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若尔盖话是四川境内的一种安多牧区方言,本文主要从音系学和语音学的角度对若尔盖话的音系进行描写和分析。本文共分为两部分:1.绪论,简述当地人文地理情况和研究概况;2.音系说明,对声母、韵母及音高模式进行描写。若尔盖话音节结构比较复杂,声母和韵母比较多,没有辨义的声调,但是有固定的音高模式。 相似文献
3.
4.
绪藏学界对藏语历史的分期有许多不同的见解,有五分说,有六分说,甚至也有七分说。其中影响较广的有:一,王尧先生的五分说:即1,上古时期藏语(时间为六世纪以前);2,中古时期藏语(时间为七世纪到九世纪);3,近古时期藏语(时间为十世纪到十二世纪);4,近代时期藏语(时间为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5,现代时期藏语(时间为二十世纪以来)。二,美国藏学家R、A米勒的六分说:即1,原始时期藏语(时间是七世纪以前);2,古藏语(时间是七世纪到九世纪初);3,晚期古藏语(时间为九世纪初到十世纪);4,中古藏语(时间为十世纪到十七世纪);5,新藏语(时间为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6.现代时期藏语(时间为二十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5.
§0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武威地区南部,西面和南面与青海省门源、互助、乐都诸县相接。全县人口204,426人(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居民有汉、藏、土、回、蒙、满等民族,除汉族外,藏族人口最多。藏语把该地区称华热(dpav ris),传统上还包括毗连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语言也基本一致。现今该县中青年多数已掌握藏汉双语,有的已转用汉语,牧区仍以藏语作交际工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天祝藏话内部发生 相似文献
6.
“言者意之声,书者言之记。”(《书序》正义)这句话说明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语言。但一发即逝的语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于是产生了文字——语言的书写符号。我国清代学者陈澧归纳得好:“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东塾读书记》卷十一) 相似文献
7.
藏语拉萨话语音变化中有丰富的同化现象.所谓同化,就是原来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音素,由于受邻近音素的影响而变得相同或相近。同化作用是某一种或几种发音动作范围的扩大。这种发音动作是同化因素的属性,它使被同化音素失去某一特征,而与同化音素的特征相接近。同化作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归类。从同化音素与被同化音素的距离远近分,有内部同化与外部同化之别。在藏语里,内部同化指同化现象在同一音节内进行;外部同化指同化现象在两个音节之间进行。同化作用的类别,还可以从同化的方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历史比较法将若尔盖话与藏文进行对应,观察并总结其音变规律,具体描写了若尔盖话与藏文的语音对应情况,总体音变趋势是音节结构趋向简化,这样的音变为若尔盖话带来了一些同音词,为保持原有的音位对立,若尔盖话产生了一些补偿机制。从演变阶段来看,若尔盖话很可能处于演变的中间阶段,音节结构继续简化,并开始产生声调的萌芽。这种演变的原因,从该语言内部来说,可能是由于浊音的清化;从外部来说,可能是由于与周边声调语言的接触,如西南官话和汉语普通话。具体的演变原因和机制,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藏语和藏语规范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规范化是语言使用中的变化的必然,是各语言发展中的普遍现象.藏语规范化是当代藏语高度使用和巨大活力的反映,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以服务藏语使用为出发点,正确看待藏语的规范、使用、变化、创造之间的关系及其规范自身,防止藏语规范过度.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肯定和否定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随着各自语言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模式。本文试图对藏语拉萨话中的肯定与否定表达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其结构特点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周本良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1):158-162
描述了义宁话的音系,分析了义宁话的音韵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了义宁话的归属,认为义宁话从语音特征上看,不宜划入平话融柳片,而应划入桂林片,进而归入桂北平话. 相似文献
12.
一、引论 1.1 九世纪及其后的数百年间,藏文经历了大规模持续的正字和修订,形成了较为统一规范的藏语书面语.据研究,这时期的文字修订基本符合当时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所厘定的书面藏语也基本反映当时口语的情况。为了方便,我们把这时期藏文所反映的藏语称作经典藏语. 本文研究经典藏语的动词形态。讨论之前,先将动词形态状况及本文目的作一简单 相似文献
13.
14.
同仁,是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在地,海拔2502米;属民族杂居区,除藏族外,还有汉、回、撒拉、土、保安、蒙古等民族。藏族是黄南地区人口最多的民族,有9.7850万人,占总人口的64.8%,汉族有1.5280万人,占总人口的10.12%;回族有1.0649万人,占总人口的10.08%;土族有6905人,占总人口的4.57%;保安族有170人,占总人口的0.57%;撒拉族有895人,占总人口的0.59%;蒙古族有1.9219万人,占总人口的12.72%,聚居在河南蒙古自治县,从事畜牧业(据《黄南藏族自治州概况》)。随着社会的发展,藏族与其他民族的往来日益频繁,关系也日益密切,在交往过程中,藏族除借用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一些词语外,还借用了许多汉语的词语。本文拟对藏语安多方言同仁话(以下简称藏语)的汉语借词的分类、借用方式、语音变化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种语言里都有发音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词,我们称之为同音词。所谓发音相同是指声韵调完全一样,而所谓意义完全不同是指诸意义之间毫无关联。有文字的语言,根据书写形式的相同与否,同音词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相同的书写形式的同音词,称为同音同形词;另一类是书写形式不相同但发音相同的同音词,称之为同音异形词。在语言行为中,同音词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人们可以有意利用同音词发音相同而意义完全不同的特点,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来构成双关语,借以达 相似文献
16.
藏语在构词和构形中都有一些表示语法意义的轻读成分,如构词的词缀和表示语法意义的助词,可以统称为附缀语素。甘孜话这些附缀语素都会与前面的词根或词发生语音的减缩变化,形成大量真性复元音和新的形态变化方式,出现复杂的历时和共时的语音和语法变化。这种减缩变化调整了语音和语法的格局,是甘孜话语音和语法演变中的一个重要变化方式和特征,也是藏语康方言中比较少见的现象,研究这种涉及语音和语法两方面的重要现象,无论对藏语或藏缅语言语音、语法的共时和历时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19世纪开始的藏语言中汉藏语系语法研究予以分析,对于30年代开始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藏语的研究进行了分类评析。 相似文献
18.
作为康方言一支的玉树话在长期的发展当中打破了藏语传统语法的一些规则.元音i和u融合;辅音的读音也有所变化;后缀音节变化,主要是弱化以及下加音素ra音的消失. 相似文献
19.
藏语作为人类认知自然界与人类自身的表现形式之一,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从藏语词、句结构特征、功能及语用价值进行描写分析,透视蕴含其中的藏民族率真而含蓄,诚实而智慧,幽默而富哲理的思维特质,解释并揭示他们的价值取向与审美情趣,以及佛教思想对藏族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术语的大量增加,虽然丰富了藏语书面语,适应了社会发展,但也出现了运用上的混乱,影响了不同方言区的人的交际。为此人们编著了大型词典《汉藏对照词典》试图巩固新术语的规范工作。但是由于地理条件、交通等的原故,现代藏语还未形成共同的标准口音之前藏语书面语和各方言的关系仍需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