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承是近代史上藏书最多的私人藏书家。民国初年他兴建了嘉业堂藏书楼,其藏书不拘于宋元精椠,还相当重视明清两代书籍,收藏了大量稿本、抄本;其藏书思想也颇为开明,他把藏书开放借阅,同时又把大量珍秘古籍刊刻流通,而且嘉业堂刻书选择优秀底本,校勘严格,刊刻精美,向为世人所重,这些都对中华文化的保存、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而嘉业堂的衰落也同样给后人留下了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国东台士绅袁承业曾参与民国时期《东台县志》编纂,虽该志最终未成,但袁承业所纂《东台县志》相关部分则以私刻本和稿本的形式保存下来,且该志在1994年新修的《东台市志》中没有被充分利用。该志稿不仅对嘉庆《东台县志》原有内容有很多增补,更着力对晚清民国时期东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迁加以记述,有着不可忽视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吴骞是清代著名徽州籍藏书家,一生藏书无数,曾建造拜经楼以藏书。《临安志》为吴骞藏书的精华,其也曾以此为荣。通过对《临安志》的收藏,吴骞与黄丕烈、陈缱等人频繁往来,互相借鉴、诗文唱和,从而构成了藏书史上的一段佳话。遗憾的是,吴骞去世后,其所藏《临安志》开始流散并被递藏:其中,(淳祜)《临安志》被陆心源递藏,现藏日本静嘉堂文库;(成淳)《临安志》被丁氏递藏,现藏南京图书馆;(乾道)《临安志》现藏于台湾中央研究院图书馆。  相似文献   

4.
徐辑《宋会要》原稿的“副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松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在全唐文馆任职时,从《永乐大典》中抄出《宋会要》。其原稿大部分已经影印。另有被嘉业堂作为复文剔出的约1,700页,这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北平图书馆影印时未曾见到的;1953年,北京图书馆自耒薰阁购得,收藏于善本库。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原稿,总字数约近一千万。 徐松曾经对他所辑的稿本按照《玉海》所载《庆历国朝会要》的二十一类目次加以排整,并且在文字方面进行过细致的校订。但是由于篇幅大,问题多,终于未能完成。在影印本《宋会  相似文献   

5.
《清朝藩部要略稿本》,包文汉整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共485页。《清朝藩院要略稿本》(下称《稿本》)出版后,展读其前言、正文,深感这是一部凝结整理者多年心血的佳作。《稿本》的整理者包文汉先生长期潜心于清代蒙古史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1958年3月召开的“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就在成都借了“一吉普车书”。所借的书中就有“四川省志一百多本”(薛哲《20多天翻了一本书》,《四川日报》1983年12月26日)。四川省志始修于明朝的正德年间,至清嘉庆末,共7次修志。民国初年四川省通志馆虽也曾修志,但未刻印,仅有一部尚未完成的稿本。7次所修的四川省志,或称《四川总志》,或称《四川通志》,并无一部称作“四川省志”。所以,可以肯定毛泽东并未借阅什么“四川省志”。前面提到的薛哲的短文中,“四川省志”这四个字就并未加书名号。《四  相似文献   

7.
清人宋继郊编撰的《东京志略》稿本,今藏于河南大学图书馆,是辑录宋代至清以前关于开封资料的一部巨著,它对研究宋代的东京,价值颇大,曾为国内外的宋史研究专家们所珍视。为了使宋继郊的这一稿本不致年久佚失和湮没无闻,我们正在对它进行整理,准备刊印出版。这篇文章,仅就宋继郊其人及其《东京志略》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西藏志》著者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学者认为《西藏志》非果亲王所撰,《西藏见闻录》与《西藏志》实为一书。本文以为,根据目前已知的材料,仍不能否定《西藏志》为果亲王允礼所著,萧腾麟所著《西藏见闻录》与《西藏志》并非同为一书,萧也并非《西藏志》著者。  相似文献   

9.
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张金吾曾说:“人有愚智贤不肖之异者,无他,学不学之所致也。然欲致力於学者,必先读书;欲读书者,必先藏书。藏书者,诵读之资,而学问之本也。”(《爱日精庐藏书志序》卷首自序)国学大师季羡林在《藏书与读书》中写道:“有一个平凡的真理,直到耄耋之年,我才顿悟:中国是世界上最喜藏书和读书的国家。”余三定教授《民间藏书四题》《藏宝不如藏书》等谈到“我国自古有民间藏书的优良传统”,“学者藏书既有助于学者的学术事业和人生,也是在为整个社会的藏书和文化传承做贡献”。  相似文献   

