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传播中的长尾理论与小众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尾理论最先起源于经济学领域,在互联网信息传播中同样存在着长尾理论.互联网传播中的长尾理论效应,即大众传播和小众群体传播并存,小众群体传播地位日益上升;小众群体的传播效应可与大众传播相抗衡,甚至超过大众传播.本文探讨了互联网信息传播中的长尾形成机制,即生产内容的工具导致信息生产的长尾、配销大众化导致信息传播平台的长尾、连接供给与需求的可能导致信息需求的长尾.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出互联网传播中的长尾特征.  相似文献   

2.
西方工业社会创造了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电脑等能使信息迅速传播和广泛共享的工具体系,因而西方文化呈现一道充满挑战性的文化裂变--大众文化的崛起,它宣告了一个几乎由文字垄断大众传播时代的结束.传统文学作品的存在形式、阅读和传播方式、作者的创作定位等均受到冲击,西方文学面临无可逃避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从信息传播看大众传播媒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信息来源.一般来说,媒介信息传播的过程是由媒介组织、产品、受众和反馈等要素构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大众传播媒介决定着新闻、舆论、知识、广告、文化和文艺等信息传播内容哪些可以被传播以及怎样传播.媒介通过对象性、互动性、兼容性、科技性和经济性的信息传播,发挥着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功能.媒介要使信息传播更有效,应该努力给受众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激发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并采用适当的传播形式以增强信息的刺激力.  相似文献   

4.
由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媒体成为影响社会和人们价值观的主要力量。大众传播媒体所传播的有关婚姻家庭方面的信息来自社会,但是,大众传播媒体对其有一定的筛选,从而整合受社会上各种因素影响的不同婚姻家庭观念,婉转地表达出自己的观念,对社会上所存在的各种婚姻家庭观念做了一个价值导向。可以这么说,大众传播媒体在传播包含了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婚姻观念的信息的过程中对大众的婚姻家庭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方工业社会创造了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电脑等能使信息迅速传播和广泛共享的工具体系,因而西方文化呈现一道充满挑战性的文化裂变——大众文化的崛起,它宣告了一个几乎由文字垄断大众传播时代的结束。传统文学作品的存在形式、阅读和传播方式、作者的创作定位等均受到冲击,西方文学面临无可逃避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近10余年,网络广告在世界范圈里迅速发展,现已形成了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广告市场,不仅是因为其高效率、低成本等特点,网络广告还改变了广告主、广告代理商传递信息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消费者接受信息的方式.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与传统媒介广告相比,网络广告的传播形态正发生着变化,已成为融合了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优势的综合性广告形式.  相似文献   

7.
论大众传播     
传播是指传递、输送、沟通、交流信息,亚历山大·戈德认为:传播是使一个人或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共有的过程。卡尔·霍夫兰认为:传播是某个人(传递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他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传播包括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形式。大众传播是利用报纸、期刊、书籍等印刷传播媒介和广播、电视、电影等电子传播媒介而进行的,现代大众传播需要有受过专门训练的工作人员,有较为完备的现代科学技术设备,有一定的专门机构向广泛的受众传递信息(包括消息、意见、观念、知识、资料、数据等)。 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始,随着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大众传播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大众传播学成为一门新兴学科。其中对大众传播功能的分析与论述是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是生产技术与信息技术不断高速发展的世纪。可以说现代人处在丰饶的信息环境包围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不足或信息过度都会造成现代人对社会发展的不适应。而大众传播媒介的工作正是对各种扑面而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并以一定的表现形式将其传播出去从而有利于人们掌握和利用。通过大众传媒这一便利的中介,人们便能全面和迅速的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情况,乃至了解整个世界。另一方面,大众传媒还是人们借以反馈意见、表达态度及观念等的有效工具。所以我们说大众传媒是现代人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是现代社会人际交流中…  相似文献   

