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用学的语用顺应理论是语言使用中根据语用环境做出的动态顺应。语用顺应对翻译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语用顺应分为主动顺应和被动顺应。本文以杨译与霍译《红楼梦》中“笑道”的翻译对比为例,对主动顺应与被动顺应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2.
从Verschueren语言顺应论的视角来看,新闻标题中时髦词的选择所体现的顺应主要是对交际语境的顺应,这具体表现在顺应受众求新求奇的心理、顺应新闻报道者求精求简的心理、顺应社会文化和规约、顺应社会环境、顺应所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从语用学的角度,以顺应论为理据,对新闻标题进行的研究较之以往从文体学和修辞学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更具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很多春晚语言类节目中的经典台词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社会万象或者揭示受众心理,因其语言诙谐幽默、琅琅上口,这些台词很快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语。Verschueren认为,研究语言现象必须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整体综观出发。其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过程是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使用者一旦使用语言,他就要不断地根据语言的三种特性,即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对语言做出选择,其中以顺应性为主要特征。顺应包括对交际语境的顺应,交际语境涉及三个层面: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我们从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角度入手,分析春晚流行语对社交世界和受众心理世界两个层面的顺应过程。对社交世界的顺应包括对受众价值取向的顺应、对网络及影视媒体文化的顺应以及对社会生活的顺应等三个方面;对心理世界的顺应包括顺应受众娱乐与消遣心理和宣泄不满与释放压力心理。  相似文献   

4.
从顺应论的角度出发旨在探讨顺应性对翻译研究的启示。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在顺应论框架内,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语境和语言结构客体之间作出动态的顺应过程,只有从语境关系、结构客体等诸方面对原语和目的语作出动态顺应,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翻译目标。因此,顺应理论对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发生在大同市区的语码转换的顺应模式大致有三种,即对语言现实的顺应、对社会规约的顺应和对心理动机的顺应。本文对大同市区160名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大同市区普通话与大同话语码转换的频率较高;男性与女性转换的顺应不同;学历越高转换频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隐喻性话语的顺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中,跨域映射及关联对隐喻性话语的工作机制似乎不具备充分的解释力。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能很好地解释隐喻性话语的工作机制。根据顺应理论,隐喻性话语的生成是说话人对交际目的的顺应,隐喻性话语的理解则是听话人对说话人交际意图的顺应,而语境既为说话人和听话人相互顺应的条件,同时也是两者相互顺应的动态的构建性产物。  相似文献   

7.
词汇语用充实是字面词义在实际使用中的变化,包括收缩和扩充。顺应理论将言语交际视为一个进行语言选择和动态语境顺应的过程。因此词汇语用充实是发生在词汇层面上的语言顺应的结果,交际者需对交际语境中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进行顺应,动态地考虑顺应对象和顺应功能以生成话语意义,并且在顺应过程中存在着高低不同的意识突显程度。  相似文献   

8.
语言顺应论是一个极富解释力和适应性的理论,它对翻译理论研究有很强的借鉴作用.顺应论认为顺应性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顺应性主要涉及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四个方面.翻译是一个根据语境不断进行顺应性选择的动态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对译语语境以及译文的语言结构的顺应.翻译活动既受到所处的语言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又不断改变着其所在环境,因而翻译永远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具有协商性.  相似文献   

9.
维索尔伦根据使用语言就是进行语言选择的观点提出了顺应论,根据这一语用综观论,对CCTV和BBC电视新闻播报过程中在语言选择层面和语境选择层面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二者在顺应观众心理世界和交际渠道上存在顺应程度的不同,从而引起观看效果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为提高新闻的观看效果,对新闻制作人和新闻作家提出了在语言和语境选择层面的建议:顺应观众对安全感的需求、顺应观众信息处理机制的要求、顺应电视播报渠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维什尔伦(Jef Versehueren)提出顺应理论,指出语言的使用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了顺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我们用顺应理论来研究翻译,可发现顺应论对翻译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拟从语境关系顺应来研究《骆驼祥子》中的文化翻译。  相似文献   