10.
《花草粹编》原十二卷,因四库馆臣的改动,在十二卷之外出现了二十二卷的著录和二十四卷的版本。该书实际录词数量比编者自叙多约480首,这是因编者在其刊刻过程中仍有增补却没改动叙言所致。该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陈耀文与吴承恩合编的以吴氏藏书为选源的五卷同名稿本。吴承恩曾拟独自刊印该稿本而未果,其间对之应有所修订。《花草粹编》出版数年后,该稿本始由丘度刊行,用了《花草新编》的书名。以词存调和以词存人是《花草粹编》编者的目的,也是该书的价值所在,它为后世词谱的编撰和词人词作的辑佚提供了重要参考,对清初词学的繁荣有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五九年发现的《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简称《梦稿本》)是一部手写的百廿回《红楼梦》稿本,每十回一册,装订成十二大册。内中有些册的首页及末页破损相当严重,四十一至五十回原稿又完全佚失。收藏者杨继振根据摆字本补抄了十回另十九页半之多。补抄部分与原文相接处盖有杨氏印信,以示区别。这样严重的破损,应当是由于《梦稿本》在漫长的岁月中被翻阅的遍数过多所致。《梦稿本》的大多数章回,都没有被重新誊清过,许多章节字迹流畅而潦草,保留着涂改增删的原始痕迹。《梦稿本》的出现,立即引起了海内外红学界的极大兴趣。一九六二年范宁先生便为它写了长篇的跋文,附在《梦稿本》的影印本之后。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和上海古籍出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此书来源、成书年代及其作者的推测《杜诗言志》(以下简称《言志》)稿本是清代一部尚未刻行的手稿的抄本。这个抄本不署作者姓名,《自序》和《例言》又未标明成书年月。1957年扬州市古旧书店陈履恒先生从泰州市书商沈本渊(世德)处以高价购得。沈,泰州人,颇能鉴别古籍。其堂叔沈秉乾(惕斋),光绪进士,曾任邮传部主事,后回乡。秉乾藏书甚富,无子(有一过继子,嗜毒、浪荡),而颇爱此堂侄,故其藏书大多为沈所得。解放前,沈与泰州某藏书家、市商会会长(此人解放初已死)往来密切,为其整理藏书。当时陈曾向沈询问此抄本的来源,而沈未能明白置答。数年  相似文献   

13.
旧藏丁丙的一把折扇,因此对此君特别留意。丁氏在中国数千年藏书史上是享有盛名的,其"八千卷楼"与"嘉业堂"、"铁琴铜剑楼"、"海源阁"等合称晚清四大私家藏书楼。杭州文澜阁的《四库全书》得以保存,也赖丁丙与其兄长丁中的功劳。丁丙(1832—1899)是杭州人,在清末的杭州,他是很有威望的。他既是文人,刻书,藏书,从事地方文化的保护工作;他同时又是商人,洋务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与胡雪岩等人同道,在江浙办了不少企业。  相似文献   

