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曹禺的前期剧作中,蘩漪、陈白露、花金子既蕴含了作家深切复杂的情感,又体现出五四影响下的人文精神,但又由于当时作家的思想状况和时代的过渡性特征使得这种人文精神又表现出了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在曹禺的前期剧作中,蘩漪、陈白露、花金子既蕴含了作家深切复杂的情感,又体现出五四影响下的人文精神,但又由于当时作家的思想状况和时代的过渡性特征使得这种人文精神又表现出了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中的伦理道德意识 ,不仅是曹禺早期剧作的主要思想来源 ,而且也是剧作中各类悲剧人物的灵魂和艺术创作方法的依据。可是长期以来 ,人们只能 (只愿 )接受曹禺戏剧中为时代主流思潮所能容忍的部分 ,对曹禺受西方基督教文化影响这一事实却只字不提 ,这是有失公允的  相似文献   

4.
曹禺剧作富有浓郁的诗意 ,同时 ,随着其创作过程的持续 ,其剧作的诗意也处于流变之中。本文拟从曹禺创作中的理想世界、艺术氛围、戏剧意象、情感基调等几个方面去捕捉其诗意流变的轨迹及走向 ,以便从整体上更全面具体地理解曹禺剧作的艺术风格及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5.
曹禺剧作之所以强烈地吸引读者 ,原因很多 :如剧作语言强烈的动作性 ,精巧的结构 ,深刻的主题等等。本文旨在阐述曹禺剧作悲剧性、神秘性、真实性和情爱性诸要素对中国观念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契合 ,来进一步归结曹禺剧作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曹禺在他早期的戏剧创作中以一颗纯真之心真诚地去探索社会、生活和人性的真实.写尽假恶丑,写出真善美,努力地寻求一种精神的澄明境界成为他前期作品中始终贯穿的审美理想.这使他的作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对原始动力和狭笼的深刻体悟到不得不面对的置留或出走的文化抉择,以及为了追求光明和希望必须承担的艰难的救赎责任,都无不体现出曹禺意要破旧立新的文化整合与道德重建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曹禺先生早期剧作通过各种人物类型的交叉配置显示出其内在的主题意向——生命的异化与救赎。体现出曹禺对于人性及生命的深沉思考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
曹禺剧作与中国话剧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剧”究竟“怎是”,如何建构现代西方意义上的“话剧意识”,中国学界、演艺界在1930年之前一直昧而未明。曹禺在改译《争强》一剧时,从布局、行动、性格、对话和情趣等方面,表现出他对现代西方话剧意识的极其敏锐的悟解。曹禺的话剧意识形成的机缘是多种的。《雷雨》产生前后曹禺的话剧意识已经很成熟,走在当时、乃至今日中国话剧界的最前沿。话剧剧作家写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以什么样的话剧意识引领写作,才是最为关键的。话剧进入中国已经百年,但如何补上话剧意识这一课,在今天仍显得急迫。  相似文献   

9.
“以诗写剧”是最能体现曹禺话剧创作个性的特点之一,也是他区别同时代话剧作家的显著特色,就创作主体而言,曹禺多次宣称他以“诗”写“剧”。与曹禺诗化戏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舍在他的话剧创作中也融合了别种文学体裁的特长,但不是诗而是小说。老舍创造性地把小说与戏剧这两种最为显要的现代文学文体结合起来,创立了极具个性特色的“小说化戏剧”,使成熟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话剧在特殊的政治时代,没有完全跌入低谷,在文艺家们普遍迷失自我的红色岁月依旧为中国甚至世界戏剧观众奉献出独具个性风采的“小说化戏剧”精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曹禺的剧作既注重写出相似的人物的独特个性,又注重显示不同人物相通的共性;既注重塑造性格处于极端的人物以构成强烈的对比,又善于刻划间色人物以本真地反映生活的原貌和结构戏剧的梯级;既能够得心应手地塑造各种各样的复线人物,又能够巧妙地穿插单线人物,使人物网络既错综复杂又层次分明;不但重视动态人物的精心塑造,而且重视动态人物与静态人物的巧妙搭配;既长于从悲剧人物中发掘深刻的喜剧性因素,又善于发掘喜剧人物的悲剧性因素,体现出悲喜交错或悲喜交融的现代风格;在创造出大批现实人物的同时,还推出了若干成功的虚拟形象,既体现着作家的终极关怀,又联系着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使剧作呈现出神秘浩大、绚烂幽深的独特风格。正是由于人物配置领域中高度的造诣和成就,才使其剧作显示出极其独特的艺术个性,也为后来的戏剧家树立了可以仿效而难于超越的范本。  相似文献   

