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1947年6月30日,我晋冀、鲁豫野战军一、二、三、六等四个纵队共十二万大军,在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率领下,“采取跃进的进攻样式”,于鲁西南强渡黄河,以锐不可挡之势,粉碎了敌人数十万大军的前堵后追,跨越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洪河、汝河、淮河等重重障碍,于八月末先后进入大别山区。在历时半年多的艰苦斗争中,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同志“勇敢坚决、多打胜仗”和“争取群众”的指示,迅速实施战略展开,打退了敌人三十三个旅的围攻,发动群众,在三十多个县建立了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2.
一代名将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0位大将之一。他胸怀全局、骁勇善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卓著战功。中原逐鹿重大计划1947年冬,解放战争进入难分难解的关键时刻。中原战场上,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转战于江淮河汉之间,调动和吸引了国民党的90多个旅于自己周围,迫使对方在战略上陷于被动地位。但是,国民党军在数量和装备上仍占有明显优势,中原战局在一段时间内形成拉锯的僵持状态。毛泽东说“: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谁想统一中国,谁就要控制中原。今天中原逐鹿,就看鹿死谁手了。”那么,怎样才能改变中原战局,尽快夺取解放战争和全国的…  相似文献   

3.
四十年前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揭开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刘伯承、邓小平同志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战略布署,结合战争实际,导演了一场威震中外的舞剧。本文拟就挺进中原时的刘邓指挥艺术,谈一些自己的学习体会,以此纪念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共产党员不准修炼“法轮大法”的通知,民政部作出关于取缔“法轮大法”研究会的决定。处理和解决“法轮功”问题的斗争正在全国普遍深入展开。事实表明,我们党与“法轮功”组织的斗争,是一场国内外敌对势力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阵地的一场严肃思想政治斗争。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果断决策和正确领导下,全党上下一起行动,广大群众坚决拥护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我们党同“法轮功”组织的斗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通过开展这场斗争,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受到了教育,对“法轮功”的政治本质和社会危害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摧毁“法轮功”及其非法活动,维护了社会稳  相似文献   

5.
鄂豫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敌后建立的较大根据地之一。这里,地处中原,战略地位十分(?)重;但孤悬敌后,处于敌伪顽“犬牙交错”包围之中,环境非常复杂,斗争极其艰苦。其所以很快得到巩固与  相似文献   

6.
客家人的族谱大都记载先世来自中原,经由福建汀州、宁化石壁而转迁各地。这与史实不符,不能当作信史看待,但却包含着复杂而深刻的文化意蕴,可称之为“石壁现象”。“石壁现象”曲折反映了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移民与土著之间的矛盾斗争和融合、同化。结果是强势文化在斗争和同化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其中关键的因素是一元论的民族起源观点和根深蒂固的中原正统观念。正是这两种观念的交互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才得以从中原地区向周边地区不断扩展,汉族南方各民系才得以次第形成。  相似文献   

7.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斗争中发展的,文学也不例外。我国现代文学领域内充满着极其复杂的矛盾和斗争。这些矛盾和斗争,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五四”时期新文学领域内矛盾和斗争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新文学阵营出现了种种分裂。瞿秋白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对包括新文学阵营在内的“五四”新文化阵营的分裂,作了历史的分析,将这种分裂称之为“伟大的分裂”。本文根据不  相似文献   

8.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们党的全部历史表明,正确地进行反对违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原理,脱离党的路线的“左”右错误倾向的两条战线斗争,是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使党发展、壮大、巩固,并且不断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粉碎“四人帮”以来,邓小平同志率领全党克服“左”右倾向的实践,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凝结着全党反倾向斗争经验的《邓小平文选》,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准确判断错误倾向的理论依据,而且提出了进行反倾向斗争的正确方针和方法,是我们在当前和今后夺取两条战线斗争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要求“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在斗争实践中不断锻造干部斗争本领,使其堪当斗争使命、赢得斗争胜利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锻造忠诚善战、不怕牺牲的革命队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锻造政技兼精、又红又专的建设大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年代锻造立场坚定、与时俱进的时代先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锻造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党锻造干部斗争本领的历程展现出坚持党的领导、把准斗争方向,把握主要矛盾、明晰斗争任务,尊重科学真理、掌握斗争规律,注重实践磨砺、讲究斗争方法四大经验,对于新时代干部不断增强斗争本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吴江同志在新出的《认识论十讲》小册子中,对我们同他就哲学基本问题上是“两条战线”还是两条路线所进行的论战,再次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加给我们许多不符事实的指责,暂且不论。本文仅想同吴江同志先讨论一下他谈的辩证法问题。一、辯証法与形而上学吴江同志常常指责别人(不只是我们)是“在形而上学中思维”。当我们对他所提出的在哲学基本问题上进行所谓“两条战线”斗争的命题发表了异议时,当然也被他指为“不准许反对形而上学”。它若有其事地质问:“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的只有或只准许反对唯心主义的斗争,而没有或不准许反对形而上学机械论的斗争吗?”(《认识论十  相似文献   

