义仍是现有解答怀疑主义难题中最合理的理论”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论中,非充分决定性原则主张证据不能决定性地确证我们的知识.由非充分决定性原则构成的怀疑主义论证是怀疑主义的重要论证.从非充分决定性论证的理论预设的角度看,批判怀疑主义的非充分决定性论证的方案有三种:一是否认知识与确证的必然联系,二是宣称确证并不需要充分的证据,三是坚持确实有证据支持我们日常的命题而非怀疑主义的假设.以上方法都有自身的不足,而较好的方法是语境主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知识论越来越重视认知价值的研究,但从认知价值角度去重新思考传统怀疑主义问题的研究却很少。历史上的怀疑主义者既认为我们无法拥有任何知识,又主张我们应该悬置判断。因此,他们不仅预设了一个高的知识标准,而且预设了一个价值标准:任何达不到知识标准的认知状态都是没有认知价值的。但这个价值标准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即使无法达到怀疑主义者所设定的知识标准,也不必悬置判断。假设怀疑主义者认为我们无法拥有任何知识,同时认可“有些达不到知识标准的认知状态也有认知价值”,那么怀疑主义就没有很大的威胁性,因为即使我们无法获取知识,也可以获得具有认知价值的东西,取得认知进步。此外,摩尔主义、语境主义、溯因主义这几种对怀疑主义的主要回应是否成功,最终都依赖于对认知价值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闭合论是怀疑主义的重要论证方式。人们通常认为 ,闭合论是重言式。德雷兹克以排除所有相关选择项作为知识定义的必要条件 ,主张怀疑主义假设不是相关选择项 ,闭合论必须限制在相关选择的语境范围内。诺齐克的知识条件论主张 ,知识就是追踪真理的信念 ,知识的本性是非闭合的。闭合论会导出绝对无谬论 ,绝对无谬论是错误的。当代西方知识论对闭合论是重言式的批判 ,也是对怀疑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试论合理的怀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怀疑是有事实的根据或者有现实的根据的怀疑。合理的怀疑具有根据性、实践性、辩证性、中介性、知识性和顺序性。合理的怀疑与怀疑主义的区别在于:怀疑的根据、怀疑的目的、怀疑的结论、怀疑的辩证性、怀疑理由的可消除性和怀疑的语境的不同。正确地认识合理的怀疑,有助于我们弘扬怀疑精神,批判怀疑主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诗人、学者庞德一生最为重要的诗学理论是意象主义和漩涡主义。国内外学界主流一般认为庞德是在提出意象主义理论之后,才偶尔发现费诺罗莎笔记中的中国诗歌正好符合其诗学理论的。他们忽略了这一事实:庞德在获得费诺罗莎的笔记之前已经接触到中国诗歌,他所提出的意象主义诗歌主张中有关诗歌节奏、诗歌用词等的理论都受到来自中国的深刻影响;而且庞德从意象主义转向漩涡主义也源于他对于中国诗歌认识的变化。因此,庞德的意象主义和漩涡主义理论具有明显的中国背景。  相似文献   

8.
"知道"的语境敏感性:质疑与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境主义者认为,"知道"是语境敏感的,"知道"的语境敏感性表现为"知道"是省略的、含糊的、等级的、标识的、对比的.认知语境主义的反对者试图借错误理论异议、等级性异议和澄清技术异议来反对认知语境主义,其实这些反对意见都是站不住脚的.知识是语境敏感的,知识的结构是CKap,其含义是:a在语境C下知道p.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初中国文论知识生产中"反本质主义"文论范式的兴起,与20世纪后期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出现的现代性知识学"合法性"危机直接相关,意味着现代性知识型与后现代知识型的理论分野由潜在状态走向了知识学前沿。作为一种体现着鲜明"反思"特质的文论范式,反本质主义通过标举反独断论和反实在论而揭示了文论知识效度的相对性,通过强化公共关怀的现实政治指向而体现了文论知识的公共性,通过对于历史化、地方化、语境化的辨析而凸显了文论知识的建构性——相对性、公共性、建构性据此可视为反本质主义文论范式的知识学特征。反本质主义凸显了与现代性文论具有知识型之根本差别的不同知识学立场,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文论知识生产与理论探索,并在实际的文学、文化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知识建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文艺学身份重建,存在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坚持文艺学中的元理论、科学性、经典化;反本质主义重新定义文学性、文学自主性,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下反思文艺学的学科性。在重建文艺学的思路上,一派主张在文艺学内部进行调整,拉近与现实的关系;另一派主张从文艺学外部重建历史化、地方化的文艺学。前者的优势在于拥有体制性的确认和多年的学科底蕴,劣势在于守成有余而创新不足,对日新月异的文学、文化现象反应迟钝,与社会现实、大众实际的文化活动、文艺实践等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后者的优势在于紧跟社会、时代的文学、文化节奏,对崭新的文学、文化文本具有超强的敏感,善于对其进行文本分析,劣势是过于偏爱的西方理论,自我理论创新不足,解构有余而不足以建构的文艺学新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1.
语境论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它的本体论是把自然看作有层次、有结构,并不断进化的复杂实体;认识论是经验的自然主义,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与生物学特征有密切联系,而且也与心理学特征密切相关;方法论是基于自然主义的境遇分析方法,主张事件的意义是在特定境遇中显现的,也就是特定语境决定特定事件的含义.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语境论的自然进化观.  相似文献   

12.
在古希腊时代,语境是一种不自觉的、隐藏的思维方式。语境作为一种范式在近代哲学中逐渐发展出三条路径:语言哲学(包括英美分析哲学,尤其是日常语言学派和欧陆存在本体论哲学),知识论语境主义和语境论哲学。语境无论作为人类的一种认知模式还是学科理论研究抑或终极追求,都充满着一种本体的、终极的追求,因此需要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哲学层面对语境进行分析,从而为语境哲学构建一个形而上的体系。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是一位理性主义者,通常认为他将知识的来源归因于理性而不是感性。但是,只要深入审视其知识论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脉络就会发现,感觉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分,不能仅仅被当作经验因素而加以拒斥。柏拉图对感觉的探讨需要参照他的整个知识论构想,只有准确把握感觉在其中所具有的地位,才能全面理解柏拉图的知识论。感觉在认识活动中既具有引导作用,又在知识来源问题上面临着困境,这些困难对后世哲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代认识论探讨中出现了一种“语境主义” ,它试图回答传统的怀疑论的挑战。本文考察了语境主义的倡导者之一———大卫·刘易斯的语境主义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学生书面语言表达障碍进行的心理分析,通过知识分类理论,作者发现,目前大学生英语作文能力的表现在写作的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陈述性知识缺乏,从而影响运用程序性知识解决作文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具体问题。提出进行以阅读为中心的多方位的陈述性知识教学和控制半开放的程序性知识训练,使大学英语作文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6.
认识观是马克思美感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马克思认为,美感是一种认识,是对美的认识、反映;美感认识是包含有情感的认识,是认识与情感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一致;马克思肯定艺术和审美中的认识作用,但对艺术中的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也是极为赞赏的。当代中国美学尤其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以来,对美感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范围内进行的,是对马克思美感认识观的继承、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