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回答了我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际中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许多重大发展和重大突破,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我想着重谈以下六个方面的发展。 一、科学地解决了商品经济同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 对社会主义经济属性的论述是《决定》对所有经济理论问题发展的最根本的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属性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论断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属性的科学概括,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个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属性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这个新的概括说明,商品经济不是什么社会主义的异己物,也不是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大报告的一个重大贡献,是作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这是十三大政治报告的理论基石。十三大报告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报告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都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世界在发生巨大变化,人类文明在突飞猛进,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事业展现了新的前景。这一切都要求马克思主义者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进入新境界。”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进行再认识的研讨中。我感到对当代世界政治的新趋势很有探讨的必要。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已把政治体制改革推上了重要日程,而政治体制改革既不能离开我国的国情,又要适应世界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出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七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发展历程表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我国国情,不断解放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列宁是第一个亲自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导师。他的经济理论极其丰富。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列宁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对于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指导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最近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杨承训、余大章合著的《新经济政策理论体系——论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再认识》一书(以下简称《体系》),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成果,是一本有特色的专著。  相似文献   

6.
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我一直怀着深深的感情,感谢邓小平同志对国家、对时代作出的杰出贡献。由他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而且为理论研究、发展和繁荣社会科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党的代表大会(或全会)都作出了重大的决策,例如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7年党的十三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理论的阐述,1992年党的十四大作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和奋斗目标。 1 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建国后到十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和借鉴其它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充满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它的理论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这些理论,都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大报告在勾画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的同时,指出了现时代的一个大趋势:“马克思主义需要有新的大的发展”,并向理论工作者发出了“开拓新视野,发展新观念,进入新境界”的号召.这是强调哲学变革在政治变革中的理论前导作用. 政治变革制约着哲学变革,而哲学变革又转过来成为政治变革的前导,这是中西哲学发展的规律.18世纪的法国落后于英国,但伏尔泰等人以极大的热忱介绍了英国哲学(如牛顿、洛克哲学),从而为法国革命找到了理论武器;19世纪的德国落后于英法,但后来学到了英法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一个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坚持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纲领。这个决定摒弃了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理解上形成的许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固定观念,对许多问题作了新的理论概括和阐述。决定指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破除过去的僵化的经济体制模式,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种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在理论上提出了怎样理解发展和怎样理解破旧与立新的关系问题。本文试图联系经济体制改革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作为学习《决定》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迄今已经十年了.这是改革开放的十年,也是对社会主义重新认识的十年.改革,批判了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错误,变革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再用这些新认识去指导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合.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我们抛弃了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错误观点,根据新的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得到新的发展,这些新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轮廓.  相似文献   

12.
<正> (一) 一项具有根本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党的十三大在理论上的一个突出贡献,是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重大成果,也是我们今后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新起点。所以,十三大以后,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研究,这是在实践、认识取得巨大成果的基础上,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的拓展和深化。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行研究,必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我们现在说要拓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主要的就是指把已经提出的这个理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个方面,在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统一战线等社会各个领域加以充分展开。这项研究,既有总论,又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纲领。它全面地概括了我国经济学界多年来的理论研究成果,全面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并吸收借鉴了国外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和他国经济实践的成功经验,从而极大地丰富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堪称中国版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决定》究竟在哪些方面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作了新的概括,或者说在哪些方面丰富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呢? 本文不打算详尽论述,只是从总体上、从大的方面概述要旨。 第一,在经济体制上,《决定》明确提出了社全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  相似文献   

14.
变化了的实践需要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并推动着理论的不断创新.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使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应而生.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以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初步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针,明确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我国的一次重要发展,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集中概括。它为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的年鉴事业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年鉴的编纂工艺如何进行改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本文试从湖南的经济发展状况出发,联系《湖南年鉴》的工作实际,对此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科学体系。这个理论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解决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创造。因此,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相似文献   

17.
探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毛泽东在1956年开始提出的,追溯和研究毛泽东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索新的理论、路线和发展道路.同时,苏共二十大对苏联经济模式弊端的揭露,引起了毛泽东的反思,在此背景下,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提出探索符合中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的纲领性文件,为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道路。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在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方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首先必须置于中国的现实基础之上。最主要的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情况相结合。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19.
陈云是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理论的第一人.这一理论创新,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建设的新境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而且也为提出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理论界一致认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围绕着市场经济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上,经济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理解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