11.
拍卖师对委托人负有根据委托人的指示行为,对拍卖物做准确描述,不得以低于保留价的价格出卖拍卖物,与买受人订立具有约束力的合同并取得价款,保管拍卖物等的义务以及忠实义务和保密义务;对竞买人和买受人负有拍卖物瑕疵说明义务,保证公平竞争的义务,交付拍卖物并转移所有权的义务,瑕疵担保义务;对第三人负有尊重其所有权和其他权利的义务,安全保障义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浙、闽、粤三省民营经济发展特点、区域差异以及各项工业发展指标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认为推动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是,尊重民营经济主体创业发展的首创精神,营造宽松氛围激活民间投资,注重提高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民营经济的未来发展规划要致力发展规模经济,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民营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质量水平;在依托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培养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高校心理咨询不仅应对大学生进行传统的病理式心理咨询,消解大学生中存在的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修复各种心里问题及障碍,更应该进行积极心理尤其是成功心理咨询与教育,使他们充满信心、希望、热情,乐观地面对人生和事业,系统认识自我,设立最佳事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学会自我激励,积极达成和实现目标,走上快乐、成功、平衡、富有意义的人生之旅,最大程度地实现大学生的潜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语言学习中的策略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策略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 ,如态度 ,动机 ,年龄 ,性格 ,性别 ,学习风格 ,智力 ,能力等。学习策略有诸多分类。本文主要对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进行对比分析 ,以便让学习者能意识到在什么情景下采用最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 ,并能不断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 ,以便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策略运用是否得当体现了学习者对学习情景所具备的控制和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5.
精神病患者长期以来被污名化、标签化和边缘化,使其难以真正回归社会。除了精神病患者自身的原因,家庭不堪重负、医疗机构的科层体制、社区民众的排斥是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面临的主要障碍。从关爱生命、关注尊严、尊重人权的视角看,社区和家庭应对精神病患者真正实现回归社会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与伦理责任,从而使其感受尊严、重拾自信、融入社会。在具体实践中,不仅要靠患者的自我觉醒,还需要有家属的支持、邻里的包容和医护方面的投入,构建以“去机构化”为特征的社区治疗体制,通过各种媒介宣传努力实现精神病患的去污名化,满足精神病患者“回家看看”的心理需求,使其最终能真正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加入WTO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加入WTO后的改革对策:如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尽快实施高等教育的法制化;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突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把研究型大学建成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搞好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选一步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专业设置的自主权和招生的自主权,加速发展网络大学;加强国内外各类高等教育之间的整合与互通等。  相似文献   

17.
墨子在《号令》篇中提出了“五十步一击”、“劝吏民坚守胜围”、“为守备程而署之曰某程”、“募民欲财物粟米以贸易凡器者”、“诸盗守器械,皆断”、“伤甚者令归治病家善举”、“其在莼害,吏与杂訾”和“略视之”的思想,对春秋战国时期会计的贡献在于八个方面:建立储备仓库、建立激励机制、建立规章制度、建立交换制度、建立惩治制度、建立安抚制度、建立簿籍制度、建立检查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要富强,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强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节约,向外扩张、掠夺,创新等.但只有创新才是加速社会全面进步、实现现代化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当前大学生的母语运用水平和人文素质不尽如人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大学母语教育和母语能力考查的欠缺以及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大学母语教育十分必要。要想提升大学生的母语运用水平,必须注重并充分利用汉语和汉语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与现代性特点,提高大学母语教育的质量和实效,促进大学生母语意识、母语运用水平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全能主义时代的民意搜集机制,其内在假设在于,具有较低公民精神的"群众",其意愿需要一批符合相应成员资格标准并且保持较高服务伦理的搜集主体,通过搜集渠道加以"体察"。进入后全能主义时代,随着现实生态环境的变化,各搜集要素都发生较大历史变迁:搜集主体的道德热忱逐步消逝,其搜集动力出现了内外部双重不足趋势,民意主体的公民精神和参与意识却不断增强,搜集渠道虽得到恢复并有所发展,但部分发生了功能失灵。这使得原有搜集机制受到严重挑战,一系列改革应对措施逐步出台。在主体要素层面进行"整党"、"扩源"和"保先",巩固与重塑搜集主体的成员资格和能力素质;在客体要素层面逐步"转变"认识取向,"承认"民众参与表达权,并"吸纳"民意诉求;在中介要素层面则在"恢复"和"夯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开拓"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