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本陆军中佐斋藤季治郎写的《间岛视察报告书》(1907年),是为了在延边地区筹设“统监府派出所”而搜集的情报。其核心内容是假定“间岛”境界线,将朝鲜人创制的原本指称图们江沿岸的“间岛”扩充为区域概念,不但包括图们江以北地区(东间岛),还包括二道松花江以北地区(西间岛)。如果说东间岛的界定与朝鲜移民占据多数有关,那么西间岛的界定则主要是日本垂涎于长白山北麓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特别是为了夺取韩边外的夹皮沟金矿。假定“间岛”范围,既为日本借口保护朝鲜人派军警进行非法扩张预设了活动空间,也为利用土门江等于松花江说,通过谈判夺取“间岛”领土权做准备,暴露了日本利用“间岛”地理概念进行扩张的侵略意图。  相似文献   

2.
“间岛”一词是朝鲜越江垦民创造的,原指我图们江以北光霁峪假江滩地。日俄战争后,日本欲推行“大陆政策”,征服东北,便决定利用朝鲜垦民的“问岛”说。日人先在舆论上极力扩大间岛范围,然后以间岛归属未定为借口,试图强占。中方在国势衰微的情况下,依据确凿证据,与日人进行了严正交涉。经近三年谈判,中日于1909年8月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了结此案。中国在交涉中丧失大量权益。  相似文献   

3.
1907年8月,日本在东北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区龙井设立“统监府间岛派出所”之后,便开始进行对朝鲜族的教育渗透,以便最大限度地“怀柔”和利用朝鲜族扩大对东北的侵略。20世纪初,日本对朝鲜族的教育侵略,主要是通过殖民主义教育机关及补助学堂的设立、殖民主义教育政策的推行、对朝鲜族民族主义教育机关的控制与取缔等途径来进行的,而且其教育宗旨始终未离“忠良臣民之养成”的殖民主义教育之谱。  相似文献   

4.
日本"间岛"领事馆成立以后,中日两国围绕"间岛朝鲜人"的国籍问题、领事裁判权问题所展开的矛盾和斗争,实质上是领事权和领土之争.  相似文献   

5.
1875年9月,日本海军“云扬号”舰长井上良馨蓄意挑起“云扬号事件”,并把责任推卸给朝鲜一方。1876年2月,朝日江华岛谈判时,日方全权大使黑田清隆以炮舰政策为后盾,极力掩盖“云扬号事件”真相,由此强迫朝鲜签订了朝鲜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岛条约》。此后,日本军国主义当局和它的御用历史学者们以被歪曲了“史料”为依据,咬定“云扬号事件”是因“云扬号”军舰“为了测量从朝鲜西海岸到清牛庄的航路”.“寻求淡水和柴禾”驶经江华岛时,“遭到来自朝鲜炮台的毫无理由的突然袭击,无奈进行了自卫”而发生的。这样,近代朝日关系史上就给朝鲜留下了一桩不可容忍的冤案。  相似文献   

6.
统监府间岛派出所时期是日本在间岛确立其统治地位的关键时期。为此,日本"阳借保护之名,阴为扩张之实"。综观统监府派出所时期的间岛政策,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从无视和否定中国现行的法律和制度入手,打破间岛的既成秩序,对间岛朝鲜人极尽其笼络蛊惑与威胁利诱之手段,企图实现其所谓的"保护权"。本文就此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旨在进一步揭露日本所谓"保护"政策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论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间岛”朝鲜人文学─以《民声报》上发表的作品为中心金月星著潇川译《民声报》创刊于1928年2月,它是在进步人士关俊彦先生献款义举的影响下,由间岛各阶层进步人士集体捐款筹建的报纸(用期、汉两种文字发行).从报刊必须反映民...  相似文献   

