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帝创造了什么?是因宗教冲突而互相惨杀了上千年的人类么?若是明智的人,就知这并不是上帝的意图.那应该是个怎样的世界?被洁白的爱的光环包围着,人与人之间只有爱,没有仇恨.可是,整个人尖的历史是血流而成,而那所有杀戮的,最本质的来源几乎都是宗教冲突,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冲突?信仰应是自由的,争论亦是自由的,但当信仰与争论失去了理性,误入歧途,黑暗便降临了.基督教,在诞生之初,只是为了挽救人类贫瘠的精神世界,可是后来被统治者利用作为统治国家的工具后 ,情况愈演愈烈,基督教开始蒙蔽人类思想,一切行动显得盲目而残酷.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宗教的影响力在其发源地欧洲已经逐渐没落,而在美国却历久弥新,影响力日益扩大。其中,基督教是美国的主流教派,要了解美国文化和美国人,首先得了解基督教文化。它是一种对上帝无限崇拜的文化,有其完整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体系。正因为大部分美国人信仰基督教,信奉上帝,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美国的电影也就承担了宣扬基督教和上帝的任务。本文通过对电影《埃及王子》中摩西的种种选择探究美国人的信仰和上帝观。  相似文献   

3.
刘春红 《现代交际》2010,(3):76-76,75
史铁生的作品中凸显了基督教的原罪观,如果说基督教认为人生而有罪的话,那么在史铁生看来这种原罪就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残疾”。这种残疾即人性的限制与阻障,注定了人要遭受种种的苦难。他笔下的救赎就是对残疾的补救,即充满着爱情、信仰、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4.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反映了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对于自然世界和人本身的认识深度。人们渴望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又为大自然的深奥莫测和难以抗拒的规律所震慑,意识到自身的渺小和不可超越性。对于自然和现实的困惑,人们需要得到心理的平衡和心灵的安慰。当人类从野蛮时代步入文明时代之时,宗教就以其至高无上的信仰而在人们的意识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与人类精神生活的其他方面发生碰撞、交融,以致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原始的部落与氏族,就已存在着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宗教对人类的这一精神生活作出顺应的反映,使信仰者得到更大的愉悦。同时,“宗教往往需要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以美的内容和形式来强化人们的信仰。伊斯兰教吸收了早期阿拉伯人的审美观念、态度和情趣,并从理性上深化,以全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支配着穆斯林的审美心理,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别具风格的伊斯兰美学思想和伊斯兰文化艺术。 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是神的独一,认为安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是世界的主宰。作为人的个体是安拉的赐予,人在安拉的前定之下有充分的自由。伊斯兰教把无偶像崇拜作为审美的基础,而意志自由的人,则是绝对的观  相似文献   

5.
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不应完全排除基督教因素.基督教神学信仰理性与进步,认为上帝所创的宇宙必然按永恒法则运行;随着人类理性与能力的进步,这些原则将被发现.  相似文献   

6.
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亨廷顿于1996年发表的“文明冲突论”,试图为我们重新认识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其论述主旨是要人们相信,冷战后世界的根本冲突将不是以意识形态为主的或以经济为主的;人类的重大分野和冲突的主要根源将是文化的或文明的;民族国家虽然仍是世界事务中最有力量的行动者,但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发生在跨越国家疆界、信仰不同宗教、分别属于不同文化的民族和族群之间,文明冲突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战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为世界的未来勾勒了一幅令人不安的前景:伊斯兰文明有可能与儒教文明联手一起对抗西方基督教文明,由此引起的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可能导致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滥用并最终演变成全球性战争。对于饱受20世纪战乱之苦和即将迈人一个新千年的人类来说,这一有关世界未来前景的预言无疑令人倍感沮丧,不啻是可怕的梦魇。  相似文献   

7.
佛教是缅甸的国教,缅甸有将近89.3%的人信仰佛教,大约5.06%的人信仰基督教,3.8%的人信仰伊斯兰教,约0.5%的人信仰印度教,另有0.2%的人信仰泛灵论。尽管基督教徒在缅甸总人口中占的比重不大,而且集中在克伦、克耶、克钦等几个山地民族之中,但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具有较强的参政意识,加上基督教徒在缅甸的活动和基督教在缅甸克伦、克钦等少数民族中的传播,是这一时期缅甸宗教文化发展中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它对于缅甸的民族关系也有着长远的影响,基督教组织与境外的宗教、人权组织联系密切,所以基督教势力对缅甸的政治和民族关系的影响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场社会运动的"在家教育",起源于20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并逐渐绵延至世界其他国家。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的"在家教育"主要有"私塾形态的古典教育"和"基于宗教原因的在家教育"两大类。宗教因素特别是基督教信仰在全球范围内的青少年在家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教育世俗化之间的冲突,也使青少年"在家教育"的未来发展充满变数。  相似文献   

