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889年,广西龙州口岸开埠通商,近代桂越边境贸易迅猛发展.鸦片贸易成为桂越边境贸易中的畸形怪胎,并逐渐泛滥起来.这是由于法国的侵略政策、广西当局的放纵以及广西边区鸦片生产、贸易的传统习惯等原因造成.鸦片贸易对近代广西边区经济和桂越边境贸易发展产生了深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末,在广西经济近代化的进程中,出现了一种值得注意的力量——绅商。他们垦农植林、开发矿藏、创办近代公司企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筹建铁路、组织商会等活动,改善了广西传统产业结构,拓宽了市场交往的范围和领域,成为推动广西经济近代化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3.
陈炜 《青海民族研究》2008,19(1):128-132
文章时近代以来广西商人组织的发展数量、规模及其对城乡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近代商人组织在规范广西城镇市场秩序.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城镇工商实业、推动乡村经济的进步等诸多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由此对广西城乡社会经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广西边境贸易迎来发展大好机会的同时,边境传统的壮族农商文化受到现代市场经济和边贸发展的冲击,开始出现不协调发展的现象,呈现日渐衰落之势,甚至有些地区的农商文化已经消失在边境贸易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在广西边境贸易迎来发展大好机会的同时,边境传统的壮族农商文化受到现代市场经济和边贸发展的冲击,开始出现不协调发展的现象,呈现日渐衰落之势,甚至有些地区的农商文化已经消失在边境贸易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有两个,一是民族独立,二是近代化。本文从“近代化”的角度出发,以民国时期云南政坛上出现的彝族官僚群体为切入点,集中考察了清初“改土归流”以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滇川黔边(主要指今云南省昭通地区及贵州省毕节地区)彝族社会的发展历程。认为,“改土归流”和咸同年间各族人民大起义是滇川黔边彝族历史发展的两大转折点,彝族人民通过自身的调整、努力和发展,为民国年间彝族官僚群体的崛起准备了政治、经济和人才条件。彝族官僚群体崛起后,又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促进了本地区彝族社会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彝族社会的近代化。以此为基础,本文就中国近代民族史的研究理论提出了“边疆民族型”近代化模式的概念。其内涵主要表现为“近代化”潮流影响下中国边疆地区各民族人民朝向资本主义工业化、民主化方向的种种努力,及与此相关的观念转换、习俗变迁、文化进步、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是民族发展的必由之路,民族教育作为推动民族发展的动力之一也受到了现代化的冲击。广西民族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阻碍发展的因素,呈现出现代性遮蔽传统性,传统性缺失的状态。广西民族教育的发展,应结合民族教育的传统与现代,以民族教育的传统作为发展的内涵动力,形成与现代教育相容的教育体系,在追求"共性"的同时寻找"个性"发展的支点,实现教育公平,推动广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胡鸿保  许斌 《民族研究》2004,(3):100-102
《近代壮族社会研究》(广西民族出版社2 0 0 2年版,以下简称《近代壮族》)是一部断代区域史,作者方素梅研究员截取1 84 0—1 94 9年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以广西及其毗邻地区的壮族群体为主要对象,运用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解析丰富的资料,围绕社会嬗变和近代化的关系这个中心,宏观  相似文献   

