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民思想是戊戌维新思想家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改革的转折点,自此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从物质文化的学习和引进转向制度化的学习与改造,从重君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转向重民的自下而上的改革。适应这一转变,维新思想家提出了中西结合的新民观。他们认识到,中国欲富强,必须实行民主政治;要实行民主政治,不能不重视平民的作用;欲动员民众,不能不有民众的自我觉悟。因此他们十分重视开启民智。一、以君民共主为核心的变政观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思想家在对前此近代化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君民共主为核心,实行政治改革的变法…  相似文献   

2.
自由与平等的关系问题,既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关注的核心问题,更是马克思建构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理论的主要向度。马克思自由与平等的关系内含三重意蕴:其一,自由与平等的关系具有社会历史性,这与人类社会形态划分为"人的依赖性"阶段、"物的依赖性"阶段以及"个人全面发展"阶段相一致。其二,实质自由的获得以实质平等的实现为条件。所谓实质自由,指的是自主活动,即自由自觉的劳动;所谓实质平等,指的是经济平等,即人们平等地占有生产资料。其三,实质自由与实质平等的统一以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为基础。这对我国新时代处理自由与平等的关系,进而推动美好生活的实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程平 《理论界》2012,(10):18-21
政治自由是近代政治哲学的重要范畴。在政治自由问题上,卢梭以平等前提下的自由主义为价值取向,将合理假设的"自然状态"作为逻辑起点,将"自然的自由"、"社会的自由"和"道德的自由"作为实现政治自由的必经阶段,将公意指导下的"人民主权"作为最终目标,从而构建出政治自由观的独特逻辑,同时也包含着政治自由被滥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史学的大众化进程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传入之后才走上科学、健康的发展道路的,在这一过程中,李大钊发挥了重要作用。十月革命前,作为革命民主主义者,李大钊开始认识到民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十月革命后,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认识趋于成熟与科学。他在史学理论上深入论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主体的观点并将其付诸史学实践,为中国史学的大众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足音,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奋斗不已的历史使命。回顾历史,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为寻找“中国梦”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走上救国救民的寻梦之路,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由国家之梦、民族之梦、人民之梦三部分组成,即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取得民族独立、实现人民的自由解放。  相似文献   

6.
关于"平民文学",有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写平民"的平民文学以及以鲁迅为代表的"平民写"的平民文学两种不同看法.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时代的合力使鲁迅所说的余裕环境下的"真正解放的平民所写的"平民文学成为可能.新的平民文学有别于对平民表示同情或进行批判的传统平民文学,而把生命意识、自由欢乐、平等相对、世界性及群体性、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务实等"平民精神"带进了文学.本文初步概括了平民精神在平民文学中的五个层面的不同呈现形态,体现了平民精神在城乡过渡这一宏观社会现实下的承续和变异.  相似文献   