9.
《老年世界》2014,(11):43-43
中国不像西方,有着一种成为人们普遍信仰并能统慑全体观念的宗教,即天主教或基督教;也不像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那样,普遍信仰某一宗教。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许多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独自的民族信仰,在他们的行为准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文化模式中,有着独特的宗教规范。而儒家与道家最早不过是一门学说,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现象比较突出。通过对温州市大学生的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基督徒的数量有增长趋势;大学生基督徒的信仰受家庭因素和社会宗教环境的影响大,表现为接触和坚定信仰的时间早,信仰状态虔诚,参与宗教活动积极,受洗比例高;大学生基督教团契发达,数量多、规模大、组织严密规范、宗教活动活跃,大学生信徒的归属感强。高校应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大学生基督教信仰问题,积极进行疏导、管理和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曾在其著作《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提出一个宗教所具有的两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1、必须具有与神圣有关的信仰与仪式。2、必须具有一个由具有相同信仰和仪式的人所结合而成的道德共同体,即通常意义上的教会。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古代并没有一个如同西方基督教那样严格符合标准的宗教团体。但考虑到中国与西方历史环境的不同,我们常常把中国古代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团体亦称为宗教。  相似文献   

12.
报应     
《中外书摘》2014,(2):91-91
一个男人在结婚的时候向上帝发誓一定会忠于婚姻,可是婚后没几天他就出轨了,惴惴不安了几天后.他发现并没有什么报应,所以也就淡忘了。一天,他坐船出差,航行时遇到了暴风雨,他突然醒悟到这是上帝对他的惩罚,于是赶紧祈祷:“请看在那些无辜的人的分上饶恕我吧!”这时,天空中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你以为我这么多年都闲着啊?为了凑齐这船人,我容易吗我!”  相似文献   

13.
生命与爱     
我们无法解释清楚爱的真谛,就像我们无法解释生命的真实,人们对生命的疑问是: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们对爱的疑问是:爱是什么?情为何物?对于爱,我们往往称之为喜欢;对于生命,我们往往称之为活着。生命是一种生物体从生到死、从小到大、从青到黄的全部过程,它对拥有者来说只有宝贵的一次,因此大多数人比受更珍重生命;爱是人类对人或物有着很深的感情,爱可以有很多种很多次,爱有深有浅有轻有重有真有假。有些人为爱而活着,当爱情破灭,便选择了自断的绝路,与爱一同泯灭。有些人为活着而不得不去喜欢,因为活着就需要满足…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同属天启宗教,有共同的"先知传统",有共同的历史责任。历史上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与基督徒之间的关系,既有冲突、矛盾、对立的一面,也有和平相处、彼此尊重、相互依存的一面。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和谐共处的历史经验,可为当代建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和谐关系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动荡不安的社会经历决定了米·布尔加科夫复杂多变的人生信仰。本文通过解读其最重要的作品《大师和玛格丽特》,逆向考察作家在人生最后阶段对上帝、对基督教的看法,并分析作家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人类精神发展、道德进步的期盼。  相似文献   

16.
张丽萍 《女性大世界》2005,(10):122-124
单身生活是自由的,一个人的生活可以有更多的随心所欲。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那一种渴望被爱的感觉总是更强烈一些,于是,女人和自己的私语也变得暖昧起来,而一个人的“自由夜宵”更加令人愉悦而兴奋。但是,就在这种对自己的爱抚中,女人又是否真的懂得照顾自己呢?而这样的“午夜甜品”又是不是有利于健康呢?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同属天启宗教,有共同的"先知传统",有共同的历史责任.历史上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与基督徒之间的关系,既有冲突、矛盾、对立的一面,也有和平相处、彼此尊重、相互依存的一面.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和谐共处的历史经验,可为当代建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和谐关系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学视角看“文明冲突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文明冲突论”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亨廷顿于1 996年发表的“文明冲突论”,试图为人们重新认识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提供新的视角,其论述主旨是要人们相信,冷战后世界的根本冲突将不是以意识形态为主,或以经济为主;人类的重大分野和冲突的主要根源将是文化的或文明的;民族国家虽然仍是世界事务中最有力量的行动者,但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发生在跨越国家疆界、信仰不同宗教、分属于不同文化的民族和族群之间,文明冲突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战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为世界的未来勾勒了一幅令人不安的前景:伊斯兰文明有可…  相似文献   

19.
“郑老师,我们所学的社会工作理论与体系都来自西方,而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很多来自于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可我们中国强调无神论。所以,我很迷茫,我毕业后去当社工的话,要用什么价值体系来判断?”这是一个大四社工系学生在讲座上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大学?今天中国的大学制度是从西方引进的。university在西方中世纪是指研究事物本质或“事物的一般概念”的机构,最初由教会掌握,因为基督教认为上帝是万物的创造者。只有研究上帝所创造的整个世界的知识的学校,才配得上称之为教授universal的知识,即无所不包的知识的学校,也才配叫做“大学(University)”。但教会机构在学术方面要听神学学者和教授们的,所以大学对于教会和世俗政权逐渐取得了一定的独立性,形成了自治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