8.
1907-1909年的中日“间岛”交涉是清末围绕领土主权的一次重大外交活动。日俄战争后,日本利用外交上的有利时机,于1907年8月以中朝界务问题为由提出“间岛”问题。“间岛”初指吉林光霁峪前图们江中的一块滩地,日本歪曲“间岛”真相,将其扩大为涉及延边广大地区的领土纠纷。日本提出“间岛”问题时,即以派兵越境侵占配合其外交讹诈。清政府一方面在延吉地区组织有理有节的抵制,另一方面通过外交途径与日交涉,驳斥日方在界务问题上制造的种种谬说,论证图们江为中朝边界。交涉后期,日方调整外交策略,以“间岛”问题…  相似文献   

9.
日俄战后,日本经营东北是其大陆政策的重要一环。而“间岛”则是日本通向中国东北地区的“后门”,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本为在“间岛”建立与南满的旅大互为犄角的另一个侵略据点进行了种种阴谋活动。本文着重探讨了日本在建立“统监府间岛派出所”前所进行的阴谋活动,以揭露日本介入“间岛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朝鲜王朝古地图与文人诗歌体现了朝鲜人的湖南空间认知形态与他们心目中的湖南意象的特殊性。近代以前,湖南与朝鲜几乎没有直接交流,湖南却成为许多朝鲜文学作品中的空间背景。朝鲜人并没有强烈的湖南概念,取而代之的是“湖广”“楚”“荆州”等概念。湖南的山水博得了朝鲜人的赞赏,与其相比,一些人文环境的评价却相对不高。这些现象产生原因主要来自朝鲜特有的儒学价值观,及由此形成的朝鲜中华主义政治态度与景观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巨文岛事件发生前,面对英俄在东北亚的争夺,福泽谕吉在对日本所面临的国际局势表现出危机感的同时,将朝鲜喻为夹在日本和外国间之"蒲团"。事后,他认为朝鲜应"联英防俄",将俄国看作是朝鲜、中国以及日本的最大威胁。并且,他还认为朝鲜的灭亡难以避免,表达了为了朝鲜人民可以"祝贺朝鲜之灭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一、导  言对使用同一语系语言的蒙古人和朝鲜人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可为各国在文学研究方法方面开辟一片新天地。这不但可以进一步弄清楚在蒙古文化的历史性影响下的阿尔泰文化圈中各国文学的特征 ,也可发展亚洲文学理论以相应于西方文学理论之发展 ,并终将对世界文学理论之建设作出贡献。二、从“葫芦和富人”这一传说看蒙古和朝鲜民间故事之同样性和多样性蒙古的民间故事“金鹰”属于含有“葫芦和富人”核心传说的故事类型。我们可以在朝鲜和日本找到含有相似核心传说的民间故事。这些在蒙古大陆、朝鲜半岛和日本岛流传的故事都使用着相…  相似文献   

13.
1919年3月爆发的“三一三”运动是朝鲜族反日斗争的第一次高潮,是把朝鲜族革命斗争推向新阶段的全民族的爱国政治运动。本文就其过程及历史地位略加述评。一、反日斗争高潮的酝酿与准备1876年2月,日本侵略者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江华岛条约》,迫使朝鲜走上了殖...  相似文献   

14.
锦州历史悠久,古称屠何、东屠、徒河(徒阿)或不居何。它是古代少数民族名、方国名、古城名、古水名或姓名。①少数民族名《论语·子罕》载:“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尔雅·释地·九夷疏》:“东方之夷有九。”李巡注:“玄冤(今辽东)、乐浪(古朝鲜)、高抵(古朝鲜)、满饰、岛更(吉夫余)、索家、东屠(古屠何)、倭人(古日本)、天都。”按:此乃指满洲、朝鲜、日本,皆古九夷之地也。《管子·小匡》:“齐桓公救燕,擒狄王,败胡貉.破屠何。”尹之章注:“屠河,东胡之先也。”…  相似文献   

