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日本经历1853年"佩里叩关"事件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德川幕府的独裁统治发生动摇。天皇与尊王倒幕派地方强藩及下级武士相互利用、相互借力,推翻幕府,实现了"王政复古"。此后展开的"维新"经历了政府内部近代派与守旧派以及近代派中渐进派与激进派的激烈斗争,天皇的"裁断"对于明治日本治国理政方针的选择具有决定性意义。皇权的复辟,结束了幕末日本分崩离析的社会状态,而从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层面入手建构的近代皇权,则为国民统合提供了现实有效的轴心。可以说,天皇是明治维新的最大赢家,皇权是日本走向近代的重要支撑点。  相似文献   

2.
日本武士阶级价值观念的基本层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户时代日本武士阶级的价值观可分解为两个方面 :协调阶级内部关系的价值伦理和作为统治阶级协调与其他阶级相互关系的价值伦理。前者主要表现为忠义观念、家国意识和天下意识三个层面 ,后者主要表现为一种建立在自然主义秩序法则基础上的社会整合观念。对武士阶级内部价值观念不同层面的演变及递进关系的分析 ,有助于我们加深认识日本武士阶级责任心的起源及其本身所具有的积极的、动态的和革命的品格 ;对于武士阶级协调与其他阶级关系的价值伦理的考察 ,则可以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理解 :在江户时代的日本 ,为什么除占统治地位的武士阶级的…  相似文献   

3.
李守爱 《日本学刊》2007,(4):116-129
江户时代朱子学成为日本的官方学问。经过日本人的消化吸收,朱子学的道德修养与政治、经济、科学等实学相结合,对日本现代意识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启发作用。这主要表现为:在历史思想中,忠君思想、国家本位主义与朱子学的尊王贱霸思想汇合,成为幕末王政复古、倒幕思潮的先锋;朱子学的格物穷理精神成为日本人接受西洋自然科学的母胎;朱子学的尊王攘夷思想与日本神道精神相结合,成为王政复古及维新思想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论及的中产阶级是指介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涵括多个阶层的中间阶级。自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它在一些国家的社会革命和社会变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39卷中,有83处论及这个阶级。如,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中间阶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他们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这种中间阶级的存在。所以,他们不是革命的,是保守的。”①又如,恩格斯在《普鲁士军事问题和德国工人党》中提到,“除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以外,现代大工业还产生了一个站在它…  相似文献   

5.
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承担者。没有人就没有社会,没有历史。所以“人”这个范畴在社会历史理论中应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点似乎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在神学统治的古代,特别是中世纪的欧洲,把神看作人类社会的主宰,认为人的一切都只能听命于神。所以,在那时的社会历史理论观点中,基本上没有人的位置。虽然也谈到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但是他们只是作为神的意志的体现者、神的化身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哲学,在批判封建神学的斗争中,才突出强调了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把人放到社会历…  相似文献   

6.
战后,某些日本人否认过去的侵略战争,美化侵略历史,其根源何在?人们纷纷探究,本文认为“皇国史观”是某些日本人否认、美化侵略历史的思想根源。  所谓“皇国史观”就是日本军国主义史观,是日本天皇制下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其核心是将日本的种族、天皇、宗教、文化等说成是世界上“最优越”的;将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视为“自存自卫”和“解放亚洲”的“正义之战”;将为侵略战争卖命看作效忠天皇、“为国捐躯”的“英灵”。一、狭隘民族主义的渊源  幕末的复古思想家们,从古代日本神话传说中找到了日本是“神国”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倒幕维新时期的马墓雅弗利主义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所李秀石关于在倒幕维新这场变革中出现的马基雅弗利主义思潮及其行动,日本史界虽早有论述,但囿于具体现象的罗列,至今尚无有关其思想源头的探索;其最重要的思想特征——哲学基础从未引起过史界注意;对于其名分论...  相似文献   

