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就开始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们党逐渐形成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在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提议,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在本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宏伟纲领。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由于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的影响,“以阶级斗争为纲”,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没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思想路线,才明确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长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所通过的决议中 ,第一次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问题。邓小平也早就说过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然而从当前情况看 ,政治改革又明显滞后 ,不但跟不上世界潮流 ,也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值此纪念党的生日之际 ,有必要回顾一下我们党在民主问题上走过的道路 ,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但这个问题太大 ,一篇文章很难说清。因此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民主思想和作风堪称典范的一位早年党的领导人张闻天的某些情况。中共党史上坚持集体领导、反对突出个人的一代“明…  相似文献   

3.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在我国,建国头八年发展是健康的,形势很好,以后就出了问题。从1958年至1978年,这期间经济建设虽然也在逐步发展,但总的来说是处在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多大改善,“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出现这种曲折和失误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邓小平同志认为,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一条,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他在1980年5月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3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数和页数)党的八大路线之所以没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以后之所以又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根本原因是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正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使得我们过去把某些并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形式、手段、方法当作社会主义来固守;而把某些并不损害社会主义本质的形式、手段、方法当作资本主义而拒绝接受。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曾经指出:“社会发展、社会享乐以及社会活动的全面性,都取决于时间节约。一切经济最后都归结为时间经济。”①这就是说要用尽量少的价值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或者说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在一切社会形态下,人们对于生活资料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必然是关心的,虽然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关心的程度不同。”②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不仅使我们有可能从全社会范围来选择最优的经济方案,计划经济的效果,而且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效果的大小,是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 从经济方面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时,人们往往首先注意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这一事实。即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只是占了统治地位,但没有达到全社会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程度。据此断定,社会主义的发展处在初级阶段。这种分析在一定意义上不无道理。因为,一般说来,一种经济越是发展,就意味着它在社会上所占比重越是大,越能取代其它经济成分,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也可以这样说。但是,如果深入研究一下,就会发现上  相似文献   

6.
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强调指出:“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为此,本文就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谈点粗浅的认识。一、职业和职业道德职业,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按照社会的分工所从事的专门业务和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的职责。从事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履行各自的特殊义务。由于从事某种特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是一条已被新中国建国后三十几年的革命和实践所证实了的真理。正因为如此,所以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同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  相似文献   

8.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就是说,能不能建设起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到物质文明的建设,也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与成败。因为单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是不能算作社会主义的。过去我们在谈到社会主义特征的时候,只是强调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制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使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这当然是不错的。可是,社会主义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任务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7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这一科学论断是邓小平同志对近百年来社会主义运动经验、教训最深刻、最本质的总结,其理论光辉和实践意义怎样评价都不过分。因为它准确地回答了长期困惑人们的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那么,如何实现“第一任务”呢?邓小平同志站在时代前列,纵览全局,紧扣现代生产力运动的脉搏,绘制了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战略蓝图。这一战略构想,综合起来,就是三个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第一流的人才,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坚持这三个第一,才能实现“第一任务”。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社会     
科学对社会的推动,对历史的进步作用是功不可灭的。当代人类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科学技术来支撑,从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器到宇宙飞船,哪一样不是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 正因为人们认识到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世界各国才相应制定了本国科学发展计划。都把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作为本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各方面进步的有力杠杆。 然而,另一方面值得人们重视的问题是,当代人类所面临的许多“疑难杂症”也恰是伴随科学的发展而产生。诸如,恶化的生态环境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基本生存,核武器的发展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核  相似文献   

11.
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历程,每一个胜利都是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取得的,而每一次挫折都是由错误理论导致的。我国革命正是因为坚持运用毛泽东思想才找到正确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只有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才能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才能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1976年10月,“四人帮”集团的垮台,宣告十年动乱的结束。但这时有人抛出“两个凡是”,继续推行“以阶级斗争为纲”。就在人民群众感到焦虑和困惑…  相似文献   

12.
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正在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而进行的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一次重大变革。本文拟就此谈一点粗浅看法。一、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现代化的社会必须通过现代化的人来实现,因为经济建设现代化是伴随着人的素质的现代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外在表现为经济力量、国防力量和科学技术的竞争,内在则表现为人才素质的竞争。谁在人的素质上占优势,谁就获取了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成了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但是,世界上的事情总是紧密相联的,某项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它的直接效果外,还会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人们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仅要作出技术鉴定,还要用社会学的观点来评审。  相似文献   

14.
科学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自然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威力。我们从现实生活中,明显地看到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我国四化建设事业的强大推动力量,也越来越认识到经济科学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还应充分估计作为研究政治领域活动直接关系国势盛衰的政治科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政治科学的研究,让它在四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一)社会主义是人们按照历史发展规律自觉创造的社会制度,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政治领域中建立的各种制度和一切活动,都不应离开科学的指导。“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我们不仅要把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整体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要解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见《邓小平文选》第54页)。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事业,只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使各项事业的发展更加符合人民的意志利益和需要,使人民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才能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有效的专政,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对我们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坚持唯物史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发展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一 坚持生产力标准,是我们观察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现代唯物史观区别于唯心史观的一个根本界限。从历史上看,唯心史观一种是把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归结为人们之间的政治、精神关系,这是人们都能认识到的“直接了当”的唯心史观,另一种是从理论上承认人们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关系,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却又忽视了生产力的决定…  相似文献   

17.
外遇现象是现代婚姻家庭中比较严重的一个社会问题。由于时代的推动和社会观念的变迁,人们的性爱意识发生了新的变化。新的性爱意识必然要给某些婚姻和某些家庭带来动荡的因素。充当外遇对象的“第三者”和“第三者”的追求者,显然违反了社会主义婚姻家庭道德,因而遭到了人们的唾弃。但外遇现象的流行具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它既然存在,我们就应该正视它,切勿简单化。本文试就外遇现象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作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漫话中国社会学理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心恒 《社会》2002,(2):22-2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那时候中国社会学还没有“界” ,只有几十个社会学人 ,成不了“界”。这几十个中国社会学人普遍认为 ,我们向西方社会学学习的主要是方法 ,至于理论没有什么好学的 ,因为我们有了马克思主义就足够用的了。之所以产生这个想法是因为有两大社会历史背景 :一是“向西方学习”这口号自从被毛泽东同志批判后 ,已经成为禁忌。八十年代初 ,虽然改革开放了 ,但是连经济建设也说主要是向西方引进技术 ,管理方式都不能学 :至于理论 ,有意识形态性质就更不能学西方了。二是当时老一代社会学人对二战后西方社会学理论不了解 ,新人就…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的崭新事业,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人们在实践中对它的认识也必然有一个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变的过程,因此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及其矛盾运动,是探讨社会主义及其规律的重要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不同观点和看法,是很正常的,目的都是为探索真理,更好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精神污染在理论战线上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大谈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异化。自一九七八年以来,见之于报刊的就有600余篇讨论文章,其中有相当数量是宣传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异化的,他们把旧社会的各种残余和影响造成的不良现象,以及人们认识上出现的偏差,都笼统地归之为“社会主义异化”。这种观点集中地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各方面都存在异化,不仅有思想上的异化,而且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异化;第二、认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劳动的异化,而且这种劳动异化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异化没有什么根本区别;第三、认为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