14.
清代神木地区先后纂修了两部方志,即为清雍正《神木县志》与清道光《神木县志》。因现存清雍正《神木县志》的版本内容部分残缺,目前学界对该志的真伪及成书年代尚存争议,莫衷一是。清道光《神木县志》的成书年代较晚,内容保存完整,是神木旧志的代表之作。经考证,现存版本的清雍正《神木县志》并非为清道光《神木县志》中纂修者所提及的四本抄志,清道光《神木县志》也并非是在现存雍正《神木县志》的基础上纂修的,两部志书在体例及内容书写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所载内容相互抵牾,纂修方式并无明显地顺承关系。雍正《神木县志》的体例较道光《神木县志》为优,但内容远不及道光《神木县志》丰富详实,二者互有优劣,各有千秋。两部县志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军事史、文学史、民族史、社会风俗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5.
瑞安孙诒让(1848—1908)是晚清一位对经学、诸子学以及古文字学都有重要贡献的著名学者.他一生著述繁富,已刊定者有二十余种.未刊行的尚有数种,《经移》盖其一.以其未经刊定,学人未见,故各家著述多无言及是书者.孙氏玉海楼藏书,和孙氏手校、手稿本,现多由杭州大学图书馆收藏.在他诸多的手校、手稿本中,有关《经移》一书的,我见到过两个本子.一是孙氏以江西刻阮元校勘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通校全经,多有朱墨校语于书眉.这个本子,共一八四册,杭大图书馆编《馆藏善本书目》(下简称《书目》)著录作:“经移手稿不分卷”.这部分孙氏校经的成果,我巳依例选录、整理,汇成专著,题作《十三经注疏校记》(下简称《校记》),并撰文介绍,此不详述.另一个本子,就是这里要说的“《经移》稿本”.该稿本,《书目》著录作:“经选节本不分卷清孙诒让撰手稿本有玉海楼藏印.”今按:这个稿本,小三十二开,十六页,中有空白数纸,原题“经移”二字于册端,册中夹有浮笺.  相似文献   

16.
闲谈藏书     
蓝山 《淮海文汇》2012,(4):47-47
东汉时期,班固编撰了《汉书.艺文志》,在正史上留下当朝人的藏书和著作记录,开创了藏书史上的壮举,后来,一些史书上的《艺文志》或《经籍志》,也反映了藏书在各个朝代都有的事实。当然,对于普通的读书人来说,我们只求读书的乐趣和精神的充实,无须强求登堂入室。读书,恐怕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或多或少罢了。而藏书恐怕不是这样了,毕竟,要有一定的规模,至于藏书家,那更是甚少了。无妨,我们不必要每个人都是藏书家,但要做个藏书的人,  相似文献   

17.
鬼道·谈风·女鬼魏晋六朝志怪小说女鬼形象独秀原因探析孙生魏晋六朝,志怪小说大兴,承秦汉神仙小说《山海经》和《穆天子传》发展起来的志怪小说,据严懋垣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书录》所列,共凡35种之多,内容不外乎神、鬼、仙、妖四大故事。而其中以鬼故事所占比...  相似文献   

18.
周密是南宋文史巨擘,因史、志记载阙如,故生平事迹不彰。自清万斯同以来,勾稽史料为作谱传者甚多,夏承焘《周草窗年谱》后出转精,详细地梳理了周密的家世、生平。嗣后学者虽续有订补,但仍有未及、未确及错讹之处。本文根据新刊《国家图书馆藏稿本〈珊瑚木难〉》,综合其他各种史料对相关问题辨正驳误、探赜索隐,勾稽出了周密的翔实仕履,以期对其获得更加准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史传戴震纂修了《汾州府志》和《汾阳县志》,因为二志未署戴名,所以引发后人质疑,通过以二志内容及戴震纂修主张,与署名纂修人汾州知府孙和相所修的《中牟县志》内容相比较,参证北京大学收藏的戴震手稿中的修志稿件,证明二志确出戴震之手;并进一步通过戴震的论述和他与章学诚的讨论,归纳了戴震修志的五点主张。戴震手稿共23篇文章,包括有关《汾州府志》文章四篇,有关《汾阳县志》文章四篇,有关修志文章三篇,有关家乡歙县山水文章二篇,有关其他经典文章四篇、杂文六篇。胡适先生曾撰长篇跋文,予以考评。经过重新分析考证,对23篇文章是否戴震作品,及有关的问题和胡适先生的意见,做了新的评议及结论。确定23篇中绝大多数是戴震的作品,少数是戴震改定作品的原稿,只有段玉裁作黄烈妇庙碑一篇,完全与戴震无关。旧说戴震手稿是抄本有误,确实是戴震的稿本。  相似文献   

20.
东北之有志书,始于元代。元修《一统志》,有《辽阳图志》进呈,惜今己佚。目前学术界公认现存最早的东北地方志为明嘉靖十六年(1537)纂修的《辽东志》,我们认为这一说法值得商榷。去年上半年,经友人的帮助,我们在日本关西大学泊园文库藏书中,发现标有“元戚辅之撰”的《辽东志略》一卷。是书收在元末明初人陶宗仪辑的《说郛》第六十二局中。据《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