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染 《女性天地》2008,(9):17-17
她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黑,有些瘦,个子不高。上大学时,她学的是新闻,她没有谈恋爱,学习成绩极好。 不是不想谈恋爱,而是没有人追求她。虽然她也想飞蛾一样扑向爱情,可是,没有一个男生肯给她这样的机会。 毕业后她做了记者,采访了好多人,但她最想采访的是一个音乐家,她喜欢他谱的那些曲子。  相似文献   

2.
叫她赵大姐,不是因为她年轻,不管是熟悉她的,或者不熟悉她的,只要一见到她,总会觉得她的精神状态和她的年龄相差一大截,其实,再过几年,就到了她的花甲本命年。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她要结婚了。当时我特惊讶,因为我知道半年前她刚失恋,而让她失恋的那个男人在她眼里是最成熟最有魅力的男人,而且她不止一次地向我们这帮朋友隆重推出过他。失恋后她告诉我,她不再相信爱情了,因为这世上的男人都“老奸巨滑”,没几个靠得住,所以她决定一辈子独身。当时我既同情她的遭遇又觉得好笑:当初她发誓要找一个年龄大她五岁以上的成熟男人,因为她觉得成熟的男人才懂得取悦女人,可惜,她虽找到了会取悦她的成熟男人,却不知道会取悦她的人也同样会取悦别人而抛弃她。 原以为经此打击她真的不…  相似文献   

4.
李愫生 《女性天地》2011,(10):46-46
年少时,她住在他的隔壁。她从小就喜欢他,整天粘着他、追着他。彼时,他是个黄亳小子,她是他不屑的臭丫头。乡下的桃花开了又落,她对他的心却如竹子一样,一直青着。尽管她比他小三岁,他吵她骂她,把她带给他的吃食扔掉,与顽皮的男孩子一起欺负她。  相似文献   

5.
有那么一小会儿,我没有去想妈妈,却又其他人或事让我想起她。这时首先映入我脑海的形象,还是我是随时看到的她的样子。她走在大街上,穿着一件花格外套,提着一两个购物袋,我站在起居室的窗户旁,看着她越走越近,等到能看清她的脸时,我就从房子里冲出去,跑着去迎接她。她笑着招呼我,我感到心里一下子温暖起来。有时我会从她手里接过一个袋子,有时她不让我帮她,但不管怎样,我都会用手挽住她的臂弯,和她一起走完剩下的路。  相似文献   

6.
疯狂的员工     
《金色年华》2010,(8):27-27
一个女士急切地想要离开办公室几天,但她知道,老板是不会让她请假离开的。后来,她想出了一个办法——也许她行事疯狂一点,老板会认为她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太大,允许她离开几天吧!于是,上班时,她便把自己倒挂在天花板下,并且,她发出了一些古怪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珠珠 《女性大世界》2006,(11):14-17
大S徐熙媛现在被尊崇为美容大王,众多的FANS对她无限痴迷,而她也喜欢与喜欢她的人分享生活的体验。人们觉得她美丽,不是因为她天生丽质得沉鱼落雁,而是因为她使我们看到,一个女人如果关爱自己,热爱生活,也可以在后天变得闭月羞花,于是,她的美更有真实性,更具亲切感,她的美容心得也显得更加贴近生活、值得信服。所以,当大S为潘婷作贷方的时候,我们也特别地邀请到她,请她在这一期杂志里与我们的读者好好地分享一下她的美丽心经。  相似文献   

8.
她的声音、她的身体、她的性感、她的率真、她的气质、她的魅力、她的迷离、她的妖娆、她的魅惑、她的特立独行、她所有出众的一切,或许只有懂她的人才能了解。她不是公认的漂亮,却有着“亚洲第一美女”的称号;她声音沙哑,却越来越耐人寻味;她就是生活中平实自然,舞台上却风情万种的女人——莫文蔚。  相似文献   

9.
她的眼神灵动、忧郁、深邃;嘴角微翘时,纯真可爱;眉头微蹙时,成熟伤感,她是云——如梦幻般飘忽不定,她是风——时而狂烈凛人,时而温柔轻拂,人们的心随着她细微的动作,时而快乐,时而悲哀,她总能给人以全然一新的感官冲击。时光的河流渐渐地洗尽她的一身铅华,日渐深邃的眼神,越发透露出她女性的风韵和魅力。时光和电影成就了她的美丽,沉淀了她的风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导刊》2012,(14):55-56
那年,他7岁,她6岁。他们是同学和邻居。他们每天背着包一起上学,牵着小手一起放学,下雨的时候同撑一把伞。她长得很漂亮,男生们都喜欢和她在一起。可是他们表达喜欢的方式总是很奇怪,他们揪她的手背扯她的头发,她疼得直哭。他就会忽然出现在她身边,对所有男孩子说:“她是我妹妹,不要欺负她!”  相似文献   