11.
曹禺抗战戏剧观的形成是抗战全面爆发后,身为知识分子的强烈时代责任感以及作为杰出戏剧家丰富的编剧、导剧与演剧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因时制宜的新变,也有一贯以来的坚守,更有坚守基础上的发展。他的抗战戏剧观在强调戏剧时代性与宣传性的同时,亦重视艺术性,并努力追求戏剧表达的大众化。曹禺的抗战戏剧观及其创作实践激励和鼓舞了广大民众的抗战意志,为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成为以文艺服务于抗战的戏剧家的重要典范。  相似文献   

12.
曹禺的《雷雨》、《日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蘩漪与陈白露是曹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大贡献。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更深一步探索曹禺女性形象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曹禺剧作中存在着女性言说与男性叙述的冲撞。一方面 ,曹禺不仅使其笔下的女性拥有了一定的言说空间 ,还极力使她们成为文本的代言者 ,成为男性中心话语的有效解构者。另一方面 ,在女性言说的背景与缝隙处 ,曹禺又不期然地进行着鲜明的男性叙述 ,流露出作者对传统男权意识的承继。曹禺剧作中女性言说的凸显表明了作者追逐时代精神的自觉努力 ,而男性叙述的存在则显示出传统文化的沉潜与观念更新的艰难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曹禺戏剧的文本分析和考察曹禺的精神历程发现:曹禺在建构自己的前期戏剧时整合了基督教文化、中国道家思想、西方生命哲学等思想资源,由此形成了自己剧作独特的结构和思想意蕴。曹禺之所以能够成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戏剧家,与他善于整合各种精神资源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戏剧意象就是指戏剧中的审美意象 ,它是作者思想情感、审美理想和理性思考借以显现的感性表象 ,具有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相统一的特质。戏剧意象的创造是使戏剧获得隽永的诗意和深刻的哲理的关键。奥尼尔和曹禺的戏剧意象设计是诗意和哲理相融合的上品 ,研究和欣赏他们所设计的意象 ,既可以为戏剧创作提供借鉴 ,又可以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6.
婚姻家庭是文学的永恒母题,曹禺戏剧在这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通过结合曹禺的主要戏剧作品,选取婚姻家庭的角度,通过文本细读,运用色彩学、宗教学等知识,从传统婚姻家庭罪恶本质的揭露、现实婚姻家庭理念的最低表叙和理想婚姻家庭理念的追寻(逃遁)等层面来挖掘曹禺戏剧丰富的诗性内涵,从而避免对曹禺剧本中婚姻家庭内容仅作遥远憧憬的形式上的解读,却忽略其勇于反抗、踏实生活的形而下的一面,以期较完整地理解曹禺剧本中客观内蕴的婚姻家庭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与中国现代其他剧作家相比,曹禺充分考虑了戏剧作为舞台艺术的特质,更注重也更圆熟地处理了场面、道具、节奏等细节因素,从而创作出堪称中国现代戏剧成熟标志的剧作。  相似文献   

18.
曹禺前期剧作中充满了对传统和秩序的反抗与颠覆,追求个性独立与个人自由,标榜个性,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而受作家自身原因及家庭、社会原因的影响,自<北京人>开始,曹禺剧作中的人物形象、戏剧情节在美学意味上发生了明显转变,呈现出向传统回归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在曹禺的一生中,对于话剧创作与"人"的关系,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过程。用话剧去探索人性、表现人性,是其创作的初衷与最终目的。在他的早期剧作《雷雨》、《原野》和《北京人》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人性的系统的思考。他高度肯定了人的"蛮性"、欲望、情感并赋予其人性解放的意义,同时又对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人性若要圆满,必须对人的欲望、情感进行提升,路径有两条:一是宗教,一是理性。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文化对曹禺的精神人格有着广泛的影响, 这既体现在曹禺戏剧的创作模式中, 也体现在其戏剧的人物类型上。曹禺戏剧的创作模式可分为: 原罪意识与《雷雨》的创作模式, 世界末日情绪与《日出》的创作模式, 爱的教义与《原野》的创作模式, 人性重构与《北京人》的创作模式。其戏剧的人物类型可分为: 贪婪型、淫乱型、仇恨型、使徒型、市侩型、无辜型等。而在其中均可见到基督教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