9.
语言符号的传达是大众传播过程中的必备条件.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不管是有声语言还是无声语言出现偏差都会造成错误的传播,影响传播效果,甚至会起不到传播作用.科学合理理解语言符号在大众传播中的特性及作用,是全面了解传播过程、传播方式,从而提高传播效率的途径.只有正确认识了语言符号在大众传播中的特性及作用,才能达到正确掌握传播过程、提高传播效率的目的,并且能够提高传播者的传播能力,成为最优秀的大众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有太多的不同,除了方式的不同之外,它们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价值目标不同。大众传播的价值是在与受众的交互作用中实现的,这就带来了一系列值得研究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导向问题。法国社会学家波笛尔说:“媒体是一个非常有权威的专业,却是由非常脆弱的个人所组成的。”这句话准确地击中了我们所提问题的要害。很显然,一个人的价值观、伦理观通过人际传播向周围扩散,虽然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当此人具有一定权威的时候),但这种影响是绝对无法和他通过报纸或电视向亿万受众传播同日而语的。…  相似文献   

11.
WEB 2.0时代的到来,使数字信息的传播速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技术的进步给信息传播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媒介整合成为媒介发展的大趋势,地球村变的更小了,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转型。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信息以其多样性,复杂性,流动性,重复性充斥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以做为某种文化载体的方式,正彰显其强大的控制力量,少数民族社区也不可避免的处于带有不同文化信息的包围中,这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设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出发,分析少数民族社区的文化在新形势下受到信息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手机媒体是一种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大媒体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载体的媒体,手机媒体传播的特点是即时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结合,我们可以称之为"人际大众传播"。本文认为,作为"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重要成员,手机媒体对大众传播的广泛参与,优化了传播过程,弥补了以往大众传播的缺陷,同时也打破了主流媒体原有的传播思路与格局,对主流媒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传播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传播作为现代社会中一种特殊的大众传播形式,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生活.网络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是双重的,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人们的网络道德素质,充分发挥网络传播对社会伦理道德的积极影响,消除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体之后崛起的网络媒体 ,融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于一体 ,在新闻传播理念、传播模式、传受关系以及新闻采写与接受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着重从受众多元化信息需求和网络新闻接受方式变化的角度 ,探索网络新闻写作的一些技巧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媒的娱乐功能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新闻报道中,娱乐化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作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工具,媒体具有向公众提供信息和事实真相的责任,与社会舆情保持着密切联系。新闻娱乐化现象,对舆情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需要从国家政策、媒体建设、传播受众等方面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网络交互式平台实现了"单一传播向整合传播","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的传播模式转变和广告资讯化的特点基础上,提出基于网络交互式平台的广告资讯化趋势所强调的问题不仅仅是广告信息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广告信息资源运作,并指出基于网络交互式平台的广告资讯化趋势分析,其最终意义就在于其对广告业转型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机短信,其快捷、便利、成本低廉等特点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成为当代人们日常信息传播重要渠道和载体之一。手机短信具有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双重功效,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完美结合。当然,我们在看到短信传播巨大优势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它在传播中显示出的矛盾性和负面性。  相似文献   

19.
网络作为一种日益普及的媒体,作为一种信息工具,已融入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生活,正在发挥着巨大而神奇的作用。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文化,具有传播迅速、内容丰富、能控力低、服务个性化等特点,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中国乡村社会传播结构的历史演变,发现乡村传播结构与社会结构始终存在互嵌与协同演替的规律。乡村传播结构脱胎于社会结构,从属于社会结构,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结构的变迁与发展。比照阿尔弗雷德·舒茨将“社会世界”四分为“前人世界”“周遭世界”“共同世界”和“后人世界”的社会类型理论,可以把中国乡村传播结构变迁分为与之对应的四个不同阶段,其中乡村传播结构系统中的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新媒体传播等,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结构变迁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前人世界”的中国乡村社区以人际传播和家庭内部的初级群体传播为主,组织传播多为一种摆设,大众传播已经萌生,国际传播雏形初显,但后几种传播模式对乡村社会发展几乎没有多大影响;“周遭世界”虽然仍以人际传播为主,但乡村组织传播的力量逐渐增强,大众传播的影响逐渐兴起;“共同世界”大众传播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各种传播模式共生共存;“后人世界”新媒体传播迅速崛起,大众传播式微,组织传播弱化,各种传播模式趋向融合,但整个乡村传播生态系统变化的不确定性变大,对乡村社会结构影响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