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转型中的中国市场经济实例研究 --解读"温州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模式”是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 ,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市场运行模式 ,这一模式从它的诞生起 ,就具有鲜明的个性。 2 0多年来的发展 ,它遭遇过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种种挑战 ,但仍昂立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前列。“温州模式”可谓中国转型经济中的一个典型实例。解读“温州模式” ,可让人理解市场经济这一资源配置的方式 ,在中国特有的经济、政治环境中 ,是如何生存和发展的 ,它活力的基础是什么 ,又是如何创造奇迹 ,拉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温州模式”犹如一部市场经济学的教科书 ,解读它 ,你会感到一些…  相似文献   

2.
“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对比分析●彭广荣多年来,“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在全国一直引人注目,许多地方都在研究、借鉴这两种模式,探索自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为此,笔者将“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加以比较分析,以引发经济工作者更深入的思考,选择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汪国华 《理论界》2006,(8):53-54
目前,关于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切入。本文利用新经济社会学的重要理论对两种模式作社会学方面探讨,深入阐述了“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社会网络,并就两张网络各自的典型特征,分析了它们产生的必然性,同时,因蕴藏于社会网中的社会资本稀缺程度不同,使“苏南模式”在发展初期较“温州模式”更具优势,但乡镇企业在社会网中的边缘位置注定了其发展会受挫,而民营企业网络中的较强同质性和封闭性,也会使其发展出现瓶颈。  相似文献   

4.
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现实概况。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两种模式,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均形成于80年代中期,均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伴随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均发生了一系列的调整变革,均使原有模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这20年,是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形成与发展的20年,也是其经济加速发展和综合实力增强的20年。在经济发展方面,温州从1978年至199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13.31亿元增加到600亿元,工业总产值由11.12亿元增加到1200亿元,财政收入由1.35亿元增加到38…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 ,苏南地区、温州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异军突起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并因其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径 ,被概括性地称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以及中国尤其是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由工业化初期向中后期的推进 ,研究以上地区在新的制度和经济背景下的改革和发展问题 ,对中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二十一世纪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1998年 ,国家教育部确立了三项重大课题对此进行专题研究 ,即“21世纪初苏南经济、社会发展若…  相似文献   

6.
继苏南、温州模式之后,一个贫穷落后的典型农区——安徽省阜阳地区,近年来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走出一条以“四专两厂”(即专业户、专业村、专业经济区、专业市场和户办、联办企业)为主体内容的农村商品经济起步的成功之路,它使我们对中国广大贫穷落后的典型农区发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理论界提出的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和泉州模式,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原来的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被理论界提出的新温州模式和新苏南模式取代.实践证明,泉州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泉州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出了一条有别于泉州模式的经济发展新路子,即新泉州模式.新泉州模式以品牌经济为突出特征,是一条集产业集群品牌化、县城特色经济品牌化、品牌国际化、经营规模化和资本运营国际化的经济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温州农村经济模式(以下简称“温州模式”),以其鲜明的特色,独树一帜于广阔的中国农村大地。它把农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丰富了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模式的丰富内涵,从而激发了经济界以及一切关心改革的人们的兴趣。 温州模式作为一个可供选择的经济模式,亚非完美无缺,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本文只是想把实证研究、价值判断与规范研究的方法结合起来,对温州模式的意义作一次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苏南发展模式"的分析与解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南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源于对财富增长目标和经济增长目标的追求,作为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同时又有着良好商业传统和产业基础的地区,在不同的宏观政策、制度环境下对发展机遇的把握,使得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具有不同特点的若干阶段,也导致了具有苏南特色的发展路径的选择。“新苏南发展模式”作为一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的“苏南模式”。苏南的经验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对于那些正在大力招商引资、发展乡镇企业的欠发达地区来说,更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0.
温州模式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最著名的模式之一 ,也可以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有代表性的模式之一。早在 80年代初 ,就已引起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 ,温州模式同苏南模式等其他发展模式一样 ,也在不断地发展着 ,变化着。因此 ,在新的发展时期 ,我们不仅要了解它的过去 ,更要关注它的现在 ,并且科学地预测它的未来。而在今日的温州大地上 ,一场新的改革正在迅猛而又深入地进行着。这场新的改革就是“超越温州模式”。本文试图对这场新时期的改革进行理论考察。一  “超越温州模式” ,是温州地…  相似文献   