15.
1945年8月日帝投降后,国共两党在东北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在此过程中,国共两党对朝鲜人实行了截然不同的民族政策,不仅对朝鲜人的归国和定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东北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国民党视东北朝鲜人为侨民,制定了将其全部遣送回国的基本方针,对其财产则视为日伪遗产予以全部没收或扣押.结果,国民党“收复区”内的大部分朝鲜人或归国,或前往共产党“解放区”.与此相反,共产党尊重东北朝鲜人的民族感情和意愿,主张赋予他们“双重国籍”,在土地改革中给予其土地所有权,这为大部分朝鲜人放弃归国而定居中国东北创造了条件,进而使得他们自愿投入到共产党领导的东北解放战争的洪流中,并最终发展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新成员——中国朝鲜族.  相似文献   

16.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我国东部,是雄鸡头部的一颗明珠,同时也是东北亚金三角的中心。在那里生活着汉族、朝鲜族、蒙族、回族、满族等各族人民。占人口总数的39.8%(共85万人)的朝鲜族使延边富有浓郁的朝鲜族特色,无论在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与其它地区有所不同。素有“文化之乡”美称的延边以其发达的教育著称于世。而联合国投资开发东北亚经济圈的决定更使延边受到世人的瞩目。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与边境邻国和睦相处的友好关系,丰富的物产资源以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远景规划使延边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以经济为龙头的全方位开放给延边地区教育和朝鲜民族教育事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延边地区教育和民族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矛盾。重视对延边地区教育和朝鲜族民族教育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加强  相似文献   

17.
“高丽棒子”是中国人对朝鲜(韩国)人沿袭已久的蔑称.但是,对于这一称呼的历史由来,却一直缺乏学术考证.其实,通过梳理朝鲜文献《燕行录》的相关内容可知,它来源于韩文的“帮子”一词.“帮子”原本指的是明清时期朝鲜使行团中地位低微的服役者;它从一个特定的称谓演变为“高丽棒子”这一含有贬义的泛称的历史过程,反映出的是明清时期的使团接待政策所引发的朝鲜使团与沿途的中国百姓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朝鲜宣祖执政年间,正值努尔哈赤政权由微末到强大,宣祖政权对努尔哈赤集团的认识随着努尔哈赤势力的壮大而发生改变,从最初的“扰边夷狄”到“浸浸有强大之势”的强虏,随着这种认识的深化,朝鲜也由轻视、防范努尔哈赤势力转变为重视、“曲以应付”,随着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结盟蒙古一系列举措完成之后,朝鲜成为女真政权马鞭所指之地,面对努尔哈赤拆毁“藩篱”,朝鲜只能被动应变.这一期间,宣祖政权对努尔哈赤势力的认识颇具历史预见性.  相似文献   

19.
1887年(光绪十三年)中朝两国共同勘界以后,中方拟沿小白山、石乙水设立"华夏金汤固,河山带砺长"等十字碑,这一计划由于朝鲜的反对,始终未能赴之实施。其后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开始传出十字碑毁于朝鲜人的说法。然而经考证,"毁碑说"是中方人员在对抗日本向"间岛"(今延边)地区扩张,特别是在强调中朝两国以图们江为界的过程中产生的,但却并不是事实。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朝鲜族在特定的历史与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了区别于主流民族,区别于朝鲜半岛上同一民族的双语双文化建构特征。这个特征在语言教育中的影响尤为明显。根据语言的普遍性意义特征和“多语者多语能力”的理论,朝汉双语人应具有较强的语言学能。然而,在日语教育中予以肯定的“优势“在英语教育中却时常呈现出“劣势效应”,因此而开展起来的中国朝鲜族英语教育研究,旨在为三种语言学习者寻找能够使他们的“双语建构”特征发挥优势效应的英语教育途径及教学模式。作为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经过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已开始取得值得瞩目的成果。对此进行学术层面上的阶段性总结将有助于该系统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引起对朝鲜族英语教育的更广泛关注,对探讨中国朝鲜族英语教育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