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为话语理解与生成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认为心理模型的运用是人类进行语用推理的基本形式,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和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自主-依存分析框架"内,以相邻/相似关系为中介分析语言运用中的移就话语现象,阐释移就话语生成的机制,并认为移就话语生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的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为话语理解与生成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认为心理模型的运用是人类进行语用推理的基本形式,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和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自主-依存分析框架”内,通过分析语言运用中的隐喻话语生成的机理,借此进一步证明该框架作为研究话语生成的理论工具的普遍性、可及性和解释力,并认为话语生成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的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反讽话语说话人的意向及其常规推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话人意向是言语交际的目的,也是构成话语意义的基础和核心.以"基于心理模型的含意推理因果化模型"为理论框架, 通过分析反讽话语说话人的意向及其常规推理的机理, 认为反讽话语说话人的意向及其常规推理是人们对语境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常规关系即相邻/相似关系的认知加工和心理建模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现代语义学的主要理论之一就是概念理论,"常规关系" 是含意本体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基于模型的语用推理"理论是徐盛桓提出的认知理论之一,这两个理论可以解释公益广告语进行的话语理解和生成在内的语言运用认知机制,以达到向社会公众传播某种积极意识理念的交际意图.广告受众在释义公益广告语过程中,需要利用语义特征进行语用推理,最终获得公益广告所需要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徐盛桓教授的"基于心理模型的常规推理"理论强调"常规关系"在话语含意推导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话语含意推导过程体现为根据有关的常规关系获取隐性表述,对显性表述作出补足或/和阐释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常规关系的语用作用,即常规关系能补足话语显性表述的不完备和语义上的空缺,并能阐释话语显性意义传达的语境信息。  相似文献   

6.
对名词性同义反复话语分别从语法、语义、语用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引用心理语言学的实验阐明对同义反复语的理解既需要常规知识,又需要依靠语境。同义反复语的含意是可以推导的,其推导机制可以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来加以阐释。同义反复语的理解需要运用转喻推理。  相似文献   

7.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交际中话语意义的生成与理解是语境动态构建的过程。明示交际行为能激活听者大脑中的相关语境假设,用以构建与话语最大关联的心理表征,减少信息处理的认知努力,这是包括语调在内的各种明示语言手段对话语意义语用推理进行制约的认知心理理据。以此为出发点,从重音分布、调群切分和调型选择的三个角度分析了英语语调传递的信息对话语意义推理的认知导向。  相似文献   

8.
从会话含意理论对隐喻语用分析的局限入手,在认知语用学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对隐喻进行了研究运用关联理论的观点对隐喻的产生,识别和理解进行了分析,运用描述和阐释手段着重介绍了隐喻的工作机制;隐喻的理解和接受,就是一个听者通过认知语境将接收话语建立在新假设寻找最佳关联、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会话含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野,运用我国学者徐盛桓提出的"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这一研究范式,在自主—依存框架中分析"蒜你狠"、"糖高宗"、"苹什么"、"棉花掌"之类"侃市场"词汇的认知机理,亦即生成和理解机理。  相似文献   

10.
当代话语分析从认知和语言哲学的角度对话语的构建进行研究。认知语言学以经验为理据认为话语的产生来源于人类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记忆起着关键作用。话语的语义与信息内容是心理层次表征的体现,运用命题对心理层次划分可以反映话语的结构,话语的理解与运用要凭借常规关系。20世纪以来,哲学出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使哲学研究发生了"语言的转向"。语言哲学试图通过分析自然语言的逻辑结构,达到揭示思想结构,进而理解认知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关联—顺应模式”新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顺应模式"解释了言语交际中发话人话语生成的过程。在这一基础上笔者提出新的"关联—顺应模式",旨在从话语生成和话语理解的角度全面解释言语交际过程。实例表明,无论是交互式的言语交际还是独白式的言语交际都能在新的言语交际语用解读模式框架内得到较全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逻辑有着极强的对应规律,自然语言中的句子、句群尤其是复句,表现推理时形态丰富,功能多样。对复句与推理对应关系较详尽的归纳与分析,会使自然语言逻辑研究产生更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早期中国新诗中,“说理”这一观念的产生及传播,直至成为主导范型之一,不仅凸现了早期新诗的特殊语境,也反映了时人对于新诗不同的想像方式。胡适以“说理”为视角,以建立自己于旧文学的风格性,并藉此开拓出新诗之空间。在其后关于新诗的种种辩驳中,“诗文之分”、“诗之好坏”、“说理与诗”等话题亦被讨论,而成为新诗话语争夺之场所。  相似文献   

14.
不论是对自然语言信息处理,还是对计算机科学中的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而言,自然语篇推理既是不可回避的研究重点,也是研究的难点。在利用广义量词理论对语篇推理进行形式化的基础上,既可以对基于传统三段论的语篇推理的有效性加以判定,也可以对基于广义三段论的语篇推理的有效性加以判定。换言之,利用广义量词理论可以形式化地解释和证明自然语言语篇推理。  相似文献   

15.
不同学者对零碎话语的理解过程持不同看法。虽然零碎话语的命题内容和语力均具有不确定性,但也表达了命题,仍可以用来实施言语行为;关联理论的观点可对零碎话语的理解进行合理阐释,零碎话语的理解过程是自由充实的语用过程。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特殊的推理形式和认知手段,类比推理获得了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等多学科学者的共同关注。类比推理的性质探究构成了相关研究的出发点,也确立了逻辑学在类比推理研究中的核心地位。类比推理清晰地呈现出三个重要性质:一是结构上的映射性。具体体现为属性映射、关系映射和系统映射,而系统映射最终决定了能否形成一个有效的类比推理。二是语义上的相似性。类比推理要求源域与目标域的概念在语义上必须是相似的。根据相似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同域类比和异域类比。三是认知上的语用性。在具体的语境中,说话者在一定的意图驱动下,创建并传达类比推理;听者在一定的认知条件下,准确地接受和理解类比推理。这三个性质可以鲜明地将类比与演绎、归纳及溯因推理加以区分。类比推理的性质探究为类比推理的其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刑事司法实践中,重规范解读轻法官思维一直盛行。在刑事法官的思维方式当中,重形式推理轻实质推理又较为严重。在形式推理中,演绎推理是重心,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常被忽略。形式推理的不足,会导致法官思维僵化,刑法原则遭弃,立法精神迷失;实质推理缺位,则会出现恶法亦法、司法不公及规范滞后等消极现象。构建合适的刑事法律推理机制,并对相关问题予以解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运用类比来进行法律推理是法律学习和适用的核心。类比法律推理与作为法律续造之法的类推制度、类推解释并不处于同一对话语境。类比法律推理是一种法律发现方法。类比法律推理的难题在于如何确立比较的基点并从中发现具有规范意义的比较点,然后再以实质性和相关性为基础判断这些比较点的重要程度。在比较、判断的过程中,类比法律推理应该回应刑法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语言交际是一种社会行为 ,在人类社会中人们通过语言交际进行各种社会活动 ,实现各种社会目的。语用学正是研究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下如何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文章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 ,讨论认知语境在相互明白、话语相关及话语理解中所起的作用 ,强调交际双方正是在一定的认知语境下 ,根据相应的语境因素 ,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形式 ,从而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境观揭示了生成和理解话语的认知心理理据。从认知语境角度出发,探讨其对幽默语义的理解和幽默言语的推导过程,从而得出:认知语境制约着幽默言语的理解,同时幽默言语的解读也依赖于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