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四川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旅游业是该地区最具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是未来四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探讨了该地区旅游业的现状,分析了它在四川民族地区中的地位和作用,并针对这一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才让加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6):69-75
在我国民族地区,无论总人口还是少数民族人口均呈现出较大幅度增长。其原因既有自然增长导致的人口增长,也有机械人口增长导致的人口增长,同时也有社会人口变革和国家制度原因导致的人口增长。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人口惯性”作用还将促使民族地区人口增长。因此,国家应制定适合民族地区特点的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人口政策与制度,促使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日根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从台北故宫档案馆所藏乾隆到咸丰年间中央与地方政府对会馆进行监管的档案材料,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不大为政府所关注的会馆组织已逐渐进入统治者的视野,政府监管逐渐加严.对于以会馆聚集起来的团体起事,政府的干预呈加强趋势;对于会馆内可能存在的藏匿奸宄,或会馆是否参与囤贮私盐等的查禁也逐渐加严;当政府面临战事而国家财政又相对较紧时,向会馆赊借或直接动员会馆捐输,成为补充军需不足的重要途径.由以上三个方面看,会馆在乾隆至咸丰年间,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呈现出更加兴盛的局面,且实力获得了加强.会馆的主体仍是积极的,在社会秩序的稳定方面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四川民族地区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区产业的比较优势是构成产业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本文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出发 ,以定量分析的方式 ,运用区位商等定量分析指标 ,对四川民族地区各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6.
李红梅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5,(1)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动力。人的现代化不仅是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目的所在,而人格的现代转型无疑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大力推进民族地区人口现代人格的培育和塑造,尽快建构起具有独立的个性品质、敢于挑战传统、勇于竞争等具有现代精神品质的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是当前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许国林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
二战以来,美国人口的地区迁移呈现出了与历史上前几次人口地区迁移迥异的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美国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南部轻工业的发展,美国联邦政府及西部和南部各州政府鼓励和资助移民的措施,是促成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和中央北部大规模南迁西移的主要原因。这种迁移,促进了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的迅速发展,进而也影响和改变了美国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四川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为指导,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劳务扶贫、产业扶贫、安居扶贫、易地开发扶贫、小额信贷扶贫、以工代赈等扶贫政策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发生率降低;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逐渐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规模扩大;农民医疗条件及健康状况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9.
四川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李绍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1):34-44
20世纪50年代在民族地区进行的民主改革对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现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李绍明先生以亲历者的身份,回顾了四川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历史过程,并对民主改革的定义、性质、政策、成就及存在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为我们了解这段特殊的历史提供了鲜活的史料. 相似文献
10.
王岚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0)
四川民族地区跨世纪扶贫开发存在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投入不足、地方财力拮据、人口素质低下、观念落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差等难点。只有建好领导班子 ,找准路子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多争取资金、用好资金 ,抓住扶贫攻坚的“牛鼻子”,才能最终解决民族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训智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2):69-71
中国从清末引进国际法,到制定第一部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是中国国民具有隶属于自己国家法律身份之开端,之后民国时期的各届政府都以这部国籍法为蓝本制定国籍法,以规范和调整国民以及移民、侨民问题,自此,中国的国籍法开始与国际接轨,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谭玉秀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39(2):77-80
奉天是东北开禁前汉族移民迁入最早、聚集人口最多的地区。咸同之后的放垦主要是以官荒为主,包括奉天东边的封禁地、牧厂以及围场等。随着以上禁地的纷纷开放,移民日益增多,人口数量大大增长。 相似文献
13.
清末科举考试内容改革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娜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5):15-19
在清末教育改革中,科举考试内容占有突出地位。从洋务运动时期的增设算学科,到“戊戌变法”期间提出废八股改试策论和增设经济特科,科举改革与新式教育密切相连。“新政”初期,科举考试内容的改革,推动了西学传播和新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宋超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13-19
明末清初,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四川人口损失严重,引发了清前期著名的"湖广填四川"的运动.客家作为移民骨干大量徙居四川,对四川人口增殖、经济恢复等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清廷移民政策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清初积极鼓励"客民"入川,至雍正年间开始采取一些限制性措施.再至乾隆中期,向四川大规模移民行动基本停止.清朝中后期,为了缓解由于移民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更多地是采取防范措施与遣回原籍安置的方法,不再鼓励移民入川了. 相似文献
15.
邱建章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3):80-83
国籍法是近代西方法制文明的产物。鸦片战争前 ,清朝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国籍问题并不是统治者关注的话题。 19世纪中叶 ,随着观念的转变 ,清政府开始向海外遣使设领 ,对华侨采取了积极的保护政策。由于制定国籍法采取的原则不同 ,在华侨身份的界定上清政府同荷兰等国发生了严重分歧 ,使清政府在南洋等地的遣使计划一度搁浅。为争取海外华侨对祖国的认同 ,维护国家主权 ,在广大华侨的积极呼吁下 ,清政府同荷兰等殖民国家进行了不懈的外交斗争 ,催生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国籍法。它的颁布是我国法制史、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 ,对我国侨务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晚清,在沿海沿江通埠之地兴办彩票的影响下,四川也兴起了彩票业.在筹集新政所需款项以及杜绝川银外流的名义下,四川当局奏请朝廷允准,开办"四川彩票总公司",并制订了完善的<四川彩票章程>,从而使得其时四川彩票业向着制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永翔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33-140
清中期,玉米作为一种新粮食作物,在秦巴山区的引进和广泛种植,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原有的生产与生活模式。玉米以其环境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等优点,吸引了更多外来移民来此垦种,使秦巴山区民众的生活状况得到了较大改观,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打破了这一地区的封闭状态。但因人口过度增长所产生的粮食压力,又使秦巴山区遭到破坏性开垦,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晚清四川鸦片生产及其动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邦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3):39-43
四川引种罂粟,可能始于唐代。清道光以前,该省有24厅州县出产此物。晚清时期,四川成为全国最大的鸦片生产省,绝大多数地区皆种有罂粟,而川东一带特盛。清末,全省约有350多万亩土地被罂粟所侵,年均鸦片约12万两。究其动恩,是因为:四川具备种植罂粟的适宜自然条件和固有基础;中国政府受到西方殖民者的控制,实行寓禁于征的政策,或禁而不力;加以长江航道改善,高额利润诱惑。于是很多农民趁机习得罂粟种植、鸦片加工技术,从事毒品生产活动。当今开放时代,欲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固亦须远离毒品之害。 相似文献
19.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70-82
清代丹噶尔城的演变历程可视为西北边疆地区纳入王朝国家体系历史的一个缩影。乾隆朝以后,丹噶尔借助独特的地缘优势发展成为河湟地区的商业经济中心。民族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功能的转变,丹噶尔城的内部空间结构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城市空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仅单纯地表现为物质空间形态,还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层面。通过对丹噶尔城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的综合分析,能够在长时段的纵向对比中勾勒出丹噶尔城的演变特征,进而能从清代西北地区历史演进的宏大叙事框架中去深入思考地方社会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张宇权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113-120
儒家思想的影响、鸦片战争后的社会氛围、清代的文化的专制主义与排外主义以及反西化的历史渊源,分别为晚清保守思想形成的理论根源、现实根源和历史根源。保守思想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直接和间接的阻碍作用,但是,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儒家思想也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