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拥有政治革命家和文学家双重身份的瞿秋白,曾介入为数不少的文艺论战活动,但这只是他主动回返文艺战线及其曲线从政的努力.他对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批判,不仅呈现了中国现代文艺论战的政治情态特征——政治空间争夺的实质与现实利害迂回的策略性,而且表露出瞿秋白文艺思想在革命政治实践初期的特点:政治性和战斗性.  相似文献   

2.
凭借鲜明的语音、语义特征和独特的审美属性,文艺语体词在文艺语体的交际中形成了描绘、怡情、指称三种主要功能.分别是指文艺语体词所具有的能够描绘审美客体色、形、声、动、味等特征的功能,传达审美主体优美、壮美、凄关等情感体验的功能,指称审美主体所面对的审美客体或客体属性的功能.前两者可视为文艺语体词的个性功能,后者为其作为实词所具有的一般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意识形态诸多领域中 ,文艺与道德的关系极其密切。不但是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尚对文艺产生明显影响 ,而且优秀的文艺还对一定社会的道德、理想建设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尤其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特型新时期 ,文艺更肩负着参与社会道德、理想变革与重建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律师职业功能的现实表现常常与人们的正义性期待、与法律职业的终极目的相悖反。通过对律师职业属性的界定和分析发现,律师职业属性决定了服务和制衡同为律师职业的基本功能。但是,维护正义、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不是律师职业的直接功能,律师也不直接服务于政治目的。律师职业功能正义性价值冲突,是在法律职业的终极目标、法律本身的价值和功能以及律师职业在法律运行中、在法律制度整体结构中、在对理性秩序建构的贡献中获得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文艺伦理学是跨学科生成的现代文学知识话语,其知识理路与话语结构显示了中国现代文艺学的知识生成特质。作为文艺伦理学知识成果的叙事伦理话语,其知识整合、意义言说与对话言路呈现了新语境中文艺学的言说问题、言说方式与知识质态。  相似文献   

6.
辉煌与缺陷:论消费文化对当代文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消费文化对文艺的影响作用在学术界没有得到整体性对待和系统性研究.一方面,消费文化对文艺的影响体现出语境性、场域性作用,制约甚至主导着文艺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流程;另一方面,文艺生产、繁衍、传播着消费文化,表征出消费文化理念与影响度.在消费文化与文艺的互动过程中,文艺实现了自身的繁荣,也暴露了更多的问题和缺陷.  相似文献   

7.
当人的精神劳动对象化为文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时,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得文艺的精神性逐渐为物性所取代,沦为牟利的工具。但是文艺产品不仅具有商品性,更重要的是它一种精神活动产品,是思想性、艺术性和鉴赏性的统一,应该给人以真的启迪、善的引导和美的享受。文艺产品对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文艺产品的精神价值不被消解,文艺产品生产者、管理者和消费者都应该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全球伦理的提出是基于人类所面临的经济危机、道德危机、文化危机、生态危机和各种利益关系的矛盾与冲突的客观实际;它生发和立足于人类一般的、底线的伦理要求,又内涵和体现了对人类和世界整体利益的终极关怀,是底线要求与理想目标的有机统一,具有人类性和世界性、公平性与正义性、包容性与层次性、开放性与发展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论“内圣”和“外王”的统一与矛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圣外王”作为儒家理想人格的典型形态是中国伦理型政治的必然产物。它把内心的道德修养与外在的政治实践融为一体 ,建构为一种独特的伦理政治哲学。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内圣”与“外王”的统一与矛盾 ,进行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并探讨它对当代社会的意义。一、“内圣”与“外王”在理想中的统一就浑然一体的境界来看 ,“儒家的‘内圣’与‘外王’理想是不能分割的”(1 ) 。但是为清晰地把握“内圣”与“外王”的关系 ,我们有必要对“内圣”与“外王”的内涵分别加以考察 ,以求对“内圣外王”的综合领悟。圣的本来含义按《尚书·洪范》的解…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指出只有在社会主义时期,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才真正成为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对人的价值矛盾与精神危机的排解中实现对人的慰藉意义 ,是哲学的固有功能。在 2 1世纪 ,随着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展开 ,人的精神困境与价值迷失将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哲学只有自觉把握人与社会的矛盾的特点 ,并以排解人的精神纷扰为使命 ,才能防止邪教的产生 ,进而保证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有序推进。只有如此 ,哲学才能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国民党在1929年6月制定了三民主义文艺政策,但第二年6月,这个党的实权派———蒋陈派又暗中支持发动了长达7年之久的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政策和运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而矛盾背后又隐藏着深刻的政治原因:三民主义文艺政策的制定是孙中山思想影响和国民党政治惯性运动的结果,而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发动则是国民党实权派政治意志的曲折体现。  相似文献   

14.
杨树  邹高文 《云梦学刊》2008,29(6):152-154
网络新闻评论批判功能与舆论监督、释疑解惑等功能一样,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它通过系统或较系统的分析对某问题、事件、现点进行否定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艺"包括20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革命文学"、30年代的"左翼文学"、40年代的"延安文艺""十七年文学"以及"文革文学"."红色文艺"的实质是权威政治话语利用文艺对农民、工人、士兵进行鼓动、宣传,发动他们的革命热情和革命意识,即文艺为政治服务.政治权威的主体性置换了作家的主体性,被改造了的作家失去表达内心真...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文艺的审美理想既是美学的,又是社会的;文艺的审美理想应以现实为基础,但也要表现理想;文艺的审美理想主要以正面肯定的方式去表现,但也不排斥反面否定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康熙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一名饶有成就的文学艺术家。他凭借帝王之尊的地位,实施了一套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有利清王朝政权巩固的文艺政策。具体表现为:明确文艺在其治国方略中的地位,开科取士以重铸文艺的创作主体,编纂文艺典籍以圈定士子的学习范围,优礼文艺人才以结其心,反对浮饰之言以提倡文质适中的文风等。  相似文献   

18.
教育哲学的批判功能是教育哲学本性的体现,是它追求理想教育价值的要求,也是发展本学科的动力。教育哲学的批判功能在于对研究主体研究的规范与监督,并规范和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为此,必须抓住教育哲学批判的前提,提出“教育问题”,进而消除其错误(实现教育哲学的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19.
文艺大众化的历史建构贯穿着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从"五四"到三十年代是文艺大众化的理论建设期,知识精英为文艺走向大众设计了多种预案,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终未能开花结果;抗战开始后,随着历史环境的骤变引起的文化中心的散落,原来处于边缘地位的大众文艺被众多知识精英所激活,并在短期内形成初潮。但随着多数文化人在内地陆续定居,这一初潮很快悄然退去;然而,在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文艺大众化却一路走强,在权力中心、本土作家、外来知识分子以及农民大众的合力作用下,到了四十年代中后期达到高潮——乡村文艺主流化。反思这一建构过程得出的结论是:文艺大众化是历史的选择而非新文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霍然 《天府新论》2007,(1):154-158
市民文艺作为市民阶层进行审美活动的主要形式,一定要在像南宋临安那样成熟的大型消费城市,才有可能出现。因此,市民文艺只有到了农业社会的成熟阶段,才有可能正式走上历史舞台,并且成为美学领域的主要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