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严羽对古典唐诗学进行了多方面的建构,主要表现为:对唐诗流变进行了系统勾勒与分期;对唐诗美学质性及特征予以了细致探析;从论评原则上深化了唐诗风格学;提出了"唐诗学"这一极具理论意义的命题。他将古典唐诗学带上了一个新平台,引入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唐诗学的研究形态多种多样,如诗话、诗选、注释、点评、编集、论诗诗、序跋、书信、碑铭等。诗话作为古代诗学批评的一种重要样态,是诗人诗学批评思想的重要实践方式。不仅如此,诗话也是唐诗晚清时期几种重要诗话中的唐诗学理论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它的研究,有助于全面深入地研究唐诗学,从而从多方面丰富唐诗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园林诗与古典园林相伴相随了二千多年,二者在"情景交融"中相汇,在相互观照中不断发展.园因诗盛,园因诗传,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园林诗的审美观照.中国古代园林诗对古典园林的审美观照主要表现在向园林注入意境之关、章法结构之关、虚拟景物特性之美.融汇时代精神,将这些美的因素注入园林的设计、建造当中,是当代中国园林建设保持民族特色的重要途径,也是园林工作者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园林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闻一多的生命旨趣和治学精神,分析其新诗理论与唐诗研究之间的关系,指出其古典诗学研究构成新诗理论的基础,而新诗理论是对传统诗学遗产的扬弃,其对唐诗的研究成为现代唐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唐诗选本学。  相似文献   

5.
在现存400余首王维的诗歌中,被禅宗文献征引与运用的超过40首,这可以视为王维诗歌禅林接受的特殊形态。禅宗僧人将王维诗歌运用到佛经解说、公案颂古、上堂说法和诗文创作等场合,有着辅助佛禅理念解读、充当全新禅学文本和用于审美体验抒发的目的,同时,也为王维诗歌带来了新的阐释空间与传播形态。这种“引诗证禅”现象与僧人所编诗选、僧人所撰诗话和僧人所作诗歌共同构成了集“选-评-作-用”于一体的“禅林唐诗学”研究体系,能够进一步深化当前对于唐诗学史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6.
福建地区的唐诗学传统发轫于宋代,确立于明代,并以明代闽中诗派的形成为标志.可以从三个方面梳理宋元闽中唐诗学与明代闽中诗派的形成关系:首先在传播视野上,从闽中刻书这一特殊角度进行研究;其次从创作实践上,探求闽中诗学传统形成的道路;最后在理论体系上,分析闽中诗派对唐诗的分期及诗法盛唐的主张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唐诗学的百年行程,可以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标界,将它大致区划为前后两个段落.前段为具有现代学术形态的唐诗学开始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后段则是现代意义上的唐诗学经历曲折变化并继续出新的时期.两个阶段之间有衔接,也有断裂,而贯通其间的主线依然是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唐诗学历史回顾和走向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学史存在着史学和诗学的性质。史学的描述,既重静态又重动态,重视由小层面组成的大层面结构体,重视断代和历代唐诗学的联系,从社会、哲学、文艺等思潮,观照其成就、局限和原因。从唐诗学体现的诗学性质可划为十大范畴,有丰富的思想材料可以发掘,是深化唐诗学研究之路。建立文化唐诗学,是跨世纪唐诗学的重要走向。  相似文献   

9.
明代诗学的主体是唐诗学,晚明时期唐诗学进入整理、融合时代。产生于晚明的《诗源辩体》不是一部专论唐诗的著作,但全书主体却是唐诗研究。其唐诗理论不是许学夷所独创,而是与前代、同时代诗论有着深厚渊源;不仅包括《文心雕龙》、《沧浪诗话》、《艺苑卮言》、《诗薮》,更包括公安派、竟陵派的诗学理论。正是在融汇众家的基础上,《诗源辩体》中的唐诗理论成为了有明一代唐诗理论的总结之作。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唐诗学"提出以来,本领域研究发展迅猛.如果缺乏新的视角、新的理论观念,要想突破已有成果,实属不易.朱易安教授通过十多年的探索,表现出个人的学术个性,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诗学史观,<唐诗学史论稿>即是其理论思考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