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伊斯兰教从13世纪末到16世纪初期在东南亚海岛地区的传播过程及其对当地社会的影响.作者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伊斯兰教快速而广泛地得到传播的原因,认为伊斯兰教既注重今生也注重来世的教义比东南亚原先流行的只注重来世的佛教和婆罗门教的教义更为实际,因而诱使当地众多的佛教徒和婆罗门教徒纷纷皈依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为穆罕默德创立。其基本教义是信奉“真主”安拉,以《古兰经》为经典,以五功(念功、拜功、课功、斋戒功、朝功)作为教徒必须遵循的教规。由于对法学理解的分歧,伊斯兰教分为若干教派。其中最重要的教派是苏菲依派,传入东南亚地区的伊斯兰教主要是属于这一教派。该派的目的是想达到和真主的统一。它以苏菲主义作为它的一种传播手段。 伊斯兰教首先传入波斯、印度,然后沿着从红海到中国的商路,通过阿拉伯商人在东南亚航路随近的一些居留地,逐渐开始了伊斯兰教对该地区的影响。十三世纪末期,在苏门答腊北端的八儿刺,伊斯兰教获得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长期巩固的地区,这里成为东南亚传播  相似文献   

3.
蒲瑶  彭树智 《人文杂志》2006,(5):124-128
历史上,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阿拉伯帝国的武力扩张相辅相成。然而,阿拉伯帝国的军队从未涉足过东南亚,伊斯兰教却是该地区最主要的宗教之一。约占东南亚总人口的40%、超过2亿是穆斯林。文章以史为基础,指出东南亚的伊斯兰教既有阿拉伯、波斯、印度商人的东进传播,又有郑和下西洋的西进传播。着重运用文明交往理论对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的原因、载体、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寻求文明传播的内在规律,深化对文明交往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徐业萍 《南方论刊》2014,(1):112-112
文章围绕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的主题,借鉴古人的智慧“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去教育学生,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做:一是教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二是教师要多用利导思维;三是教师要时刻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5.
先秦德教方法论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华前 《学术论坛》2005,1(6):178-181
从方法论的角度切入,全面透析先秦德教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深刻地把握先秦德教理论的理论特征和实践价值,从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当代德育,促进当代德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二程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对于道德教育非常重视,在长期的德教实践中提出了因材施教法、循序渐进法、情感教育法、启发诱导法和养成教育法等德教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当代德育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雷立成 《船山学刊》2001,(4):101-104
在“家”即“小国”,“国”即“大家”的思维支配下,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传统家训是一种以儒家精神为主导,以家庭宗法制为社会基础的承传性家庭教育媒介。其方式主要是通过家庭、家政、修身、勤勉、伦理等切入点,教育青年人如何成才,其中特别注重青年人的品德教育。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部分,弘扬其精华,对于我们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家教是中国德教传统中的重要遗产。其主要内容是 :勉子立志清远 ,励子自立自强 ,教子爱众亲仁 ,诫子习劳守朴。强调知与行、慈与严、普遍要求与个别指导的统一 ,是曾国藩家庭德教的基本原则。曾国藩的家庭德教理念及实践对当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某种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德”字之象形取意与“中国”帝王垄断正历法、方位等天学宗教事务有关。由天学事象衍生出了“德伐”、“正德”、“经德”、“明德”等名词称谓,此种意义上的“德”观念,三代一以贯之。西周时的礼乐制度建设又赋予了“德”字新的人文内涵,就其具体而言,意味着不同等级的贵族所获得的官爵俸禄、配享之礼乐及其所应承担的政治义务;而就其抽象性而言,则意味着亲亲、尊尊、尚贤之类的伦理原则和道德情感,它是政治意义上的“德”的精神支撑。凝聚了“德”之二义的西周仪式礼乐,既具有德政的性质,又具有德教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阿拉伯帝国的武力扩张相辅相成.然而,阿拉伯帝国的军队从未涉足东南亚,伊斯兰教却是该地区最主要的宗教之一.文章以史为基础,指出东南亚的伊斯兰教既有阿拉伯、波斯、印度商人的东进传播,又有郑和下西洋的西进传播;并着重运用文明交往理论对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的原因、载体、方式等进行分析,寻求文明传播的内在规律,深化对文明交往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贺圣达 《学术探索》2004,(10):77-83
伊斯兰教对当代东南亚政治发展的影响 ,集中表现在三个大问题上。这三个大问题是 :分离主义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威胁 ;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对政治和社会稳定的破坏和冲击 ;政教分离还是政教合一之争对国内政治格局、民族、宗教关系和国家发展道路的影响。作者分析了这三个问题的背景、特点、影响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人性论主要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性有善有恶论、性习论和性“自为”论等。持有这些人性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虽然观点各不相同,却都无一例外地高度关注德教,以自己的人性观为出发点,对德教进行了不同的阐证。  相似文献   

13.
传统儒家“德教”思想提出于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于西汉时期。它以“人性本善”作为理论依据,强调“德教”的重要性与社会作用,提出了“德教”的基本要求与道德规范,“德教”的宗旨与目标,德教的体系与方法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虽然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其中所包含的很多合理的、积极的成分,仍然值得当代社会的人们去继承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秉承船山德教思想,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船山思想博大精深,极力倡导在廉政建设中。要重视德的教化。要深刻领会王船山的教育思想,针对新时期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特点,探讨推进高校廉政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吕艳 《兰州学刊》2005,(2):279-280
董仲舒从其人性论的角度,阐释了道德教化的可能性与重要性,明确了道德教化的宗旨、对象、内容和方法.其中包含的积极因素,对今天的道德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丽兵  崔华前 《学术界》2007,1(6):150-153
先秦时期的人性论主要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性有善有恶论、性习论和性"自为"论等,持有这些人性论的先秦思想家虽然思想观点各不相同,却都无一例外地高度关注德教,并从自己的人性论出发,对德教进行了深入阐证.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纵横》是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编辑出版 ,国内较早专门介绍东南亚、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和双方边境情况的综合性杂志。创刊以来 ,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与欢迎。东南亚 10国 ,人口 5亿 ,面积 4 50万平方公里 ,华侨华人众多 ,近年经济发展成就世界瞩目。中国与东南亚有着数千公里的共同边界 ,目前双边关系进入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时期 ,相互贸易、投资、旅游、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得到加强 ,边境贸易和民间交往更是热火朝天。为了更及时地向读者提供有关东南亚的时事、贸易、投资、旅游及中国与东南亚边贸市场信息 ,增进对东南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药言》是明代理学家姚舜牧专司家庭道德教化的著作,其思想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教子立德、教子重学、教子做人、教子睦亲等方面。这些思想中的许多有益因子,对于强化现代家庭道德教育、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宝贵的借鉴价值和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可概括为"德政"与"德教"两个层面,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即 "德政"是"德教"的前提,"德教"是"德政"的保证。细探究二者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的行政伦理建设、公民道 德建设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