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分配伦理观经历了一个由“平均主义”到“效率主义”,再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变迁过程。鉴于当前我国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贫富悬殊的问题已经形成,必须重构分配伦理观,逐步实现分配伦理观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效率与公平并重”过渡,最后实现“公平”。 相似文献
2.
关于资源伦理观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伦理观是可持续发展资源观的核心和基础 ,这是一种在传统伦理观基础上 ,以人为本 ,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协调发展的认识跨越 ,也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需要。树立这样的伦理观 ,人类必须为了自身的发展 ,增强博爱意识、公平意识、公正意识、防卫意识等 ,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所带来的新境遇面前 ,为人类提供一个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对自然万物本质的一种抽象概括。“五”是指金、木、水、火、土。“行”有两层涵义一指行列、次序;二指运动变化。五行学说以五行之间的互动性和统一性来揭示人与自然、人的身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并以五行与人的道德的关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生命和谐成长的规律,提出了中国人生命保健的伦理观。对中国人的重生养生、对生命的唯物辩证的理解和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群体的和谐统一的伦理观念产生了影响。并对中医学说中利用五行的相生相克,促进人体机能的健康发展,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企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 ,我国政府采用过多种手段进行改革 ,却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在这种情况下 ,理论界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子 ,长沙市的“两层置换”产权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取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君臣伦理观的核心是君“慈”臣“忠”。春秋时君统宗统合一的传统虽有影响,但君统已开始重于宗统,至战国时君统已脱离宗统而独立。这一时期的君臣伦理观对后世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在讨论梁漱溟晚年著作<人心与人生>(1975)的论文的结尾处曾说:"他的这种‘以事实证理想'的信念贯穿其一生,虽支持他终于在晚年完成了他的心理学之作,但实际上,其心理学部分的价值并不甚高,他的更重要的贡献可能仍是在其伦理学的一部分."陈来:<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75页.本文即以其论伦理的思想加以叙述和讨论,以观察儒家传统对于现代性伦理的反应,最后则就其"他者"优先的伦理思想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7.
推进可持续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古代儒家"天人合一"、"顺应天常"、"仁民爱物"、"寡欲节用"的生态伦理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相符的,是实现自然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源泉,对当今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构建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是现代伦理学的三大流派。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环境伦理学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环境伦理理论。它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进行了整合与扬弃,形成超越两者,包容性更强、内容更丰富、体系更完善的伦理体系。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建立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生态与经济共同繁荣的目的。代内公正、代际公正、男女公正与人地公正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构建依据;整体、最优及共赢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思维模式;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突破唯人类独尊的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9.
10.
社会底层尊严的书写--王安忆小说伦理观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的文坛以富人形象塑造为中心,文学创作的底层意识十分稀薄,而王安忆作为当代著名海派女作家,却以其社会底层尊严的书写,显示出了当下文坛的重要伦理意义.在王安忆的底层形象书写中,底层突破了物质力量、社会偏见的束缚,通过个体劳动来积极建构的自我价值,充分展示出贫民尊严的力量.她的关怀底层大众的写作有助于改变当下文学对于底层人物关注不够的现状,大大提高文学的精神品位.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仍然以谋求利润最大化为内在动力,但社会主义的本质则要求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与社会发展的总方向保持一致。本文在阐明市场对伦理要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论全球化时代价值冲突的统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全球化价值冲突进行统合的渠道和机制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因特网、知识经济、全球市场和全球组织.因特网文化是全球价值冲突的文化统一场;知识经济是后发现代化国家价值选择的路径依赖;全球市场是构建价值统合的经济平台;全球组织则是全球价值冲突的中心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3.
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以消除金融风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要化解不良资产,必须对症下药.国有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等利益主体在经济转轨阶段进行博弈的过程中形成的.要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必须重塑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14.
企业国有资产信托及其法律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信托经营方式能够化解当前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企业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国有资产信托有着其自身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然而,国有资产信托的法律制度很不成熟,由此对其制度构建进行深入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森林资源经营机制转换和国有林区的全面改革,建设经济发展、生态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林区,2006年初,国务院第119次常务会议决定在伊春市开展以“国有林地承包经营”为模式的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试点4月份启动,至年底仅仅8个月的时间,迎来了人喜、林兴、企业充满活力的发展新态势。具体为:职工收入明显增加;承包林户家家有项目,逐渐形成了不断增加财富的良性运行机制;依靠科技致富、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在试点林区蔚然成风;适应创新林业管理机制、构建和谐林区内在要求的生产经营社会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基层干部赢得了群众的充分信赖,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尤其是改革突破了产权禁区,通过转制放权、公开公平公正地确权,结束了产权主体和责任主体由于处于虚置状态而严重缺失的局面,真正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在我国林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共同治理机制:国有公司制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公司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的深层次症结 ,在于“股东至上”逻辑下国企单边治理结构模式存在着内生缺陷。因此 ,克服缺陷、矫正失衡的思路设计必须是 :引入共同治理机制 ,以替代单边治理模式 ,变“股东至上”逻辑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 ,使企业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及相应的剩余索取权 ,形成多元产权主体共同治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国有资产的分级所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消除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预算软约束、国有资产流失、地方政府缺乏积极性等弊端 ,目前国有资产的“统一所有 ,分级管理”体制亟须改为“分级所有 ,分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的分级所有 ,并不意味着国家宏观控制能力的弱化 ,不会导致“诸侯经济”和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国有资产分级所有要确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所有权在不同领域的划分原则 ;确定国有资产分级所有的划分标准 ,从而成功地实现国有资产的分级所有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审计"缺位"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已经成为焦点问题。政府审计是国家经济监督机制,主要职能是要监管好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与政府审计职能弱化有关。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审计"缺位"、"错位"和"不到位"问题严重,应当加以纠正。在国有企业改革及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政府审计要有针对性地监管国有企业改革过程和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的学者对剩余权的归属问题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解说:股东至上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剩余权扩散假说,是指剩余权利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从出资人手中逐渐转移到了经营者手中,并有可能继续向“新的更重要的要素”的转移。剩余权扩散使得剩余权利在不同的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了重新的配置,也是剩余权不断被再分配的过程,并且决定了组成企业的各要素对剩余控制与拥有的权利。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产权明晰的条件下,将剩余权利配置给重要的要素所有者,应该是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国有经济的功能要重新界定和判断。国有经济在转轨时期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有经济在动态中更好地体现控制力的功能;国有经济在转轨时期克服市场失效的功能;国有经济协调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功能;国有经济承担支付制度变迁成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