11.
她就是金韵蓉。名字里有花香,一见到她就觉得如沐春风,好像置身于一种“花境”——这是我的自造词,因为她的确周身带着一种气氛,那气氛使人放松,是让我感到舒服的一种温度,和她聊天,不管你说什么话,你都不用三思,不用考虑,不用紧张。 也许是因为她有心理学的专业背景,她懂得如何调控她的身体语言和与人之间神秘无声的“精神触摸”,但是学习心理学的人士我也见过不少,却惟见她这样淡定若菊,似乎用一种母性的温暖笼罩了所有和生活有关的词语:痛苦,挣扎,压力,悲伤—— 所以我觉得,她今天从事的一切,不仅仅来源于她所受到的教育和她所遇到的机缘,她的生活得自于她的性格和她对女性角色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见到小丽是在一个餐馆。当时,餐馆老板指着端菜的小丽对我说:“这女孩刚辍学不久,小学6年级了还不认识菜单。之前她妈来餐馆劝她回去读书,她就是不肯。我真的不想要她在这里打工,觉得她可怜才收她的。”小丽上菜的时候,我主动和她打招呼,但她态度很冷漠,上了菜转身就走了.  相似文献   

13.
钟钟 《现代妇女》2008,(3):10-11
她在笑,其实内心悲伤。她全心演戏,尽情歌唱,却又说有朝一日,白马王子出现,她会放弃一切做贤妻良母。她的矛盾源于自幼父母离异,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她既知性又热烈,既传统又反叛。  相似文献   

14.
《女性天地》2005,(4):54-54
今年33岁的农村妇女林凤英是湖南省新晃县人。1999年,她和外地人李向荣结婚,婚后户口一时没能迁到丈夫家乡,还留在本村。因为丈夫在外工作,她就借住在哥哥家中。婚前,她在村里已有承包地。2003年,村里以她早已出嫁为由,收回了她的承包地。她觉得不合理,多次找镇上和村里,都没有得到解决。村里只是按照乡镇企业下岗职工的标准,给她发放了1万多元的补偿款。这样,她成了无地农妇,面对这种情况,她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叶永烈 《中外书摘》2010,(12):16-19
本文所述全是事实,不过,由于她再三申明,她做的那件事在当时并不想为人所知,现在依旧如此。她以为只做了一件应该做的小事,绝不愿在报刊上披露她的真实姓名。作者尊重她的意愿,本文只用“她”来代替她的姓名。“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她,一个弱女子,在那风雨如磐的年月里,悄悄地而又勇敢地做了那件事,正是生动地说明了“民心不可侮”……  相似文献   

16.
那记耳光之前,米阳其实已经打过自己无数次。她把自己打得伤痕累累,体无完肤,可下一次她还是忍不住爬上别人的床。她靠这个活下去,这是她的命,她没骨气抗拒。  相似文献   

17.
孙晔 《女性大世界》2006,(3):126-127
佳静是个真正的工作狂。为了一个企划可以整夜整夜地不睡觉。当然,她的努力获得了认可,领导重用她,同事羡慕她,但是,她如此残酷地虐待自己的身体,后果是她为自己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付出了惨重代价。她现在彻夜不眠如同家常便饭,精神萎靡,身体虚弱,只能靠安眠药打发漫漫长夜。  相似文献   

18.
《金色年华》2009,(4):37-38
母亲刚刚战战兢兢地迈过她七十三岁的人生大坎,心境开朗得仿佛又年轻了十岁。用她自己的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苦了这许多年,她终于松了口气,她认为在自己七十二岁那年大病一场挺过来后,连阎王也奈何不了她了,她要好好再活十年,她要看着儿女们都出息了,她这一生也就值了。  相似文献   

19.
秋天的优雅     
李愫生 《女性天地》2011,(10):27-27
她是我的一位邻居,与周围的人相处得很融洽,但总是一个人的样子。我时常在街心花园或咖啡馆遇见她,每次遇见,她都会微微一笑,很沉静。她长得不算漂亮,有些普通,但她微微笑着的样子实在很好看。她的衣服上总别着一枚向日葵胸针,绚丽夺目的秋天的色彩戴在她身上一点都不乍眼,反而很雅致。  相似文献   

20.
岳玲,高二女生。她的同学发现她近来经常说“没有力量活下去”,就动员她找我“开导”。于是,我们团队在入驻北川中学第二天,岳玲就在那位同学的带领下,出现在我的面前。她说,同住一顶帐篷、从初中到高中一直要好的同学灾后成了仇敌,指责她自私——地震时她自己逃出来,却没有回去救那些呼救的同学。因为她当时非常害怕,根本没有想到救同学。遭到同学的指责,她感到非常受伤害,不过,她在内心里也非常内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