11.
周总理诗选     
春日偶成①极目青郊外,中原方逐鹿②,烟霆布正浓。博浪踵相踪③。 ①这首诗作于1914年,发表于同年天津南开学校的《敬业》创刊号。 ②中原逐鹿,语本《汉书·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o"唐.魏征《述怀》诗:“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旧时用以比喻群雄并起,共争天下,在这首诗里指的当是窃国大盗哀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1913年秋镇压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讨衰的“二次革命”后,他所进行的称帝的准备活动及他与能洋军阀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③《史记·留侯世家》:“张良为韩报仇,使力士为铁锤,担击秦始皇于博浪沙中。”博浪,即博浪沙,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矛盾观是一脉相承的,但也有所不同,马克思的“共存、斗争和融合”;恩格斯的“对立的相互渗透与转化”;列宁的“对立面的统一”;斯大林的“对立面的斗争”;毛泽东的“对立统一”与“一分为二”。我们应该全面地准确地理解,不要断章取义、混淆含义、机械搬用。  相似文献   

13.
《羊的门》展示了中原大地上的小小村落呼家堡几十年来的“幸福”生活。透过广袤中原的野地 ,我们依稀窥见那是一种在“人场”中坚持“活小”的“集体”生活的呼氏世俗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14.
中原大战是在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矛盾不断激化的情况下爆发的。本文试就中原大战前蒋冯矛盾与争端作一探析。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建立了国民党新军阀政权。6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通过徐州会议,实现了国民党这两派新军阀的合作。1928年2月,蒋冯结拜“换谱兄弟”。4月,在北伐奉系张作霖的战争中,蒋冯携手并肩,阎锡崇山、李宗仁积极加盟,四派新军阀组成的“二期北伐”军很快就打败了奉张军,迫使奉张军退回东北。但是北京天津打下以后,蒋、桂,冯、阎四派对张作霖的临时团结立即解散,“变为四派内部激烈斗争的局面。”①仅就蒋冯关系而言,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明显突出。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史上,“楚国之强,大地计众,中分天下”。但这一赫赫大国,在西周初,只是一蕞尔小邦,地方50里,位卑势弱,不盟于诸侯。至春秋时期,楚迅速崛起,一跃而成为雄踞江汉称霸中原的“春秋五霸”之一。为什么楚以蛮夷小邦,在诸侯“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的春秋时代,反而日益发展称雄诸夏?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能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从各方面发挥其军事威力,克敌制胜。军事斗争是社会斗争的最高形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盛衰兴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斗争的发展和结局。斗争双方的国民性格、民心向背与军队士气,  相似文献   

16.
指挥刘邓大军挺进并转战大别山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刘邓所部在大别山斗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付出了重大代价。大别山斗争的胜利在于刘邓所部指战员具有高度的政治自觉性和英勇奋斗精神;在于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人能创造性地贯彻中央军委意图,求真务实,灵活机动地调整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7.
中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曾长期被认为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核心,即所谓“中原中心论”。但随着考古学的发展,一些新的古文明遗迹被发现,于是有的学者开始对“中原中心论”持一定的存疑。那么,“中原中心论”是否真的过时了,中原文化能否继续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核心被加以表述?为此,我们约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原文化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建设”课题组的部分成员,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以推动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第二年,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大举出击中原,从根本上扭转了全国的战局,而刘邓大军挺进并转战大别山更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刘邓所部为此也付出了沉重代价.究其原因,一是不要后方而采取跃进方式向敌占区敏感地带大举进击的战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二,从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方面分析,当时大别山并不适合我强大野战兵团建立根据地.由于力所不及,刘邓大军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任务并没有预期完成.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进距离似显过远,因而付出了过大代价.  相似文献   

19.
与客家始迁祖不同的徽州中原移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粤、赣的客家始迁祖和徽州世家大族的始迁祖都是中原移民,但是二者的社会地位、政治状况和文化发展有很大不同。客家的始迁祖是中原的“给客”、“客户”或“佣客”,他们与当地的土著共处,形成“主”“客”并立的政治局面;在继承中原文化和吸收当地文化的基础上,他们及其后裔创造了客家的方言、民俗和文化,形成二元或多元的文化格局。与客家的始迁祖不同,徽州世家大族的始迁祖是“中原衣冠”,他们征服并同化了当地的山越人,由“客”变“主”,使徽州成为他们的一统天下;在继承中原文化和吸收山越文化的基础上,他们及其后裔创造了统一的徽州文化。文章重点阐述了徽州中原移民发展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20.
1939年底──1940年10月 ,刘少奇在皖东主持中原局党政军领导工作。刘少奇为创建皖东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坚决地贯彻了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的正确路线 ,把中共中央的正确路线与皖东的抗日实际相结合 ,直接领导了皖东军民进行反“扫荡”反“磨擦”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在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过程中 ,刘少奇在根据地建设、群众工作、政权建设、发展根据地经济、特别是党的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并付之实践 ,使皖东根据地成为华中敌后抗日斗争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