7.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自由主义、精英主义民主先后成为中国民主思潮的旗帜,但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廖仲恺逐渐认识到只有平民主义民主才能真正保障人民主权.为此,他积极致力于指导建设工会、农会的工作,希望由此将广大平民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政治共同体,并努力探索利用合作社制度为平民主义民主务实经济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老庄民本思想发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以及"天道自然"认识的基础上,老庄建立了以顺民自然之性为核心的民本主义思想体系,提出了轻徭薄赋、消弭战争、减省刑罚等尽量减少对民众生活干预,使民众能够自由生存、生活的主张.相对于儒家积极有为的民本思想而言,老庄的民本思想是一种倡导无为而民自化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9.
“民彝”是李大钊早期在探讨中国政治问题时使用的一个特殊概念。通过这个概念,李大钊系统地回答中国民主革命当时面临的的一系列迫切问题,标志着李大钊早期民主思想的深化和理论化。对于“民彝”的意义,李大钊明确地说,“民彝”“一以示为治之道”,一以见“吾民衡量事理之器”,“方今求治之道虽广,论治之言虽庞,而提纲挈领,首当审谛兹理,以为设施。违此则去治日遥,泯棼之端,且惧迭起环生之无已矣。”李大钊把“民彝”作为“为治之道”和“衡量事理之器”,作为解决中国政治问题的首要问题,这充分说明它在李大钊当时思想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拟就“民彝”的涵义即什么是“民彝”的问题,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立足人文关怀,解放全人类.从"人的自由发展"到"为人民服务",从实现"共同致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到"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始终立足人本身,关心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葆有了不断发展的活力.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尝式研究"人的自由发展"的理论内涵,厘清"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逻辑关系,把握"人的自由理论"的本质,进而提出以人为本思想是中国化的人的自由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和回答"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的群众观。这一群众观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南方谈话,是第一阶段,形成了以"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绳"为核心、以"改革"为主题的群众观;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召开,是第二阶段,形成了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以"执政"为主题的群众观;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召开,是第三阶段,形成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发展"为主题的群众观;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是第四阶段,正在形成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为核心、以"圆梦"为主题的群众观。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内容丰富,自成体系,民彝和自由是其早期宪政思想的价值基础。李大钊承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之余绪,宣扬民彝和自由的宪政价值,推进了现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未见光明之前景,基于对西方文明的怀疑态度和自身传统文化的修养,李大钊在"五四"前先于其他知识分子将眼光转向俄国十月革命及其指导思想,其民族主义思想以1918年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为界,从资产阶级自由与民主引领的民主主叉民族观逐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世界主义的民族观.他将民族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并以阶级分析的方法指明革命的对象、性质和工农群众在革命中的地位,倡导统一战线促成国共合作,为中国革命展现了相对明朗的前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身就是争取亿万中国人民实现自由、独立和民主的伟大斗争,在争民主、求解放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共产党人始终贯彻着民主思想,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民主观。本文探究的是毛泽东的民主观,他的民主观是对马列主义民主观的继承和发展,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仅从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民主集中制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李大钊早期自由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李大钊作为一位民主主义者,对自由这一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作了多层次的考察和分析。虽然李大钊此时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不能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认识自由的阶级性和历史性,但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自由的阐释是独到的。本文试就李大钊早期自由观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曹新珠 《理论界》2001,(5):16-18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不管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将来实现共产主义,都要依靠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 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现阶段是指一切支持、拥护、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人民。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要靠中国人民实践来满足,其他手段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因此说,中国人民根本利益要在人民实践中体现。人民实践权平等是一切权力平等的基础,是自觉实践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常晶 《东岳论丛》2012,33(4):43-45
马克思对自由范畴的考察,采取了回到历史的进路.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政治解放虽然确立了人的普遍自由的权利,但现代私有制却解构了自由的平等基础.人的自由在市民社会的历史语境中呈现为历史的偶然性与个人的任意性.消灭私有制,达至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合理的自由乃是未来社会的诉求,也是马克思自由观的根本取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的民本位,是以"为民作主"为核心的一种封建的意识形态.它是由中国封建政治的特殊本质即人民群众对封建统治者的人身依附关系所决定,并以官本位为基础的价值体系."为民作主"的实质是官本.民本只是官本的存在方式.这就决定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本位包含着遏制民主的因素,在本质上具有反民主的性质.民本位的全部运作理念都与民主政治相背离.这种背离的根源在于民本的价值理念和君本、官本的社会政治体制存在着冲突.因此,中国历史上的民本主义不能不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这是中国传统的民本位没有产生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研究《老子》通行本第三章对掌握老子政治思想及其圣人观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常使民无知无欲"可说是全章的中心句,它揭示了"圣人之治"的核心。该章阐述"圣人之治",始于"不尚贤",终于"无不治"。"不尚贤"与使民无知有关,"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与使民无欲有关。圣人之治除了有"虚其心"、"弱其志"的一面外,还有"实其腹"、"强其骨"的另一面。老子所谓使民无知、无欲可说是圣人以其愚而使民愚,而这与让民众保持在素朴状态中有关系。他主张用"为无为"这种积极的"无为"来实现"无不治"的目标,即圣人以其"治己"而使民众普遍"治己"。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与自由--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楹 《学术研究》2006,1(1):5-12
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指归是人的解放与自由问题。马克思把此问题仅仅植根于人的现实生活之中来考察,把对现实生活的批判与改造作为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之根本路径,这是马克思哲学关于人的解放与自由的独特与卓越之处。对此,本文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1)马克思哲学自由观的生成及其对以往自由观的框架性超越;(2)马克思哲学的生活指向,强调解放与自由本质上是对异化的不断超越与扬弃;(3)马克思哲学生活解放与自由诉求理念的当代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