11.
杭州“和谐创业”模式与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和谐创业”模式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继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之后产生的又一典型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杭州“和谐创业”模式与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相比有较大的不同,本文通过比较认为:“风景旅游”与“历史文化名城”两者兼备,是杭州“和谐创业”模式形成的历史文化条件;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是杭州“和谐创业”模式迅速崛起的动因;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良性互动是杭州“和谐创业”模式兴盛的动力;内源性民间力量推动和政府主导相结合是杭州“和谐创业”模式的重要特征等。  相似文献   

12.
在改革开放中,福建省晋江县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走出一条富有晋江特色的发展农村经济的道路,被称之为“晋江模式”,同“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一起为人们所瞩目,成为以发展农村经济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楷模。在这之后,虽经一些波折,晋江依然迈着改革开放的大步,“晋江模式”也在不断充实、完善。《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晋江卷》(以下简称《晋江卷》),对晋江发展的状况,特别是对晋江加快改革开放的状况,作了立体客观的描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加快改革开放,发展县级经济的范例。晋江是一个古老的县,人口密,耕地少,据1978年统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07  相似文献   

13.
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发展现状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南模式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 ,温州模式则是自发自生的发展模式 ,二者本质上的不同决定了其不同的经济绩效和发展前景。以温州模式为代表的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会计诚信缺失的经济与非经济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会计灵魂———诚信的背叛,对会计原则———真实性的背离是会计失信的本质特点。会计诚信缺失是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人的趋利性行为在特定条件下博弈的产物。如果利益是博弈的目的和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经济因素,那么社会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则是博弈的条件和影响、制约主体做出意志判断和行为选择的非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5.
温州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模式(简称“温州模式”)出现在改革时代的我国农村,不仅以它对温州社会经济结构所发生的深刻影响而引起广大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关注,还因为它同时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的巨大变化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如果说温州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付出代价之后取得了一定成功的话,那么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目前正经受着新旧交替引起的阵痛。因此,从理论上说明温州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后出现的现象,正确评价这场发生在农村的变革,对于促进新旧体制的转换,减轻或缩短“分娩”的痛苦,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试图从温州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温州模式下人们精神生活领域的变化作一理论说明,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6.
从1994年秋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科院和中共太仓市委联合组成课题组,对苏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调查研究.这项研究工作是遵循我党一贯倡导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针进行的,坚持深入实际,从解剖“麻雀”入手,点面结合,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不作泛泛之论.解剖的“麻雀”是太仓市.选择太仓,是因为太仓和苏南其他县级市一样,执行的是被称为“苏南模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路,通过太仓,可以以一斑而窥全豹;同时,又因太仓是中国社科院长期的观察点,研究者比较熟悉,便于作深入的剖析.在太仓,我们首先深入村庄、企业、街道、家庭,对重点村庄进行了逐户调查和重点访谈,然后进行“板块”(即太仓)调查,并旁及苏南的其他地区.在基层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7.
李朝霞 《浙江社会科学》2012,(9):144-149,160
本文基于温州城市外来务工者幸福指数现状实地调研,揭示该群体对收入、就业环境等经济因素以及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公共教育、环境、安全等非经济因素的满意状况,探讨不同人口特征与"幸福指数"的关联性等问题,并提出若干提升该群体幸福指数的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作为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通过制度创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它们制度变迁方式的不同,探讨了两种模式制度变迁的前景,认为从苏南乡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的民营化改革结果来看,依靠民间的市场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更具有全国一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在破译温州模式的“文化基因”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流传甚广的解释图式:“永嘉之学——注重功利——经济发展”。本文对“永嘉之学”进行历史溯源,以澄清其与“温州模式”的纠缠;用文化人类学方法掘发文化“小传统”与乡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关系,推断民间信仰是产生“温州模式”的关键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0.
费孝通教授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是一项重要的学术贡献。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工业化新模式,认为发展乡镇企业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不同于西方国家工业化模式的一个基本区别,也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可行道路;小城镇发展模式,认为小城镇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人口出路的一个大问题,“离土不离乡”和“离乡不背井”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两条具体途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与“珠江模式”等反映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背景和现实发展道路;经济圈(带)模式,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区,推进以香港为中心的华南经济区的整体发展,沿欧亚大陆桥建设一条沟通东西、平衡南北的经济走廊等。这些理论观点不仅启发了无数理论工作者,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决策咨询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