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大学精神的解读与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延保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6)
大学的本质是培育人才,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形成了现代大学独特的精神品质,但是,大学和社会是互动的,大学需要社会的支持,培养的人才又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目前,在中国大学教育的评价及大学教育发展走向的认识上,有几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1)在以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标志的国家科技竞争力上,大学能提供的支持与服务和社会对大学的期望相距甚远,还没有真正走进社会的中心,起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先导作用;(2)从整体上看,中国大学教育的软肋仍然是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造力潜质培养不够,还没有构建成创新型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3)社会浮躁、急功近利现象已经渗透到大学内部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的文化理念之中,缺乏作为神圣学术殿堂应有的矜特和品味,损害了大学的学风和社会声誉,也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我们在坚守大学精神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同时,必须适应世界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赋予现代大学精神以时代特征的内涵,努力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体系,真正成为高等教育的强国.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传承与创新文化、科技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大学作为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必须承担起守护人类世代积累起来的文化资源和精神传统的重任。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而今天的大学精神被赋予了浓烈的人文特质、地缘特征及敏锐性等新的时代特征。认真审视及构建现代大学精神是高校不断前进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和科学课题。 相似文献
3.
4.
大学教授在现代大学办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大学精神的创造者、继承者、传播者和捍卫者。因此,大学教授要十分珍视自己的身份,找到自己的位置,要尽职尽责地做学问、做学者,教书育人,树立良好的形象,承担起建树大学精神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现代大学精神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有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大学是一种独立的文化机构,大学精神归根到底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和批判精神.当前我国大学精神的危机,迫切要求我们重建大学精神,我们认为,塑造我国大学精神的基本策略是: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大学校园人的精神需求,凸现科学与人文精神教育,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教育资源,组织关于大学精神的积极对话,建立和健全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6.
7.
李义良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8-71
大学精神是大学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所有精神要素的有机结合体,对大学精神内在结构的把握是本文思考的主要内容。同时,针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构建大学精神,文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现代大学精神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丽英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4):158-161
传承、弘扬和培育优良的大学精神,是现代大学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笔者从现代大学精神的内涵和基本功能的阐释入手,提出了现代大学精神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大学精神缺失的表象,进而提出要树立新的理念重构现代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高校领导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杨德安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1):88-91
大学精神不仅是一所学校的校格和校魂,也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针对目前中国高校日趋严重的泛市场化、学风浮躁等不良倾向,高校领导对构建与时俱进的大学精神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徐建国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从西方大学的起源和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大学,集体探讨学问之团体,之行会,之整体.大学,有规则,有制度,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追求真理,传承学问,创造科学与服务社会.University学生会之原意,College教授会之团队,后词意演变为大学、学院.但其内涵告知我们需坚持大学之理念,之精神,之追求.大学是学术之圣地,人才之摇篮,承担着创造、发展、传承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推动社会文明昌盛之重任. 相似文献
11.
张玉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4):24-29
孟子的精神气象高远、刚健而博大——如巍峨耸立的泰山,俯视天下、高瞻远瞩,纵览全局而又立意卓然;又如高山流水,滚滚而下、奔腾不息,生命力旺盛且持久;亦如汪洋大海、茫茫宇宙,有气吞山河、包裹天地之气魄。而其精神气象之根本,则是那种合德天地、浑然与万物同体的精神——“仁”。一个人拥有了这种精神,其内在生命就可以像滚滚源泉一样,生生不息。孟子的精神气象,正是今天的中国所需要的,它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学研究、教育改革等问题,无疑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的历史积淀了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推动了大学的发展.大学精神涵括自由、民主精神,科学、人文精神,批判、创新精神等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渗透和大学职能的扩展,当前我国大学精神出现了消解危机,其表征为: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学术失范日益凸显、人文精神渐趋衰微.鉴于此,欲重塑大学精神,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建立并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创建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3.
董晓惠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26(5):111-115
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概念需要明确。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现代学校制度应具有教育人本化、校长职业化、产权明晰化、管理科学化等特征,从学校法人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三方面构建,形成一种能够在市场机制、公共权力和公民社会之间获得更好的内在均衡的学校治理架构。 相似文献
14.
都春屏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3):11-14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他的求索精神有着深远影响.桀骜不驯、奋发图强、矢志不移的楚文化是屈原求索精神的生长土壤;经世致用、积极有为的儒家思想和中原文化是屈原求索精神的内在支撑;道家思想对于宇宙人生的独特领悟是屈原求索精神的气脉神韵.屈原的求索主要体现在对个体存在价值的追求,对国家人民命运的索求,对人类终极理想的诉求和对宇宙自然知识的探求.这种求索精神在中国历史中具有无限的广延性,对中华民族意识具有重要的构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孙泊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9-11
教育的公共性是指教育是一种涉及社会共同利益、影响社会整体的事物。只有把其放到公共政策的语境下进行解读和透视,才能真正地实现教育的公平,才能建构起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主体人充分发展愿景的教育公平体系。教育的公共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应受到公共政策的干预与调节,而公共政策干预与调节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真正的公平。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剖析了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城镇化与现代化、城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城镇化过程中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7.
邓明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6)
扬弃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从形式层面解决现代主义建筑异化矛盾的进路,转而从空间的层面对其进行解析。传统建筑理论不同于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后者继承科学的理性空间思想,以此作为其理论原则的核心并统摄其他相关要素。现代主义建筑在理性空间思想统摄下使目的性功能变成客观量化目标,方法性构造演变为力学实证手段,结果性形式成为数理几何的呈现,现代主义建筑的本质就是理性空间,把握这种本质才能摆脱矛盾、走出困境,达到诗意栖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人性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辛世俊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2):13-17
各种科学都与人性有关.从人性的视角来思考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能够从较深的层次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人性的精神属性表明精神文明建设应当成为人的内在要求,应当不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应当突出人的精神的能动性;人性的普遍性要求我们遵循精神文明建设开放式发展的规律,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普遍的人性培育;人性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对不同思想觉悟的人提出不同的要求;人性的复杂性要求我们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性、反复性、长期性等特征,贯彻全面性和具体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