8.
巴林顿·摩尔的“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民主”使得民主变成了资产阶级的专利,今天这个专利演变为亨廷顿的“中产阶级带来民主”。从社会主义运动史与比较制度变迁的关系出发,我们可以发现民主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演变过程,从原初旨在实现人人平等的多数人统治,演变为保护少数人即资产阶级财产权的工具,再发展到今天作为实现大众平等权的工具。在民主的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的主要贡献在于宪政建设和精英民主,而大众民主的到来,则要归功于以下层阶级为主体的工人运动和其他非资产阶级阶层的斗争。在考察民主历程的基础上,重新认识民主的社会主义属性,有助于质疑形成于特定经验的社会科学的普适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福泽谕吉(1835—1901)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特别是他的文明教育观,对日本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介绍、传播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启迪国民、提高日本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试图阐述福泽渝吉的文明教育观,以求教于教育史学界的前辈、专家。一一八三五年,福泽生于幕末一个下等武士家庭。当时,正值日本社会由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转变时期,摇摇欲坠的封建制度仍然禁锢着日本人民的思想。十九世纪中期,步入青年时代的福泽又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在国内,将军、诸侯及武士残酪地压迫农  相似文献   

10.
西欧中世纪中期(11~14世纪)和日本12~16世纪时期,就封建制类型而言,同属封建领主制。本文就二者在政治制度.上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 一、在国体方面的异同 国体是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二者在国体方面的共同点有三个。 一是封建领主阶级管理国家。11世纪在西欧范围内已完成了封建化,封建领主制最终确立,以国王为总代表的封建领主阶级成为封建国家的领导者。在日本, 11 85年最大的武士集团关东源氏,消灭了平氏,控制了中央政权。1192年,源赖朝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在镇仓设立将军幕府,开始了武士贵族即封建领主阶级专政的新时期。 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董事及董事会既是公司治理的主体,也是公司治理的客体,处于公司治理承上启下最为核心的地位.董事及董事会不可能具有独立性或中立性,这是由每位董事与生俱来的身份差异决定的.现行公司法一味强调董事和董事会的独立性,而相应的董事选举制度设计并不支持董事的独立性要求,致使董事角色错位,严重影响了公司治理的效率.应明确承认不同类型的董事由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名选任,并由提名人对被提名人的职务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王越芬  郜娜 《社科纵横》2010,25(10):120-122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22年,政权由一时强大到失去执政地位,退守台湾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党建的失败是其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从党的建设的角度,通过分析国民党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方面的失败,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高洪 《日本学刊》2006,(3):32-40
日本民主党作为最大的在野政治势力,十年来一直在日本政治局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6年4月,民主党因“伪造电子邮件”的政治败笔又经历了一次新的整合,素以手腕老辣、信念坚毅著称的小泽一郎终于走上前台。随后,作为两大保守政党间新一轮较量的千叶县国会议员补选以民主党候选人的胜利结束。民主党的变化给日本保守政治局面带来新的波澜,但无论是对于民主党还是小泽一郎来讲,只有主张相对温和与稳健的内政、外交政策,才有可能走出自己的困局。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9,(11):104-109
历史学与现代社会科学的相互影响和彼此融合,是开展学术研究以及推进社会科学各学科发展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社会科学与中共党史研究的交融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缺乏从整体上关注和审视党史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取向。因而,通过研究个案的学术史梳理和考察,为不断深入推进党史研究的社会科学化取向提供新思路。这是不断完善党史研究方法论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8.
尚会鹏 《日本学刊》2007,(2):95-108
本文从“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出发,认为作为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的“缘人”,认知的参照群体不像中国人的群体那样具有恒定性,而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自我认知的文化机理是:“个我”与“群我”的融合;“表我”与“里我”的熟练切换以及序列、位置对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这种文化机理构成一种“缘人”的“自一他协调”式的自我认知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亦有弊,在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的今天,日本人的自我认知模式也出现了变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范式的演进经历了从极"左"的理论范式到改革的理论范式(或过渡的理论范式),再到当代的理论范式的转变。决定这一转变的是这种理论所置身于其中的全球化环境和实践的转变,以及从事这一实践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这种变化的环境和实践的科学判断。面向全球化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范式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吴占军 《日本研究》2007,44(3):71-76
经历了黑船袭击阵痛的日本,很快确立开国思想.仔细分析幕末日本的对外意识,从其最初就与东亚"华夷秩序"保持暧昧关系,到"脱亚入欧"醉心于西方列强制定的弱肉强食原则,最终发展为走上侵略亚洲、争霸世界的军国主义不归路,可以得出日本这一选择决非偶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