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词缀的演变是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也是汉语历时语法研究过程中不能回避的语言难点。本文以"老"、"子"为例,发现汉语词缀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具有一般的规律性,即都经过了一个实词虚化的过程,形成后的词缀位具有置固定、标记词性、结构紧密、语音弱化、呈封闭式发展等特征,并在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大量新词的产生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2.
词缀的演变是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类重要的语法现象,也是汉语历时语法研究过程中不能回避的语言难点.本文以"老"为例,考察汉语词缀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会受到句法、语义、语用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在经过了一个实词虚化的过程后形成的词缀具有位置固定、标记词性、结构紧密、语音弱化、呈封闭式发展等特征;并在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大量新词的产生做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汉语词缀目前的分类无法概况所有词缀,且未能完全表达出某些词缀中所包含的内在特色,因此拟以词缀“老”为例,对汉语词缀的分类进行新的尝试,按照其是否具有语义色彩和语用功能为标准,区分出语法化词缀和语用化词缀,并着重分析一些在语言实际变化中正在由语用化词缀向语法化词缀转变的词语.  相似文献   

4.
实词虚化(语法化)是汉语词缀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历时角度考察存在着句法、语义、语用、认知四种互有区别、又相互依存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儿缀在金元时期用法灵活多样,规模扩大,是其由成型至成熟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以金元时期六部有代表性的文献为语料,从分布、意义、功能三方面对儿缀进行详细考察。此时的儿缀多用作名词后缀,同时也出现了附加在动、形、代、副、数词等多种新的虚化用法;以表达韵律意义为主,示律功能显著;构词功能进一步发展,儿缀在金元时期的突出表现是语言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摘儿缀在金元时期用法灵活多样,规模扩大,是其由成型至成熟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以金元时期六部有代表性的文献为语料,从分布、意义、功能三方面对儿缀进行详细考察。此时的儿缀多用作名词后缀,同时也出现了附加在动、形、代、副、数词等多种新的虚化用法;以表达韵律意义为主,示律功能显著;构词功能进一步发展,儿缀在金元时期的突出表现是语言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从古代到现代,汉语词汇在构词上是朝着双音节化的方向发展的,这种双音节化的趋势,不但促成了“儿”尾与“子”尾的形成,也使得它们在不同词根后面的构词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文章以《宋元语言词典》、《金瓶梅词典》、《〈红楼梦〉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为依据,考察了“儿”尾与“子”尾在不同词根后面的构词能力,同时参照甲骨卜辞、《诗经》、《世说新语》等著作,按照时间的顺序梳理了汉语词汇音节数量上的古今变化。  相似文献   

8.
论近代汉语词缀“生”的用法及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是近代汉语中新兴的词缀。它产生于唐五代 ,发达于两宋时期 ,元明时则逐渐萎缩 ,今天仅在现代汉语的个别方言中保留了其用法。其语法性质是词缀而非助词 ,基本意义是表达一种认定事物情状的类别义。“生”来源于汉语口语  相似文献   

9.
“阿”、“子”、“头”是《世说新语》中最常用的几个词缀,从这些词缀在《世说新语》中的使用情况,及与《世说新语》同时代和前代的其他著作的相互比较,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词缀有了相当的发展,由词根附加词缀构成双音节词成为当时汉语词汇双音化潮流中的一支生力军。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的“儿化”,“儿尾”可以归并为五种不同的发音类型,其语法作用也不尽相同。作为词层形式单位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更复杂的语言形式单位简化到词的过程。根据“儿化”、“儿尾”的不同发音特点,可以列出其不同的地理分布情况。这种现象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1.
判定词缀,意义虚化是必要条件;读音弱化是重要辅助手段;位置固定只能做参考.应将三者结合,标准从严.  相似文献   

12.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 ,它不仅是语言流传和发展的见证 ,而且也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及其文明的写照。本文结合许慎的“六书”理论 ,论述了古文字在学习汉语中的作用 ,指出中国文字从上古发展到今天 ,是一脉相承的。古文字不仅是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整个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根据普遍语言学的基本原理,本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对《汉字文化》所刊发的严重混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以及"汉字优越论"等错误观点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评析,以便维护祖国学术事业的纯洁和尊严,并促进其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时量副词因其语义和句法表现需要单独建类.其内部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分为若干小类,从而构建时量副词系统。时量副词的四种关系(时量副词与相关时量成分;时量副词与有生动词/无生动词;时量副词与“时候”/“时刻”;时量副词与“间”/“之间”)反映出时量副词的特定句法特征,依此可将时量副词与其他副词区别开。  相似文献   

15.
常用词主要指的是词汇史上表示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常用概念的“古今同义词”,多以表示相同概念的一组词或词群的形式出现。从研究范式来看,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经历了组对更替式研究、语义场及概念场研究、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结合研究、词汇兴替与词义演变结合研究、词汇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等研究范式。常用词演变所呈现出的规律有:地域分布印证常用词演变;时空对应关系的复杂性;方言词汇“第一次分类”的不同有的与上下位词间的演变紧密相关;与动词、形容词相比,名词在演变中呈现出更强的双音化趋势;处在同一概念场、近义概念场或反义概念场中的成员存在演变模式相同的现象。在相同的语义聚合条件下,词的“类同引申”不具有必然性。基于“转喻”的语义演变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讨论了现代汉语教材词类的两个问题。一是词的基本类别问题。现行教材在词类划分的第一个层次上处理为实词与虚词,这忽略了组合能力和句法能力的主次关系。组合能力是词类划分的首要标准,词类以此分为组合词与非组合词两大基本类别,实词与虚词是组合词的下位分类。二是词类描写问题。目前教材存在术语使用随意化、语法性质描写片面化的现象,宜用“柔性”描写代替“硬性”描窍。  相似文献   

17.
常用词的历史演变研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中的核心环节。以汉语商贸词汇中的“雇赁”、“借贷”及“典当”类常用词作为考察对象,可揭示其历史演变进程和演变规律。“雇赁”、“借贷”及“典当”等商贸类常用词的新旧更替过程比较繁复,其发展演变主要是基于它们所占据的商贸活动区域的多次重新分配与调整。  相似文献   

18.
进化史观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中占据主流,为绝大多数文学史家所采用,影响至深。作为小说史家的鲁迅,也受其影响。然而,在撰写《中国小说史略》过程中,鲁迅对进化史观进行了取舍扬弃。独特的小说史建构方式,使《中国小说史略》成为中国小说史学史上一部特点鲜明而又具有典范意义的学术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