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张玉杰 《理论界》2014,(5):177-179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投资新政的陆续出台,我国保险资金投资规模不断增加,资金运用的投资渠道日益丰富,充分发挥了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但在资金运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资产配置结构不合理、投资收益水平偏低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和研究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在资产负债管理、风险控制制度、监管方式转变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马春光 《理论界》2004,(5):226-227
一、中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现状和问题从整体看,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现状是健康的,发展前景良好,但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如不加以克服,势必使保险业大发展丧失后劲。主要问题有:1.中资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机制和管理方式落后。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稳健、科学、高效是保证保险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过程中缺乏科学的预测、决策及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对投资结构、投资品种、投资方向、投资期限、投资效益等方面缺乏科学的测算和评估。一些保险公司的投资决策比较随意,形成了很多不良资产,《保险法》的颁布,使保险…  相似文献   

3.
一、对保险资金运用进行法律监管的必要性 保险资金运用是指保险企业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将积聚的各种保险资金进行投资和融资,使其保值增值的活动。保险资金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增强保险公司自身的实力,降低保险费率,减轻投保人的负担,提高自身在保险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另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外资保险公司的大量涌入,保险企业退出市场尤其是被宣告破产,将成为我国保险业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由于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及其经营的特殊性,为维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应加强对我国保险企业市场退出保障机制的研究,完善保险公司整顿、接管、破产等的法律规定以及保险合同制度和保险保障基金等制度。  相似文献   

5.
李梓宁 《理论界》2008,4(2):101-102
保险资金投资多元化是国际保险业发展的新趋势,而对于我国刚刚有所起色的保险业来说,却是一个新兴的问题。在我国保险市场中,保险资金的投资途径被限制在仅有的几个利润甚少的行业。因此,我国的保险业一直都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针对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现状,借鉴国外保险资金投资的经验,对如何完善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制度提出建议,并将其法律制度的建设和监管体制的完善作为本文的重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李芳 《中州学刊》2007,(2):99-101
在英国,保险中介行业已经非常成熟,具备自我监督的能力,所以政府对其采取比较宽松的监管模式,侧重于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我国目前保险中介制度尚未成型,保险市场秩序较为混乱,保险行业的自律性较差,因而政府有必要采取较为严格的监管模式,但英国保险经纪人监管制度中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做法和思路对我国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有效保险监管是适度监管,是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监管,更是具有多样化监管手段的监管。有效保险监管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适度监管就是解决监管的边界问题,它是保险监管有效性的前提条件。适度监管是一种目标明确的监管,是特定主体的监管,是一种特定主体进行的有权监管。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保险监管,指的是监管的规则选择,它是保险监管的依据,是在保险业深刻变革过程中的制度选择,是保险监管的根本。保险监管手段多样化指的是保险监管的实现机制。不能通过一定手段实现的保险监管不是有效的监管。作为保险监管体系的核心部分,有效保险监管的形成,适应了保险资金运用带来的保险业变革的新形势,紧紧围绕保险资金运用所带来的风险问题,抓住了公司偿付能力这一根本问题,能够达到有效控制保险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银行保险是实现银行与保险公司“双赢”的业务发展战略,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并行之有效的保险营销方式。目前,我国的银保业务由于现实经营状况的限制出现了一些棘手问题,如手续费过高、银保产品同质、银行同保险公司合作松散等。基于此,构建完善的金融监管法律支持体系,以及形成有效的银行保险监管机构体系至关重要。如此,既可以规范保险市场的发展秩序,也可以保障保险消费者乃至被保险人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9.
美国NAIC为各州保险监管机构制定了从低度介入、监管干预、接管到重整、清算解散的问题保险公司市场退出的一系列法律文件,其监管干预具有主动性、专业性以及行政监管与司法控制的共治性等特点。我国对问题保险公司的监管表现出监管手段单一、监管过程信息披露不充分等缺陷,应进一步完善实施监管干预的相关立法和配套措施、强化监管机构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符合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需要。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率不高,运用渠道需拓宽,保险机构资产负债也存在资产与负债期限和结构上的不匹配。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能拓宽投资渠道,实现资产与负债在期限上的匹配,从而优化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结构,既有利于保险机构自身经营管理健康发展,也体现了保险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前,推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的绝大多数是县级及县级以下的基层医院,如果在市级、省级大医院全面推广,还面临着以下困境:"先看病后付费"制度存在欠费风险;"先看病后付费"制度可能会给医院运营带来挑战;我国目前诚信制度落后也是"先看病后付费"制度面临的困境;医保基金可能有被恶意套取的风险。对此,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克服:加强政府的主导地位,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加强诚信体制建设,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强法律体系建设,解除"先看病后付费"制度的后顾之忧;加大对医保基金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2.
于树一  黄潇 《北方论丛》2022,(1):116-126+172
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关键,而财政资金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中发挥了基础性的物质保障作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国将在五年过渡期内,保持原有政策及资金力度不减,并将原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更名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让其在以乡村振兴为平台的相对贫困治理中继续发挥基础性作用。为此,需从资金监管的角度,分别以问题和效率为导向,为这部分财政资金构建起"双框架"监管体系。一方面基于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构建资金监管体系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根据财政资金投入使用安全、规范的需要构建资金监管体系的实际运行框架,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财政资金"双框架"监管体系,促进财政资金监管效能提升。  相似文献   

13.
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经济制度,不仅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稳定阀,而且是推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为此,根据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分析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监管、支付三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工具、监管模式及其支付对策,是当前我国养老保险领域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福利法律制度是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所有关于社会福利的法律和制度的总称。在传统社会福利制度下,我国社会福利法律制度存在一些缺陷:缺乏体系性、普遍性、组织性和监督性。我国在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过程中,要构建发展性、正当性、需要满足型社会福利法律制度,形成在《社会福利法》统领下单项法和专项法组合在一起的综合性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5.
生育保险法是生育补偿社会化的需要。生育保险受益者待遇主要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从全国范围来看,生育保险受益者待遇落实效果不是很理想,且呈现出地区不平衡,受益者待遇在生育保险法实施过程中被人为降低。从地区范围来看,生育保险待遇水平和生育保险受益率偏低。提升生育保险受益者待遇,应该提高受益者待遇享受标准,改进受益者待遇支付方式,扩大生育保险基金筹资渠道,控制和节约生育基金开支。  相似文献   

16.
刘军霞 《理论界》2014,(10):82-87
本文针对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投资问题,从法律角度论证了基金投资的正当性,并根据我国国情设计了基金投资的法律关系架构和监管的目标体系、原则和具体制度,以期排除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法律障碍,对立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特征中的高龄化和老龄化越发明显,"社会养老"已经成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识,这需要加快社会理念转型。促进养老保险政策社会化,完善相关保障体系,构建公平、公正的养老保障机制;需要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的实效性;需要引导市场机制的介入,增强养老资金运作效率;加强相关立法监督,规范政府行为,提升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效益。  相似文献   

18.
风险投资机构典型的组织形式包括有限合伙、公司和契约式基金三种,它们各有其优缺点.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由于法律上的诸多限制,在运作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因而,应修改相关的法律,以完善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王小飞 《云梦学刊》2011,32(4):68-72
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给经济社会带来重大负面影响。长株潭实验区应当积极作为,探索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制度模式,率先建立完善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长株潭实验区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的建构,应在国内现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借鉴域外损害赔偿制度,从基金筹集、基金申请、基金管理、基金监管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