9.
近代城市是新式学堂的集中地和区域教育变革的中心,也是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中心.近代科技通过各种途径渗入到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城市为区域近代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边境贸易属于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国际贸易理论适用于边境贸易之外,边境贸易理论还包括地缘经济理论等有关理论。广西边境贸易既取得了较大成就,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广西边境贸易,应该加快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边境贸易物流设备系统建设,规范边境贸易口岸管理,完善税收政策,优化边境贸易管理。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以血缘、亲缘、地缘、业缘为基础的社会人际关系网络对近代广西城乡商业经济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凭借这些网络资源和关系资源.活跃在广西境内的地域商人得以不断扩展和延伸自己的经营网络,一些商帮还一度形成了区域性的行业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自身在该领域的经营优势,并由此对近代广西这一边疆民族地区城乡社会经济的变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何博  李权 《民族学刊》2017,8(5):47-54, 111-113
跨中缅两国国境线而居的德昂族在传统社会框架下为了本民族生存和发展建构了早期共同历史记忆.近代以来,中缅德昂族早期共同历史记忆出现了差异,究其原因,主要与现代国家确认、现代国际社会框架和自我建构相关.因此,早期历史记忆研究应该关注传统社会框架和自我建构的互动;历史记忆的当代重构应该关注现代国家、现代国际社会框架和自我建构三者的关系.国家认同差异并不妨碍中缅德昂族民心相通,德昂族将对"一带一路"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传统的工商业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关系经济,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交往一般遵循着亲缘、地缘、业缘三大交往渠道而展开.这种以血缘、地缘、业缘为基础的社会人际关系更是近代广西等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工商业经济发展和区域性城镇商业网络构建与运作的一个重要基础.文章通过翔实的史料分析认为,缘于人际关系所产生的信任,在近代广西城镇工商企业的创办、经营、业务的扩张以及商人之间的商贸往来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存在和运作深刻地影响到近代广西等西部民族地区城镇与区域社会经济变迁的范围与方向.  相似文献   

14.
瑞丽行     
人说,舀起一瓢瑞丽江水就是一束诗.古时叫"勐果占备"的瑞丽,就有理想和幸福的意思.传说当释迦牟尼传教来到云南瑞丽时,大雾蒙蒙,又留下"雾城"之称.七月流火.我到云南搞民族学考察,便终于有机会流连瑞丽江畔.初到边城瑞丽,会惊叹边境贸易的繁荣.城内各种服装、首饰、电器等商号林林总总,自由市场上从泰国、印度、缅甸等国进来的化妆品、金玉首饰独占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由于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成为英、俄等帝国主义国家角逐的重要对象.西藏在1888、1904年的两次抗英斗争中均以失败告终,作为西藏地方政教领袖的十三世达赖喇嘛被迫两度出走.在两次出走内地和印度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内地和英国在印度的近代化设施,再加之受"教育救国"思潮和张荫棠、联豫在西藏推行近代教育改革的影响,为改变西藏传统教育与现实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十三世达赖喇嘛在西藏地方推行近代教育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瑶族作为我国南方一个以刀耕火种而闻名的山地民族,历史上历经磨难、几经迁徙,最终在今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海南等省区定居下来;基于不同地区的政治生态,他们架构了别具瑶族特色的社会组织形式,诸如瑶老制、石牌制、油锅制、密诺制以及村老制等,作为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服务的组织平台.进入近代以来,随着中央政府对瑶族政治统治的强化,相继在瑶族地区设立了若干层级的统治机构.即便如此,瑶族传统的社会组织形式仍程度不同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价格操纵和市场传动机制、市场主位货币、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利益流动结构等角度.深入地揭示了城镇经济网络结构"无市不趋东"现象对广西近代经济的影响,进而提出,正是这种影响,形成了晚清民国时期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区域格局.  相似文献   

18.
朱琦是近代广西诗歌史上的一位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重要诗人,"岭西五家"和"杉湖十子"之一.他的诗以杜甫为法,从各个角度全面地反映了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起义前后的社会现实,寄予了深沉的感叹,具有浓厚的"诗史"特征,风格沉郁悲壮,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可谓杜甫诗歌的传人.  相似文献   

19.
试论十三世达赖喇嘛对藏军的近代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具体考察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对藏军实行近代化改革的社会背景和主要内容,认为达赖喇嘛对藏军的改革,是在内外部的压力下被迫进行的,虽然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西藏的政教合一制统治,但客观上它加快了西藏由封建农奴制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是西藏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起点或标志,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20.
传统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再审视及民族学意义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从四个方面对传统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作了再审视,并以此为基础,就这种再审视的民族学意义作出了相关的反思性阐释.文章指出,应该在本原意义上理解和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在社会以及社会发展问题上贯彻历史唯物主义原则,要对传统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作出符合时代意义的丰富和完善,并进一步展开与现代社会理论的对话,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